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检测了53例健康人及60例不同病期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IV型胶原水平,并与肾活检病理所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肾功能受损害者血清IV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也与肾单位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果提示IV型胶原的代谢变化在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IV型胶原水平的测定有助于临床监测、判断肾小球疾病活动及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2.
对1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和IV型胶原应用放射免疫法进行了检测。并对它在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血清中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和IV型胶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提示血清透明质酸和IV型胶原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硬化诊断有一定价值,另外,还对老年肝硬化及成年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和IV型胶原  相似文献   

3.
血清中几种胶原浓度对肾组织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对肾组织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肾活检的25例肾脏病患者,分为3组:无纤维化组8例,肾小球硬化组6例,肾间质纤维化组11例。此外,末接受肾活捡的慢性肾衰组患者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Ⅲ型胶原、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用放免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结果:肾小球硬化组、肾间质纤维化组和慢性肾衰组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明显高于无纤维化组(P<0.05),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与肾组织中相应物质及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肾小球硬化比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排除肾外脏器纤维化的前提下,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可作为判断慢性肾脏病人肾组织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指标,尤其适用于有肾活检禁忌证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V型胶原,结果显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V型胶原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V型胶原值增高的幅芳依次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重型-慢性肝炎中型慢性肝炎轻型。  相似文献   

5.
对14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IV型胶原检测,结果慢性活动型肝炎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急性黄疸型组(P均〈0.05)。提示血清IV型胶原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肾康”对纤维化肾组织基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了解“慢肾康”减轻肾纤维化的机制,在检测肾组织形态的基础上,用免疫组化方法了分析肾组织基质成分的变化。发现,治疗组动物肾小球中纤维连接蛋白沉积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胶原IV型的减少不显著。肾间质中纤维连接蛋白,胶原Ⅲ型和Ⅳ型也减少,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慢肾康”通过减少纤维连接蛋白在肾小球内的沉积而减轻肾小球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病理特点是肾基底膜增厚与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CM )积聚。基础研究表明 ,IV型胶原 (CIV)作为基底膜和ECM的主要成分 ,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我们通过检测不同时期DN患者血清CIV的水平 ,来进一步提高对DN发病机制的认识 ,同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符合WHO诊断标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3 1例 ,均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 ,排除心、肺、肝疾患 ,泌尿系感染及其他非糖尿病肾脏疾患 ;在1月内未发生糖尿病酮症…  相似文献   

8.
136例Ⅳ型胶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Ⅳ型胶原测定在肝脏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 10 6例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结果 肝脏疾病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Ⅳ型胶原可作为慢性肝病纤维化程度、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肾小球内皮细胞培养及产生细胞外基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成功地培养了肥儿及牛肾小球内皮细胞,将内皮细胞克隆后传代培养了7代,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鉴定,观察胎儿及牛肾小球内皮细胞都可以表达第VIII因子相关抗原,纤维连接蛋白,IV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测定了不同时胎儿肾小球内皮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外基质的水平。结果证实不加任何刺激因子,肾小球内皮细胞可以稳定地产生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0.
对原发性肾小球疾患,部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移植肾病例37例,在B超或X线电视荧屏IVP显像直视下,经皮肾活体组织穿刺.所取的肾组织分送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作出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肾活检提供的组织学资料能直接观察到肾小球组织改变,免疫损伤及疾病的进展和演化,资料准确,指标可靠.肾活检技术和其它实验室检查相辅相成,在肾脏疾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夹层酶标法测定糖尿病病人血清Ⅳ型胶原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英  张捷 《北京医学》1993,15(5):273-275
采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测定正常人43例与糖尿病病人26例血清Ⅳ型胶原(CL-IV)的含量。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血清中CL-IV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尿蛋白阳性的糖尿病病人血清CL-IV含量显著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另外,血清CL-IV含量不受血压的影响。本文研究提示出血清CL-IV含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肾病(ON)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 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 采血检测血清HA、PCⅢ、LN、IV-C水平。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HA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 炎炎症活动及肝纤维化,并与之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CⅢ、IV-C水 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血清HA、PCⅢ、LN、IV-C水平均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 化检测指标;HA更能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培新 《中国医刊》2000,35(12):27-24
肝窦毛细血管化出现在肝纤维化早期。目前主要依赖组织学检查加以确定。然而 ,血清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LN)含量与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随着肝纤维化进展 ,肝组织IV型胶原合成增加 ,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IV型胶原酶活性上调也导致肝窦基底膜分解 ,血清IV型胶原含量随之逐步增加。所以血清IV型胶原含量增高反映基底膜形成增强 ,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在反映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程度方面LN优于透明质酸。肝硬化患者LN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增生程度及门脉压力呈正相关 ,说明血清LN含量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门…  相似文献   

