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胸腰段椎体结核前后路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对我科14例胸腰段椎体结核前后路内固定手术进行分析。结果前路内固定术,术中出血多时间长,但病灶清除较彻底,矫正脊柱后凸角度大;后路内固定术,术中出血少时间短,但病灶清除欠彻底,矫正脊柱后凸角度小。术后随访6个月~2年,14例胸腰段椎体结核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结论前路内固定适宜于病损1~2个椎体且破坏严重,病灶清除后需要植骨恢复高度,结核处于静止期,寒性脓肿较大,脊髓压迫有截瘫者;后路内固定适宜于病灶主要位于后方,且局限于一侧的椎体破坏,病灶局限不需要植骨,无截瘫,无巨大脓肿,多椎体尤其跳跃性脊柱结核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后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150~240(180±32)min;术中出血量400~800(600±84)ml;术中无神经、硬膜、大血管损伤.术后1例切口出现窦道形成二期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54(36.5±2.3)个月.术后1年均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4.5°±5.3°;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复发;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结论 在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骶椎(L5-S1)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17~62岁(38.9±14.3岁);病程10~21个月(16.1±2.7个月)。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8例以椎体破坏为主,无脓肿形成/较小椎旁脓肿或椎管内脓肿;前方存在较高血管损伤风险的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单纯后路手术组)。13例血管分叉高,具有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有流注脓肿形成;前中柱广泛破坏,后方病灶清除困难者采用一期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前路联合手术组)。术后均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腰椎正侧位X线片或三维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监测血沉、C-反应蛋白评价结核控制情况。结果: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161.2±15.6min,失血量695.2±153.2ml,卧床时间8.5±2.5d;后前路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233.6±22.7min,失血量862.0±208.5ml,卧床时间16.9±2.0d。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后路组术后窦道形成2例;后前路联合手术组患者前路手术术中髂血管损伤1例,男性患者术后出现逆行性射精1例。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以椎体破坏为主,无脓肿形成或较小椎旁脓肿或椎管内脓肿的腰骶椎结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伴有较大骶骨前脓肿、病灶位于前柱的患者应采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且需要髂血管分叉高,具有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的必要性及适应证。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胸腰段8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7例,4个节段3例;3例伴窦道形成;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Ⅰ期后路器械固定、融合12例,Ⅱ期后路器械固定、融合5例。结果:平均随访3.1年,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后凸成角7°~58°,平均16°,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6%,1例有假关节形成。疗效按Chen标准优良率90%,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多个节段受累、腰骶段及伴窦道的病例,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前路-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例腰椎和腰骶椎结核患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2个月时94.9%(37/39)植骨融合,治愈率为94.9%。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的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脓肿大小、范围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12在我科收治的腰骶椎结核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7.5岁。67例患者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C级19例,D级32例,E级1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腰骶椎结核。其中L_(4-5)节段42例,L_5-S_1节段2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口服三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4周,同时加服肝泰乐(葡醛内酯片)保护肝功能。手术方法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硬脊膜及大血管损伤,手术时间1.5-3 h,平均2.3 h;手术出血量300-600 ml,平均415.3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6个月(14-30个月)。术后平均5.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67例术后10-18个月获得临床治愈。其中3例患者出院后结核复发、窦道形成,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术区感染,皮下积液,经换药后治愈。术前存在脊柱功能损害者,除3例复发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为D级外,其余均恢复至完全正常。结论在有效且正规的抗结核药物辅助下,通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是可行、有效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1例,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3例、胸腰椎20例、腰椎14例、腰骶椎1例,术前有后凸成角畸形9~°71,°平均32°。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1例,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6例,Ⅱ期后路内固定4例。结果平均随访1.6 a,优良率为87.8%,植骨融合率为92.7%,平均矫正后凸角度15.3(°P<0.05),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74-1779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的必要性及内置物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7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治疗,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23~76岁,平均31.9岁;病程4~28个月,平均11.7个月;胸椎21例,胸腰段30例,腰椎19例,腰骶段2例;累及4个椎体3例,3个椎体11例,2个椎体27例,1个椎体31例;其中42例显示干酪样坏死组织或死骨侵犯相应椎管,35例伴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26例合并病变区域不同程度的后突畸形。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36例,E级27例。术前至少2周以上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个化性方案分别对患者行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植物固定手术,药物化疗的总疗程时间为12~1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经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7个月。其中3例术后复发再次切开引流、病灶清除或穿刺置管引流灌冲,最终痊愈;2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2例出现股神经牵拉痛,3例出现取髂骨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中毒症状均消失,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评分标准:B级1例,C级2例,D级8例,E级6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断裂,植骨区见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矫正脊柱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促进植骨区骨融合和椎体结核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脊柱结核患者,在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8例,腰椎结核15例,前路固定26例,后路固定9例。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2例术后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行二次翻修外,余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椎体间植骨5个月融合,12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15例后凸畸形术后平均矫正23°。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多椎体脊柱结核(≥3个椎体,包括跳跃性病灶)患者41例,病灶分布为C4~S1,颈椎2例,胸椎14例,胸腰段19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伴截瘫者7例,Frankel分级C级4例,B级2例,A级1例。伴后凸成角21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7个月。7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23.5°,术后平均11.5°,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8°。内固定松动1例,伤口及植骨延迟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胸腰段结核术后未愈原因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费骏  赖震  毕大卫  沈健  魏威 《中国骨伤》2013,26(6):521-525
