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性骨折的风险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骨形成动力不足。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尤其是抗骨吸收药物,可进一步降低骨转换,同时,其可能影响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常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仅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甚至可能对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糖尿病性骨折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稳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TO年8月至2012 年8月于本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且符合人组标准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阿伦膦酸盐组,特立帕肽组,钙 制剂和维生素D组。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骨代谢水平(P淑 原特殊序列、骨钙素)变化情况。结果32名(26.2%)患者的骨钙素(OC)初始值水平低于正常标准。56名(45.9%)患者, 根据其血糖初始值水平,诊断为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B组患者应用特立帕肽一年后的空腹血糖(FBG) (5. 2 ±0.8 mmolj) 显著低于初始值(5. 6 ±1.0 mmol/L) (P = 0. 049);—年后的糖化血糖蛋白(HbAlc)水平(5. 3 ± 1. 0% )显著低于初始值(5. 9 士 1. 3%)P = 0. 021)。且B组患者一年后糖耐量异常患者比例(7. 3%)较初始比例(24. 3% )显著下降(P = 0. 033 );糖尿病 (4.8%)比例较初始比例(21. 9%)亦显著下降(P =0.023)。A、B、C三组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6个月及1年后,^胶原 特殊序列(P-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初始值(P值均< 0. 05);而OC水平均显著高于初始值(P值均< 0. 05)。B组应用抗骨质 疏松药物1年后,其OC水平(16. 4 ±0.9略/)显著高于同期A组(15.9±1.1略/)、C组(15.7±0.9略/)的OC水平(P值 分别为0. 027,0. 001)。结论初步认为骨形成促进剂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特立帕肽)可以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 者的糖代谢平衡产生一定影响,但仍然需要更完善的实验去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及骨质疏松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均规律透析时间>6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运动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运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包括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结果:治疗12周,运动...  相似文献   

4.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但这些药物是否干扰骨折愈合以及骨折后是否可以使用,如何使用?临床争议较大。本文的主要是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概述。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分为:膳食补充剂、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同时具备这两种效果的双重作用药物,以及最近尚在研究的一些新药物。众多学者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数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表明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中性的或者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归纳和总结这些结论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Riggs和Melton在论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时,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分为抗“抗吸收法(Anti-resorptive regimens)”和“促形成法(formation-stimulating regimens)”两大类。在抗吸收药物(anti-resorptive drugs)中主要讨论了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钙、雌激素和降钙素。在促形成药物(formation-stimulating dnags)中讨论了氟化钠和合成的甲状旁腺激素(1-34)片段,这个分类被广泛采用,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6.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人足跟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人足跟痛的疗效,探讨老年人足跟痛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40例老年人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给予抗骨质疏松(OP)药物治疗(益钙宁和钙尔奇D)。对照组40例给予抗炎镇痛药。在治疗前后皆拍跟骨的侧位X光片,同时测腰2-4的骨密度(BMD)。并对疼痛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基本消失,L2-4的BMD明显提高(P<0.05)。结论 老年人顽固性足跟痛,应考虑为骨质疏松所致。采用抗OP的疗法:即联合应用抑制骨溶解、促进骨生成和加速骨矿化的药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02例,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根据病灶部位及病变程度个体化选择术式,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同时观察组接受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药物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疼痛视觉评分(VSA)、病灶愈合情况、内植入物情况等。结果随访3年,末次随访观察组股骨颈(Neck)、Ward三角区(Ward)、股骨大转子(Troch)骨密度分别为(0.88±0.15)g/cm~2、(0.73±0.11)g/cm~2、(0.78±0.10)g/cm~2,高于对照组(0.71±0.14)g/cm~2、(0.59±0.13)g/cm~2、(0.61±0.13)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1、3.58、3.80,P值均0.01)。观察组末次随访血清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骨钙素(OC)水平分别为(16.06±8.05)ng/mL、(0.22±0.08)ng/mL、(6.42±1.03)ng/mL,对照组末次随访血清ALP、CTX、OC水平分别为(18.10±8.55)ng/mL、(0.52±0.13)ng/mL、(7.43±1.52)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5.47、-3.47,P值均0.01)。至末次随访,观察组无内固定失效情况发生,对照组内固定螺钉断裂1例、松动3例、拔出2例;观察组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10.93±6.38)°,对照组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10.77±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局部后凸Cobb角为(11.05±6.17)°,对照组后凸Cobb角为(14.0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5);两组X线或CT检查提示全部植骨融合。结论钙剂、骨化三醇、双膦酸盐药物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改善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转化率,提高手术内固定安全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及老年人.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发病率将逐年增加.2002年至2006年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约58%,男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约49%[1].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愈合缓慢,治疗此类骨折还需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干扰骨组织的代谢.骨折愈合是骨折后骨组织的自我修复过程,也是骨代谢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干扰骨代谢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有何影响,目前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和钙剂对严重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手术治疗70例严重创伤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和钙剂治疗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9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率,观察组为75. 0%(24/32),对照组为50. 0%(1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率,观察组为100. 00%(32/32),对照组为97. 37%(3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为48~115(79. 2±18. 5) d,短于对照组的50~134(94. 8±19. 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骨痂形成时间观察组为6~17(12. 15±6. 32) d,短于对照组的9~24(18. 87±8. 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严重创伤伴骨折患者术后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和钙剂治疗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代谢与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SC;bone glaprotein,BG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风湿科门诊患者及体检科收治的体检者,观察组为41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为无骨质疏松症状的396例健康者。