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郭艳  李玲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15-4216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入院后给予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由康复医师对90例患者的各项功能做出评估,制定个体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临床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已成为必然趋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梦霞  陈路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95-796,80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或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严格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在患者脑水肿期之后进行不严格的常规功能锻炼。2组在康复1周后与康复2个月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ADL评定与肌力的比较。结果康复1周后ADL评分实验组为(6.74±3.42),对照组为(6.56±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为(62.24±6.52),对照组为(45.25±7.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康复治疗1周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康复治疗二月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神经功能、脱机时间、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早期康复治疗组44例,常规治疗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正规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后患者昏迷时间、神经功能、脱机时间、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脱机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指标明显降低,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昏迷时间、脱机时间、降低神经缺损功能指标,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田洋阳 《医疗装备》2021,(3):178-179
目的探讨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肌力。结果干预前,两组Fuel-Meyc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偏瘫康复治疗仪可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肌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3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昏迷指数(Glasgow comascale,GCS)评分,并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3个月随访时治疗结果分级(GO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67%(26/30)和76.67%(23/30),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无明显差异,第2、3、4周高压氧治疗后GC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第4周、3个月随访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不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和预后有显著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拟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术后偏瘫肢体护理方案;比照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展开;试验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展开;就组间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及总并发症比例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BI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MBI评分明显高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总并发症比例(6.00%)明显低于比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临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利于MBI评分提升以及总并发症比例的降低,最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偏瘫患者早期进行体位护理,同时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心理康复、日常生活训练.康复护理1个月后进行患肢肌力比较.结果30例患者经过1个月康复护理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有提高,用Brunstrom进行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呼唤式护理干预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8例给予呼唤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1个累积月转清醒例数及两组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观察组经呼唤式护理干预后,其四周的清醒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促进患者清醒,改善GCS评分,改善预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 ,其预后主要取决于伤势轻重。对于必然出现的继发脑损伤 (主要指颅内血肿、脑水肿 )的有效治疗 ,是救治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临床上 ,严重的原发脑损伤 ,如严重的脑挫裂伤、原发脑干损伤 ,受伤当时深度昏迷仅占少数 ;多数患者受伤时处于浅昏迷状态 ,或在伤后短时间内能清醒 ,说明中枢功能尚存在 ,无严重原发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例 ,多数受伤当时无昏迷伤后发展为昏迷 ,或有中间清醒再昏迷 ,或轻度意识障碍伤后进行性加重 ,均系继发脑损伤所致。原发伤发展到继发伤 ,出现较明显症状体征存在时间差 ,短则半小时至数小时 ,如特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其术后亚低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行短时程亚低温治疗,观察组行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血清NSE、MBP水平及术后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MBP水平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降低其血清NSE、MBP水平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颅脑损伤(TB0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因素。方法康复治疗前后对145例TBI患者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巴氏指数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观察康复治疗效果;以康复治疗3个月末评定结果为因变量,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预后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提高(P〈0.01),影响TBI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利因素为早期康复介入、2/d的康复训练;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不利因素,认知功能障碍也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不利因素。结论多种相关因素影响TBI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治疗抑郁状态,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分析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将所有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术后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组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性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康复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在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活质量的数据上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四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神经内科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根据病情实施偏瘫四期的肢体运动功能分期康复护理。结果 60天后进行Lovett六级肌力评定比较,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脑卒中偏瘫四期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减轻偏瘫肢体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52例经住院治疗后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社区康复组在内科预防性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患者在内科预防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只进行随访。分别在入组时及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4个时点对患者进行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的FMA与MBI评分伴随时间延续均表现出增高现象(P<0.05)。社区康复组干预3个月、6个月的FMA评分为51.9±8.6、62.5±11.6,而对照组分别为43.2±11.5、46.1±9.7;社区康复组干预3个月、6个月的MBI评分为69.2±8.8、78.8±10.0,而对照组分别为55.8±11.9、57.5±10.6,社区康复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护理的介入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促进其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综合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瘫痪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综合功能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4例,根据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A组)51例和非早期康复治疗组(B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48 h内实施康复治疗;B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48 h后实施康复治疗。康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ADL)能力和预后情况。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Barthel指数A组66.67±8.54,B组57.46±9.32;恢复良好和轻残率A组68.63%,B组37.73%;死亡和植物生存率A组13.72%,B组32.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兰婷  熊慧敏  黄丽丹 《医疗装备》2022,(13):163-166
目的 探讨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对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上下肢康复训练器,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2个月后,两组BB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上、下肢FMA评分及FMA总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可提高康复期脑梗死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肢体功能,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