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T细胞输注方法阻断程序凋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性信号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来治疗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MAIDS)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方法为了选择性阻断PD-1抑制性信号通路在CD8 T细胞中的表达,采用B6.PD-1-/-小鼠作为CD8 T细胞的供体,与来自野生型B6小鼠的CD8 T细胞做比较。定期测量肿瘤直径大小,来检测PD-1-/-和野生型的CD8 T细胞抗肿瘤功能。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未接受CD8 T细胞输注的Rag-1-/-受体小鼠,肿瘤持续增大。接受B6.PD-1-/-CD8 T细胞输注的受体小鼠肿瘤缩小/消失的时间和速度均比接受野生型B6 CD8 T细胞输注的受体小鼠显著性缩短和加快。结论阻断CD8 T细胞中的PD-1抑制性信号通路能够增强保护性CD8 T细胞抗肿瘤的功能,可达到控制和治疗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MAIDS相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死亡受体-1 ( PD-1)可导致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的功能耗竭,在HCV感染过程中PD-1表达增强,阻断PD-1信号通路可恢复CD8+T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助于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及其受体PD-1属于CD28/B7协同刺激分子超家族成员,具有负性协同刺激信号的作用。PD-L1/PD-1通路传导抑制性信号,抑制淋巴结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对人体免疫应答起到负调节作用,降低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近年来,已有多种PD-L1/PD-1单克隆抗体进入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就细胞因子、癌基因、MicroRNAs三个方面简述了调控PD-L1表达的分子机制,以期对PDL1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38、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KI-67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探讨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免疫活化和免疫耗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HIV-1感染者87例,健康志愿者22例,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CD8+T细胞PD-1、CD38、HLA-DR、ki67的表达水平;观察用抗PD-L1 m Ab阻断PD-1/PD-L1通路后CD8~+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HIV-1感染者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PD-1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CD8~+T细胞PD-1与CD38、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后TNF-α、IFN-γ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表达增加;PD-1过表达与HIV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功能受抑、免疫耗竭及疾病进程相关;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可恢复CD8~+T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抑制性受体LAIR-1表达升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LAIR-1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夹心ELISA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型sLAIR-1的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LAIR-1在患者PBMC中NK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B细胞上的表达.结果:肿瘤患者血清sLAIR-1水平为(4.6±3.2) μg/ L,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sLAIR-1 水平(3.9±3.0) μg/L,P<0.05.NK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表达LAIR-1水平上调.肺癌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B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NK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中LAIR-1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肿瘤患者LAIR-1分子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抑制性受体LAIR-1 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作为一组免疫检验点共抑制分子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肿瘤发生时,PD-1/PD-L1表达异常增加,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与肿瘤浸润、转移及病人预后密切相关。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可逆转T细胞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7.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g and ITIM domains, TIGIT)是一种共抑制性受体,在T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免疫监视中,TIGIT的作用与PD-1/PD-L1轴在肿瘤免疫抑制中的作用类似;其通过与配体CD155结合抑制T细胞和NK细胞抗肿瘤反应,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有研究发现抗TIGIT单克隆抗体可减轻小鼠肿瘤负荷;抗TIGIT抗体和抗PD-1抗体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因此,TIGIT/CD155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和更精准的筛选PD-1/PD-L1抑制剂受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该文就TIGIT及其配体CD155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免疫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致敏小鼠PD-1信号通路是否有改变.方法 RT-PCR法分别检测致敏及正常小鼠树突状细胞PD-1配体PD-L1、PD-L2及T细胞PD-1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检测PD-1和配体PD-LI、PD-12的表达.结果 [1]致敏小鼠树突状细胞PD-L1和PD-L2的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致敏小鼠T细胞PD-1的mRNA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5).[2]流式细胞检测致敏小鼠树突状细胞PD-L1、PD-L2表达和T细胞PD-1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 致敏小鼠PD-1信号表达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T细胞上PD-1和TIM-3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来自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及正常供体外周血的CD3+T细胞,分析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结果PD-1和TIM-3在胃癌病人T细胞上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供体。