目的:分析胸腰段结核术后未愈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术后未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1.3岁;初次手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段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害,其中11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行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移植术。术后2~6个月分别发现内固定松动、融合失败、椎旁脓肿形成及血沉升高而再次入院。予以调整抗痨方案,其中2例予多次脓肿穿刺利福平针局部灌注治疗,10例行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调整内固定治疗。结果:经1~2.5年(平均1.8年)随访。9例最终获得治愈。3例术后2~4个月又发现血沉升高,椎旁脓肿形成再次住院治疗,脓肿培养发现对2种以上药物耐药,调整抗痨方案后,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结论:术前抗痨不充分、营养状况不良,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固定方式不合理,术后病灶引流不畅、抗痨不规则及结核杆菌耐药是造成胸腰段结核术后不愈的主要原因。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局部及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解除脊髓压迫,配合术后有效、足程、规则、联合化疗是保证脊柱结核治愈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病灶清除同期CD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在多节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7月~2002年11月对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的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59岁.病程2~11个月.病变部位:T6~T11 11例,T10~L2 5例.病变累及3个椎体13例,4个椎体以上3例.其中脊髓功能不全损害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脊柱后凸畸形4例;侧方塌陷畸形2例.病灶清除和内固定视具体情况采用同一切口或双切口施行.结果术后16例获6个月~3年随访,平均11个月.脊柱结核均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合并脑脊液漏1例,无全身并发症.脊髓功能损害者于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植骨块均全部融合,后凸畸形部分矫正,未发现钉棒松动、脱位.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可加强脊柱稳定,预防和矫正畸形,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和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27例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15例,4个椎体7例,5个及以上椎体5例,病变单纯累及胸椎者5例,单纯累及腰椎者7例,累及胸腰椎者11例,累及腰骶椎者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11例,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8例.后凸Cobb角26°~43°,平均35°±7°.术前均采用口服异烟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并肌注链霉素(S)四联药物方案(HRES)抗结核治疗3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1例.术后继续HRES扰结核治疗3个月,然后口服HRE三联药物方案抗结核治疗9个月.采用吴启秋骨结核治愈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50~30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量600~1400ml,平均1000ml.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例术后伤口出现寞道Ⅱ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至120~20°,平均15°±5°.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18个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于术后8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植骨伞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多椎体脊柱结核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加强脊柱稳定,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治愈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2年3月以后的病例中对17例胸腰段、腰椎结核病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钛质钉-板、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本组患者术前均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椎体破坏塌陷,椎管内占位,脊柱畸形,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结果 术中无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术后随访1~3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畸形被矫正,无病灶复发。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内固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卧床时间短,护理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提高脊柱结核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采用大块髂骨植骨23例,17例行椎体钉内固定,6例行Luque棒内固定。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8个月,23例均达治愈标准。结论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大块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牢固内固定,不仅有利于结核的治疗,而且愈合后局部稳定性好,减少了畸形、晚发截瘫等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单纯后路经椎板或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在腰骶段结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4年 1月至 2009年 10月.共 32例腰骶段结核患者选择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男 21例.女 11例;年龄 32~65岁.平均 46岁。 L3.4节段 3例.L4.5节段 19例.L5S1节段 10例。 20例采用经椎板间病灶清除.12例采用经椎间孔病灶清除。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改良 Prolo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评价包括腰骶段受累区的后凸角、椎体高度的丢失。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 12~24个月随访.平均 16个月。经椎板入路者术前后凸角平均为-24.3°.术后为-34.8°.终未随访时为-32.4°;经椎间孔入路者术前后凸角平均为-25.4°.术后为-35.2°.终未随访时为-33.6°.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根据改良 Prolo功能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达 93.8%。 VAS评分显示.术前平均 7.6分.术后平均 2.9°.术后比术前有显著降低。结论单纯后路经椎板或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有效方法。正确的适应证选择、仔细的影像学评价和彻底的病灶清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患椎间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患椎间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38例。38例共发生病变88处,平均每例2.3处;共累及190个椎体,平均每处2.1个椎体。病变相隔1个正常椎间者12例、相隔≥2个椎间者2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15例。常规术前抗结核2~4周后手术,后路矫形、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26例;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12例。结果3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6年。术后后凸Cobb角为8.7°±6.1°,矫正率为71.3%;末次随访丢失率为7.8%。34例至术后平均4.9个月时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术后平均5.4个月植骨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经患椎间彻底病灶清除、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9月至2008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7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范围为T5~S1,病灶累及1~2个椎体72例,大于等于3个椎体7例,其中跳跃性脊柱结核4例。手术方法:a)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b)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后佩戴支具3~6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该组患者随访2~9年,均获临床治愈。79例前路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7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7°,随访期内丢失2°。合并截瘫29例,术后神经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是脊柱结核治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Penetrating injury to the rectum,vertebral body and spinal cord by a steel rod is a rare condition.Treatment of this kind of injury is very challenging.Rectal injury requires repair and fecal divers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15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术,3例行后路椎管探查、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迁延不愈,再次经前路彻底切除椎间盘、终板和病变骨质,并行椎弓根内固定及椎板植骨。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也明显恢复。不全瘫痪的11例Frankel分级:术前A级的1例恢复为E级;术前B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C级者,2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D级的5例均恢复至E级。X线复查片示骨结核病灶已痊愈,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对有伴随症状的椎体破坏,应将脊柱结核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不能片面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征象。在病检未确诊以前,术前术后都应坚持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