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复习了100例经X 线检查与手术证实的分泌催乳素的垂体腺瘤。所有病例的催乳素均升高。X 线检查包括:蝶鞍正、侧位园形轨迹断层、气脑造影加鞍区断层、双侧颈内动脉造影,20%病例作了脑的CT 扫描。100例中女性97例,平均年龄29岁。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闭经、溢乳。手术证实96例为垂体腺瘤,4例为增生。53例肿瘤直径小于10毫米。蝶鞍断层中96例见有蝶鞍形状异常,最常见者为侧位断层上蝶鞍轮廓的前下部凸出、皮质变薄但仍完整。X 线提示的肿瘤部位与手术相符。气脑造影检查见到19例有鞍上扩展(10例侵犯鞍上池,9例致第三脑室变形),也均由手术证实。双侧颈内动脉造影对诊断帮助不大,主用于估计鞍旁扩展和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时颈内动脉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影响以及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时颈内动脉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0 3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MRI资料 ,测量两侧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横径、被肿瘤包绕程度、颈内动脉间距 ,并与 15 0例非鞍区病变患者颈内动脉的MRI表现相比较。结果 非鞍区病变患者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平均距离为 (17.0± 3.5 )mm ,而垂体腺瘤患者则为 (2 4 .4± 4 .2 )mm。颈内动脉间距与肿瘤横径明显相关 ,而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相对不明显。海绵窦是否受侵犯与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范围明显相关 ,而与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及颈内动脉横径无关。结论 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仅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大小 ,与侵袭性无关。海绵窦是否受侵与颈内动脉的移位、狭窄情况无关 ,而与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相关 ,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范围 <1/ 3,海绵窦未受侵犯 ;若 >2 / 3,则海绵窦受侵犯。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可作为评价垂体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一例垂体脓肿,女32岁,曾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六个月来持续头痛、渴感、夜尿、怕冷、闭经、皮肤毛发干燥和全身关节痛,甲状腺素(T_4)明显降低,促甲状腺激素亦低,有明显的高钠血症。蝶鞍侧位平片显示蝶鞍轻度扩大,鞍背骨质变薄。脑血管造影表现两侧A_1段抬高和两侧颈内动脉蝶鞍段侧移。CT 蝶鞍冠状面扫描,见鞍内低密度囊性病变,并增强。病变有光滑均一囊膜。在鞍隔水平有局限性膨出。垂体柄和垂体腺不能识别。手术证实为垂体脓肿。作者指出,常规X 线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垂体照射后出现的纤维肉瘤。患者男性,56岁。1966年9月因左眼进行性视力下降就医。检查所见:左视神经萎缩,左眼视力几乎完全丧失:头颅照片显示蝶鞍扩大伴后床突和鞍背缺损,颈动脉造影显示两侧颈内动脉在鞍上部分向侧移位,左侧尤甚。双大脑前动脉近段亦见抬高。病人接受左额骨切开术。发现一个大的带包膜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35岁.因头痛、视物模糊2个月于2011年1月4日到我院就诊.体检:右眼睑下垂,右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影像检查:CT平扫示鞍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并突向鞍上池生长,大小约54 mm×36 mm×39 mm,蝶鞍扩大;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均匀强化(图1);鞍区(鞍底、部分后床突)骨质破坏、吸收.CT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大腺瘤可能性大.MR平扫示鞍区形态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图2,3),信号较均匀,病变向上突入鞍上池,向下突入蝶鞍,垂体受压变薄,蝶鞍扩大;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见低信号流空血管影,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并向上突破鞍区长入鞍上池内,视交叉受压上移,鞍上池、桥前池及第三脑室受压,双侧海绵窦受侵,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肿块包绕;病变向前突入蝶窦;病灶向下压迫鞍底,垂体受压(图4~6).  相似文献   

6.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两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历资料患者男,38岁。受难于摩托车交通事故,导致颅底多发性骨折并出现两侧眼球突出、外翻1周。体检:神志清,语言流利,颈软,两侧眼球突出、外翻(右侧显著),球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眶周闻及血管杂音,压颈后杂音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为3.5 mm:右为4.5 mm,对光反射迟饨,双眼光感,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DSA造影发现两侧外伤性直  相似文献   

