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夹层动脉瘤及血管瘤。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一种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nic dissection,AD)的CT和MRI表现,探讨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CT和MRI对8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CT直接显示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MRI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并有5例清晰显示撕裂的位置。结论 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其可靠性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4年我院收治的26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螺旋CT连续胸腹联合增强扫描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MIP及VR等处理分析。结果 De-bakey I型5例,II型5例,III型13例,不典型夹层3例。CT清晰地显示了AD的内膜片裂口、真腔、假腔及其范围,CT征象主要表现为分离移位的内膜、撕裂口、真假腔、主动脉壁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结论 64-MSCTA可以明确诊断诊断AD并显示解剖细节,对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价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进行32人次螺旋CT检查.层厚5~10mm,螺距1~1.5。对其螺旋CT影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钙化移位5例(31.3%),显示真假腔13例(81.3%),其中4例(25%)真腔明显较假腔变窄;内膜破裂显示7例(43.8%);显示撕裂内膜片11例(70%);附壁血栓显示3例。结论:螺旋CT是评价和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械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R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论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瘤诊断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及治疗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类型动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表现36例,包括真性动脉瘤15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16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类型动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协助临床对假性动脉瘤行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结果 1.经超声诊断的动脉瘤与血管造影、CT、核磁或临床手术对比诊断符合率在80%以上;2.真性动脉瘤彩超示血管内径局限性扩张,夹层动脉瘤可见主动脉撕裂内膜的破口及分隔形成的双腔样结构,真腔内血流特征性频谱为收缩期先前向,后逆向,舒张期前向;假性动脉瘤破口处血流呈“往复征”,往复征频谱的探测点有助于确定加压治疗的体外压迫点;3.交替使用低频、高频探头观测动脉瘤二维及频谱能提高诊断符合率及敏感度。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瘤能无创、敏感地得到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并可协助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照CT、磁共振显像及胸部大动脉X线血管造影,分析16例食管超声心动图经平估基其诊断主动脉瘤的价值。15例诊断正确,1例真性动脉瘤诊断为夹层的脉瘤DeBakeyⅢ型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国内首例诊断主动脉全程夹层动脉瘤并破入心包腔、左侧胸腔1例。连续追踪观察十个月至今仍存活,实属罕见。2DE和彩超检查可清晰分辨剥离动脉内膜瓣、内膜撕裂口、真假腔等。主动脉夹层(简称AD)生前确诊率低,大部分需手术或尸检证实,本法诊断主动脉全程夹层,较动脉造影、X-CT、核磁共振等检查更为迅速、直观和准确。它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全程夹层、原发和继发撕裂口和主动脉真假腔。作者认为:对罕见的全程主动脉(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R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 27例经临床证实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对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征象包括血管迂曲扩张、内膜征、双腔征、壁内血肿、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鼠尾状闭塞。结论对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迂曲扩张、内膜征、双腔征、壁内血肿、长段不规则或丝线样狭窄、鼠尾状闭塞异常,是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平片、CT影像学检查中的征象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片、CT影像学资料。结果:28例中,75%患者平片征象为主动脉弓降低扩张伴壁钙化表现;CT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合分辨准确率达95%。结论:平片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异性不强;CT对本病则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急重症胸痛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均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操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中,以DeBakey分型统计分别为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6例,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由内膜瓣分开的真假两腔、主要破口位置及累及范围。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实用价值,可以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分析31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80%以上,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结论以突发胸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高血压和控制心率,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16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结果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增宽、动脉壁钙化、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口位置及内膜剥离范围。结论螺旋CT可以满足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需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及表现。方法: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25人次螺旋CT检查,层厚10mm,螺距1.5。其中21例进行了29人次经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羔显示法(SSD)和多层面重建法(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清楚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其中颅内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7例,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右侧前交通过动脉狭窄1例,腹主动脉瘤2例,肾动脉狭窄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正常5例,结论:螺旋CT血管是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有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病因及CT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CT平扫和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主动脉夹层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52例(91.2%)以及高血压48例(84.2%),57例患者中Stanford A型39例,Stanford B型18例,DebakeyⅠ、Ⅱ型27例,DebakeyⅢ型30例;CT血管成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率(χ2=4.940,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以一种高致死性疾病,高血压可能为其主要诱发因素,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TTE联合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55例(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患者均进行TTE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联合诊断检出53例,准确率96.36%,TTE检查检出42例,准确率76.36%,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检出46例,准确率83.64%,与联合诊断对比,P<0.05,联合诊断破裂口检出率53例,检出率96.36%,高于单纯TTE检查与单纯多层螺旋CT检查,P<0.05,联合诊断心包积液检出19例,检出率100.00%,血栓检出24例,检出率96.00%,高于单纯TTE检查,P<0.05。结论: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TTE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疑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6层螺旋CT主动脉增强血管成像扫描,然后将数据送工作站作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RP)、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仿真内窥镜重建(VE)。结果:63例病人中,正常者7例,异常者56例。异常病例中单纯主动脉钙化4例,主动脉粥样硬化52例,并发主动脉瘤5例,并发主动脉夹层7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对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具有快速、准确、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螺旋CT增强检查后进行各种重建如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主动脉瘤患者均合并附壁血栓,其中10例合并单侧髂总动脉瘤,4例出现动脉瘤破裂。SSD明确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IP对瘤壁的钙化及管腔各段可较精确测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20.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包括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覆盖成像(SSD)。结果在经过正确诊断和分型的50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成像图中,全部病例都清晰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附壁血栓、内膜钙化,并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方法,并能正确分型,判断破口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