相比胃癌病人外周血,肿瘤组织TIL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更高。另外,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病人的年龄和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通过阻断PD-1和TIM-3信号通路可以增强TIL抗肿瘤细胞毒性。结论 PD-1和TIM-3可能与胃癌的恶变有关。单克隆抗体靶向阻断PD-1和TIM-3通路有希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PD-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DC等免疫细胞上的跨膜蛋白。PD-1及其配体PD-L1是一对共刺激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这对分子活化后的信号通路可调节外周组织中T细胞的分化,进而调控机体对外来或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以防免疫过激情况的发生。但在肿瘤发生时,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打破了这一动态平衡,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该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骨肉瘤中PD-1/PD-L1的表达、PD-1/PD-L1抑制剂在骨肉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PD-1/PD-L1抑制性通路在病毒性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伤性T细胞(CTL)是病毒感染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在急性病毒性感染中,CTL细胞通过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分泌抗病毒细胞因子从而有效清除病毒.而在慢性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特异性CTL发生克隆耗竭,细胞数量少,细胞功能受损,分泌细胞因子能力下降.目前证明,CD28家族成员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分子,能够抑制CTL细胞功能,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维持T细胞克隆耗竭,保护机体不受免疫病理损伤.在慢性病毒性感染中,T细胞表面的PD-1与其受体PD-L1/2结合后,传递抑制性信号,下调外周T细胞功能.阻断PD-1通路,能够重建CD8+T细胞功能,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因此,通过干扰PD-1/PD-L1抑制途径进行免疫调节,可能是处理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揭示芒柄花黄素对H22肝癌移植瘤小鼠免疫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22细胞(4×105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用[10 mg/(kg·d)]或[50 mg/(kg·d)]的芒柄花黄素治疗小鼠28 d,然后计算抑瘤率。卡瑞利珠单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癌组织中CD8、颗粒酶B(granzyme B)和叉头盒P3(FOXP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 芒柄花黄素提高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增加肝癌组织中CD8和granzyme B染色阳性率。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FOXP3染色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芒柄花黄素降低的荷瘤小鼠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降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D-1和PD-L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 芒柄花黄素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CD8+ T细胞数量并减弱调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颗粒蛋白前体基因敲除(PGRN~(-/-))小鼠的巨噬细胞与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选择野生型和PGRN~(-/-)小鼠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乳腺癌细胞,采用Transwell~(TM)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通过细胞因子芯片、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野生型和PGRN~(-/-)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差异;用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处理乳腺癌细胞,采用上述方法检测对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STAT3)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PGRN~(-/-)小鼠的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减少IL-6分泌,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IL-6激活JAK/STAT3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结论 PGRN~(-/-)小鼠的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下调IL-6表达,进而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4.
B7-H1及其受体PD-1是共刺激分子B7-CD28家族的重要成员.B7-H1在淋巴组织及外周非淋巴组织广泛诱导性表达,PD-1则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表面.B7-H1/PD-1共刺激途径主要作用是负性调节T、B细胞的免疫反应,参与维持外周组织的免疫耐受.病毒感染可以上调B7-H1及PD-1的表达,抑制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功能,B7-H1/PD-1途径是病毒逃避免疫监视,引发慢性感染的重要通路,因而阻断B7-H1/PD-1共刺激途径能够恢复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清除病毒感染,这对于病毒感染的免疫治疗,尤其是病毒慢性感染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属于Ⅰ型跨膜糖蛋白,其自然配体是CD40L。CD40-CD40L信号通路在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基于其在激活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激活CD40-CD40L信号的CD40激动剂抗体可用于提高抗肿瘤免疫应答;在移植排斥和炎症反应中,CD40-CD40L信号也起重要作用,阻断CD40信号通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靶点。制备CD40阻断性抗体或激动剂抗体不仅可用于检测CD40分子表达,还可以开发用于炎症性疾病或肿瘤治疗的免疫疗法。本研究表达CD40胞外段蛋白,通过免疫制备14株CD40单克隆抗体,筛选发现全部可作为western blotting检测CD40蛋白表达的抗体,9株CD40抗体可作为一抗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人CD40表达,1株CD40抗体能阻断人CD40L和CD40相互作用。有意义的是,8株CD40抗体能激活人CD40分子信号通路,另外有10株能激活小鼠脾脏细胞CD40下游基因的表达,7株能上调小鼠脾脏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本研究制备一系列CD40抗体,可用于CD40检测、CD40信号的阻断或激活。  相似文献   

16.