分析两组患者脂代谢及血清骨钙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L)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L)水平、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具统计学意义,且骨钙素和TG呈负相关。结论脂代谢障碍、血清骨钙素的减少具有影响骨代谢、加快骨吸收的作用,并由此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肾固疏方改善骨质疏松和脂代谢异常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的卵巢全部切除以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雌激素组(n=20)和实验组(n=20)。假去势组(n=20)大鼠仅从卵巢周围切除少量脂肪。干预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PING、TRACP5b、OPG、BGP的水平;并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指标。结果与假去势组大鼠比较,对照组大鼠的股骨和股骨近端的BMD明显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和脂代谢指标水平均明显恶化(均P0.05)。灌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雌激素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股骨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两组大鼠的PING、TRACP5b、BGP水平均较显著提高(均P0.05),而OPG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雌激素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脂代谢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温肾固疏方通过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和脂代谢指标水平,达到改善骨质疏松和调节血脂代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由非增殖期的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钙素是骨代谢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反映骨活性、骨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钙素不仅参与骨代谢,还以非羧化形式调节糖代谢、脂代谢.骨钙素可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基因多态性等方式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葡萄糖酸钙对老年性骨质疏松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0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鲑鱼降钙素组56例,给予鲑鱼降钙素和葡萄糖酸钙治疗;对照组49例,单纯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及尿中钙/肌酐比值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后,鲑鱼降钙素组血清骨钙素和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血B-ALP和尿钙/肌酐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均无显著改变.两组血ALP、钙、磷浓度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联合葡萄糖酸钙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改善骨代谢优于单纯葡萄糖酸钙疗法;联合治疗能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影响骨矿化,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瘀血痹片联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运用于膝骨关节炎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纳入的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瘀血痹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照组给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用药后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总有效率评价。在用药前后测定两组的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执行视觉模拟(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生活质量(QOL)评分调查,比较两组用药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但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研究组的IL-8、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用药前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的VAS、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的食欲、精神、睡眠、日常生活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瘀血痹片联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运用于膝骨关节炎中的疗效较为突出,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快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脂代谢相关疾病和骨质疏松症作为两种常见的代谢相关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这已成为重要的公共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脂代谢异常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是独立的,然而最近许多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仅具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在病理生理上也密切相关。高脂血症、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脂代谢相关疾病受多种相关分子机制调控,包括Wnt、TGFβ/BMPs、Notch、Hhs/Ptch1/Smo-Gli1等主要信号通路和激活的转录因子,这些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并不是孤立的发挥作用,在特定的微环境中可以被同时激活,诱导MSCs的分化,影响脂肪和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使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失调,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临床骨质疏松症患者也常并发高脂血症等脂代谢指标的异常,且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缓解,脂代谢紊乱现象会有所逆转。本文重点阐述脂代谢与骨质疏松症之间主要的信号通路及脂代谢相关疾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这将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疏强骨合剂结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17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强骨合剂、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对照1组单纯给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对照2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连续服用6个月后观察并分析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值、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总有效率为8718%,优于对照1组(6667%)(P005),与对照2组(820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主证单项症状和次症状单项症状改善情况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2)3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但治疗组的效果更佳,更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能改善患者骨转换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疏强骨合剂结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增加患者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改善骨代谢,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 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代谢与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围绝经期OP合并T2DM患者、70例单纯围绝经期OP患者和70例单纯围绝经期T2DM患者,分为研究组、OP组、T2DM组。检测受试者糖代谢、骨代谢指标。结果三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PG、FINS、Hb A1c、HOMA-IS、BGP、ALP、PTH水平及其异常者占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PG、FINS、Hb A1c、血PTH水平均明显高于OP组和T2DM组(P0.05),T2DM组FPG、FINS、Hb A1c水平均明显高于OP组(P 0.05),糖代谢指标异常者占比对比为研究组T2DM组OP组,BGP、ALP和PTH异常者占比对比为研究组OP组T2DM组;研究组HOMA-IS、BGP、ALP均明显低于OP组和T2DM组(P0.05),T2DM组HOMA-IS明显低于OP组(P0.05),OP组BGP、ALP均明显低于T2DM组(P0.05);研究组中FPG、FINS、Hb A1c与BGP、ALP均呈负相关(r0,P0.05),与PTH均呈正相关(r0,P0.05),HOMA-IS与BGP、ALP均呈正相关(r0,P0.05),与PTH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围绝经期OP合并T2DM患者中多数均可出现糖代谢和BGP、ALP、PTH骨代谢异常,且上述糖代谢与骨代谢指标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