7.
垂体脓肿术前不易与垂体腺瘤相鉴别,由于较为罕见,增加了诊断上的困难。我院于1980年收治1例垂体脓肿,术前误诊为垂体腺瘤,现报道于下。 患者,男,59岁。主诉头痛,视力减退7个月。于1980年7月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痛近半年,以右侧为著,呈持续性钝痛,头部摆动或变换体位时感颅内有“咕噜”声。无恶心、呕吐及发热。视力逐渐下降,右眼颞侧下降明显,曾在他院按眼底病治疗无效。同时无意中发现两侧颧骨隆起,鼻子增大,嘴唇增厚,手指足趾变粗。既往常患感冒,无中耳炎及副鼻窦炎病史。检查:神清,四肢呈典型的肢端肥大,双侧瞳孔同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视神经乳头苍白,以右侧较重。视力:左眼0.6,右眼0.1。视野:左眼基本正常,右眼颞侧缺损。无定位体征。颅骨X线平片:蝶鞍明显扩大(前后径35mm,深22mm),鞍底骨质明显破坏并吸收,鞍区无钙斑,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鞍底、鞍旁的不同MRI表现与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9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MMP-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对鞍底及鞍旁的不同侵犯程度的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侵袭性垂体腺瘤59例。蝶窦腔内见肿瘤者30例(58.8%),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5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5%。受侵犯的海绵窦中有95%(57/60)超过该侧颈内动脉外侧壁连线,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垂体腺瘤包绕范围〉2/3者37侧,对诊断相应侧别海绵窦受侵袭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未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结论将鞍底破坏,窦腔内直接可见肿瘤组织作为鞍底受侵袭的MRI标准,将肿瘤向两侧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段外侧壁连线,或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范围〉2/3至完全包绕作为海绵窦受侵袭的MRI标准。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2岁.1年前左侧眉弓跌伤,7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伴结膜充血、溢汨.体检显示:右眼裸视力0.5,左眼裸视力0.4;非接触(NCT)眼压计测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20 mm Hg;眼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21;mm,左侧结膜充血,眶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头颅MR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增粗迂曲,眼上静脉明显增粗.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左侧海绵窦与颈内动脉交通,海绵窦引流静脉增粗,以左眼上静脉为重(图1).脑血管造影见基底动脉与左颈内动脉之间原始三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ftery,PTA)开放显影,PTA海绵窦段破裂形成PTA-海绵窦瘘(图2,3).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8例共24个动脉瘤突入垂体窝,12例为1侧,6例为双侧。24个动脉瘤中20个起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个起于床突上段。床突下段组平均年龄57.5岁,86%为女性,75%显示占位病变。床突上段组平均49岁,75%女性,50%为占位表现。动脉瘤病人均照侧位、20°前后位,Towne氏位观察,行双侧颈动脉造影证实。大多数病例作了海绵窦造影和增强前后CT扫描。平片表现:55%海绵窦动脉瘤显示蝶窦外侧骨壁受压破坏表现。动脉造影:18例由动脉造影证实,还显示血管痉挛、腔内凝血块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偶因腔  相似文献   

11.
气脑造影或脑池造影能有效地鉴别空蝶鞍及鞍内肿瘤,但会引起患者不适。常规CT检查因无法区分各种鞍内囊性病变而不能正确认识空蝶鞍。作者经过实践,发现采用薄层(1.5mm)CT冠状层面扫描,能显示漏斗(即扩大的蝶鞍中的垂体蒂)并指出,此系空蝶鞍的特征性表现。作者曾对26例CT拟诊为空蝶鞍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都有蝶鞍扩大而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正常。对其中23例患者作了1.5mm通过蝶鞍的冠状层面扫描,结果扩大的垂体窝中均显示漏斗。其余3例未作薄层扫描的患者,则漏斗未能显示经椎管内注入阿米培克后重复扫描,证实为空蝶鞍  相似文献   

12.
尘肺的CT检查与X线胸片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CT及X线胸片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尘肺的胸部CT及X线胸片资料,男47例,女5例,平均年龄59岁。结果52例中有28例胸部CT表现有两肺弥漫性小阴影(直径<10mm的阴影),胸部X线发现19例有小阴影。大阴影(直径>10mm的阴影)CT显示13例,X线胸片显示9例。合并症CT显示20例,其中肺炎5例,肺结核3例,肺癌2例,气胸6例,肺气肿4例。X线胸片显示10例,其中肺炎1例,肺结核1例,气胸6例,肺气肿2例。结论在单纯的尘肺诊断中,CT并不优于X线胸片,但对大阴影、胸膜改变及合并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并可弥补X线胸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37岁。因脑外伤后左眼失明 17年 ,头痛、颅内杂音 2年入院 ,2年前在外院经血管造影诊断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并经左侧颈外动脉途径对供血支行颗粒及NBCA胶的栓塞治疗 ,治疗后症状有短期改善 ,但随即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查体左眼失明 ,眼球活动障碍 ,左侧瞳孔 >右侧瞳孔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正常 ,左侧视神经乳头萎缩 ,左侧眼球及颞部听诊为收缩期增强的吹风样杂音 ,右侧轻度结膜充血水肿。入院后进行了DSA检查 ,显示左侧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双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都有分支供应 ,左侧海绵窦扩张成…  相似文献   