在免疫系统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的结合而抑制免疫应答,避免免疫造成的组织损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性共刺激分子也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它们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传递抑制性信号,从而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在肿瘤患者中,利用特异性的抗体阻断这些负性共刺激分子,可消除它们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有效抑制。现针对负性共刺激分子的阻断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免疫系统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的结合而抑制免疫应答,避免免疫造成的组织损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性共刺激分子也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它们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传递抑制性信号,从而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在肿瘤患者中,利用特异性的抗体阻断这些负性共刺激分子,可消除它们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有效抑制。现针对负性共刺激分子的阻断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冬凌草甲素(ORI)抗小鼠H22肝癌中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C57/BL6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PBS组)、ORI高、中、低剂量处理组(75、50、25mg·kg~(-1)·d~(-1))、阳性对照组(5-Fu组)和空白组(NC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2d后处死。以瘤重、抑瘤率观察ORI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对小鼠H22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CD4~+T细胞分泌IL-17、IL-2、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能力,并检测CD8~+T和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ORI处理组和荷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缩小(P0.05);ORI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脾脏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抑制CD4~+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分泌,尤其对IL-17和IL-2的抑制最为明显,对TNF-α和IFN-γ抑制在ORI高浓度情况下发挥作用;同时,ORI处理组中CD8~+T细胞的PD-1表达降低,而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呈现一定程度的上调。上述结果表明ORI对小鼠H22肿瘤具有明显的体内抑瘤作用,除了直接的杀伤作用外,ORI还可以通过提高CD8~+T的杀伤作用,降低CD4~+T细胞的炎症特性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功效,其中的可能机制是影响两种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因此,ORI还可通过协同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促进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CD8+PD-1+T细胞含量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日本血吸虫感染5~6周的C57BL/6小鼠,分离脾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变情况;分离淋巴细胞并计数,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PD-1+T细胞的含量;使用细胞表面染色的方法观察CD8+PD-1+T细胞的CD25、CD69、CXCR5、CD40L的表达变化;经PMA和离子霉素的刺激,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IL-10和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而脾脏质量和体积均明显上升(P0.01);脾脏中CD8+PD-1+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数目增加(P0.01);感染组CD8+PD-1+T细胞高表达CD69(P0.05),而感染组CD8+PD-1+T细胞CXCR5分子表达显著下降(P0.05);经PMA与离子霉素刺激以后,CD8+PD-1+T细胞IFN-γ分泌增加(P0.05)。结论血吸虫感染5~6周小鼠脾脏中CD8+PD-1+T细胞为一群主要的活化细胞群可大量分泌IFN-γ,在血吸虫感染疾病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阻断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8~10周龄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模型组、PD-L1拮抗组,每组10只,模型组、PD-L1拮抗组小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sham组小鼠暴露盲肠后即进行伤口缝合,不结扎。PD-L1拮抗组小鼠术后腹腔注射抗PD-L1抗体(50μg/只),每6 h注射1次,连续4次,sham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流式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CD3+T细胞表面PD-1和单核细胞CD11b+表面PD-L1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脾脏和胸腺超微病理结构改变,TUNEL染色检测脾脏和胸腺组织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ELISA检测Caspase-3和TNF-α、IL-6及IL-10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小鼠CD3^(+)、CD11b^(+)表面PD-1和PD-L1表达、脾脏和胸腺组织细胞凋亡率、T淋巴细胞凋亡率、Caspase-3、TNF-α、IL-6、IL-1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PD-L1拮抗组小鼠CD3^(+)、CD11b^(+)表面PD-1和PD-L1表达、脾脏和胸腺组织细胞凋亡率、T淋巴细胞凋亡率、Caspase-3、TNF-α、IL-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PD-L1阻断可有效降低脓毒症小鼠T细胞凋亡率,改善其单核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