14.
罗红梅  闫秀兰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58-159,16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外基质(IV型胶原,CIV和层粘蛋白,LAM)浓度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CIV、LAM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IV、LA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清CIV、LAM值与血糖、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和026,P<001和P<005)。结论:血清细胞外基质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16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型胶原(IV-C)含量进行了测定,随着病程的延长,IV-C含量相应增高,〉10年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血清IV-C含量急肝组〈慢肝组〈肝硬化组〈重肝组,除急肝组外,各型肝炎血清IV-C含量垃比对照组增高(P〈0.05),乙肝病毒单一感染组血清I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重感染组与单-感染组相比IV-C含量增高不明显,但乙,丙重叠(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尸检肾脏中细胞骨架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变化以客观反映肾脏的损伤.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α链(α-SMactin),结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评价肾小球的损伤;以抗Ⅳ型胶原、Vimentin单克隆抗体显示肾小管基底膜、血管和间质的改变;以抗细胞角蛋白(CK),角蛋白(Kerati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判断肾小管的损伤;PCNA和Vimentin显示肾小管的增生和分化.结果:EHF肾脏肾小球固有细胞和基底膜中无显著的Desmin,Vimentin和Ⅳ型胶原的变化;α-SMactin和PCNA可作为增殖性或硬化性肾小球疾病中有用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在EHF肾小球中几乎为阴性.在肾髓质严重出血部位,肾小管和血管基底膜的连续性破坏,结构消失,Ⅳ型胶原和Vimentin均为阴性,该部位大多数集合管被破坏,CK,Keratin和EMA阳性染色消失.而梗死样坏死部位的肾小管基底膜Ⅳ型胶原染色均匀一致.间质中Vimentin,Ⅳ型胶原染色无明显异常.Vimentin在上皮细胞中表达是作为细胞增殖分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应用原位杂交(ISH)技术观察12例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阳性的肾炎病人肾组织中HBVDNA的存在状况。结果表明,采用地高辛素(Dig)标记HBVDNA全长段探针ISH时10例肾组织中显示有HBVDNA。这10例用S+C段探针检测仍阳性者8例,HBVDNA最常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呈核型或浆核型,其次是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袢。LSAB免疫组化法示HBsAg与HBVDNA的存在部位相吻合。提示HBV引起的肾脏病变不仅是免疫介导的损害,亦可能有病毒直接侵犯,从分子病理水平为探讨HBV相关性肾炎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Ⅳ型胶原在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89例丙型肝炎及77例乙型肝炎患者的CIV值并与正常人20例对照。结果: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不同病期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值亦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结论:丙型肝炎易于慢性化,易于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血清IV型胶原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Ⅳ型胶原(IV-C)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以放免分析法检测正常对照者(NC)及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V-C浓度,并与Ⅲ型前胶原(PCⅢ)比较。结果 各慢性肝病组血清IV-C、PCⅢ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1)。血清IV-C浓度在重度慢性肝炎(CH)组显著高于轻、中度CH组(P均〈0.01),活动性肝硬变(LC)组显著高于静止性LC组(P〈0.05)。血清IV-C与PC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CRI)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用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伐他汀治疗组2mg/(kg.d)、苯那普利治疗组6mg(kg.d)及假手术组。10周时测尿量,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水平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皮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水平表达。结果:氟伐他汀及苯那普利治疗组尿蛋白及肾组织Ⅳ型胶原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AI-1表达亦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抑制PAI-1,减少Ⅳ型胶原积聚,减轻肾小球硬化,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降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