14.
例1,男,1岁4月,患儿生后6d时发现脐部红肿,有脓样分泌物,一年多来,脐部常有脓样分泌物流出,无臭味。查体发现脐部红肿隆起,并有两处小开口,临床诊断为脐瘘。 X线检查:经脐部小口注入稀薄造影剂,发现造影荆进入右下腹肠管内,显示出部分小肠阴影,表明脐部开口与肠管相通,X线报告为卵黄管未闭。并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一篇应用海绵间窦造影诊断垂体微小腺瘤的初步报告。目前,放射科诊断垂体腺瘤的根据为:平片和断层片所显示的蝶鞍骨壁形态与厚度的改变以及综合应用气脑造影、颈动脉造影和 CT 扫描以显示肿瘤的鞍上延伸。而垂体微小腺瘤的诊断则主要依赖断层片和血中泌乳激素的测定。血中泌乳激素正常  相似文献   

16.
蝶鞍和鞍旁病变影像诊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解剖蝶鞍前界为鞍结节和前床突 ,后界为鞍背和后床突。鞍底一般厚约 1mm或更薄。蝶鞍的侧界为海绵窦。海绵窦是眼静脉、大脑中和下静脉以及蝶顶窦的静脉引流通道。海绵窦向后经岩上窦引流至横窦 ,或经岩下窦引流至颈内静脉。两侧海绵窦可经鞍隔下的互联窦 (intercomcuni catingsinus)相通。蝶鞍的顶鞍隔中心有一开口 ,漏斗由此进入垂体窝。海绵窦的内侧壁由蝶骨侧壁的骨膜构成。第三、四以及第五对颅神经的第一、二支经中颅窝进入各自的不完全附着于海绵窦内壁的神经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沿海绵窦的内下部走行…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 2岁,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6h在外院就诊,颅脑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脑血管造影未能明确诊断。出血1个月后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血压1 35 90mmHg ,意识清楚,言语流利,体检合作,双侧瞳孔等圆,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感觉运动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前交通动脉瘤,瘤颈显示不清,3D图像显示微小宽颈分叶状动脉瘤,颈宽3.5mm ,瘤体最大径4 .0mm ,瘤体呈分叶双泡状,瘤顶指向下内方,右侧颈内动脉向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大脑前动脉不显影。手术经过:气管…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5岁.发现右肺肿物5月,间断性咳嗽、咯血、右胸痛2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右肺阴影,未诊治.近2月出现右胸痛且深吸气时加重,伴咳嗽、咯血(以痰中带血为主),无发热;2年前曾患"右大腿纤维肉瘤",在其它医院行手术及局部放疗.入院后X线检查示:右下肺野可见11.2cm×8.3cm的团块状密度较均匀增高影,边缘较光整(图1).  相似文献   

19.
CT脑血管造影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CT脑血管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CT脑血管造影62例,其中脑动脉瘤22例,脑动静脉畸形6例,脑肿瘤5例,脑内感染性肉芽肿性病变6例,颈内动脉瘤海绵窦瘘2例,头皮血管瘤1例,正常20例,其中22例脑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及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还进行了DSA检查。结果:62例CTA均能显示1-4级脑动脉结构,有时甚至显示5级脑动脉结构。22例脑动脉病人及6例脑动静脉畸形均经CTA检  相似文献   

20.
刘志春  祝佳  徐来成 《人民军医》2020,63(11):1123-1125
垂体瘤是脑部鞍区常见肿瘤,属于良性肿瘤;其起源于垂体前叶,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根据肿瘤大小,直径≤10 mm者称为垂体微腺瘤,直径>10 mm者称为垂体大腺瘤。该文对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垂体瘤72例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该组72例中,检出垂体微腺瘤29例;垂体高度均>8 mm,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垂体不对称性局部膨隆16例、垂体柄偏移13例。MRI平扫T1WI序列呈低信号21例(72.4%),呈等信号8例(27.6%);T2WI序列呈等信号22例(75.9%),呈高信号7例(24.1%)。钆喷酸葡胺(Gd-DTPA)MRI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显著强化,呈相对低信号21例(72.4%)。检出垂体大腺瘤43例,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楚;MRI平扫T1WI、T2WI序列均呈等或低信号27例(62.8%)。肿瘤合并囊变13例,囊变在T1WI序列呈斑片状低信号,在T2WI序列呈高信号;出血5例,在T1WI、T2WI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肿瘤突破鞍隔向上生长32例,其中,28例出现"雪人征";肿瘤向下突破鞍底进入蝶窦11例,向两侧侵犯海绵窦21例,颈内动脉受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