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对软组织指标及牙齿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安氏II1类错早期下颌后缩畸形60例,依据随机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予以对照组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对观察组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对比两组患者美观性,软组织指标(覆盖、覆、鼻唇角、颏沟倾角、颏软组织厚度),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SNA、SNB、ANB、Z角、H角、上唇长:下唇长、下唇-E线距离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SNA、SNB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NB、H角、上唇长:下唇长、下唇-E线距离更小,Z角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覆盖、覆、鼻唇角、颏沟倾角、颏软组织厚度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覆盖、覆更小,鼻唇角、颏沟倾角、颏软组织厚度更大,P<0.05;治疗前,牙齿咬合力及咀嚼功能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可提高患者美观性,改善牙齿咬合功能及咀嚼功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多曲方丝弓技术联合以矫治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评价其对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安氏Ⅱ1错患者设计双期矫治,给予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和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调整咬合关系至正常后,给予保持。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显著,矢状关系改善。结论:对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一期改良Twinblock治疗可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期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对牙位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矫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平面角、Y轴角及ODI值评估上下颌骨垂直向异常的可靠性。方法对85例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下颌平面角、Y轴角及ODI值的相关性。结果除下颌平面角与ODI值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余指标间均有显著相关。结论临床上应运用多项测量指标,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发现年龄和牙龄在预测骨骼成熟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采用颈椎骨成熟度评价系统比较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Ⅰ,Ⅱ类错牙合男性女性患者的下颌骨长度。 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头颅侧位片的160例年龄在8-15岁的Ⅰ类错牙合(男,女各40例),Ⅱ类错牙合(男,女各40例)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颈椎骨成熟度评价法(Hasse和Farman法)对样本进行分期,然后分别测量其下颌骨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骨性Ⅰ,Ⅱ类错牙合男性女性患者的下颌骨长度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在骨成熟度的早期,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骨长度较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长(P 〈 0.05);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加速期、过渡期和减速期,男性患者下颌骨的长度比女性患者长(P 〈 0.05)。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加速期、过渡期和减速期,男性患者下颌骨的长度比女性患者长(P 〈 0.05)。表明性别不同导致的下颌骨长度的差异性几乎存在于骨成熟度各分期,但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而言,在生长发育后期会出现一段"显著增长期"。提示正畸医师正确利用这段时期进行矫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功能性矫治器矫治,观察组接受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两组均连续矫治12个月。对比两组矫治效果、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头影测量结果、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结果 观察组佩戴舒适性、佩戴顺利、佩戴依从性评分及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低于对照组,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下颌平面角(FH-MP)高于对照组(P<0.05),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效果好,可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降低前牙覆盖、前牙覆♂水平,改善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患儿及家长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6.
王雷  肖瑞  彭惠 《中国临床康复》2013,(7):1151-1155
背景: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牙齿、颌骨及面部的发育。目前对自锁托槽的研究多是围绕骨性I类错(牙合)进行,自锁矫治系统专门针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Clippy自锁系统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的X射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模型测量结果,从而确定该系统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1—15岁,平均年龄12.8岁,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角)平均为-2.1°。应用Clippy自锁系统矫治,矫治期间未使用前牵引、扩弓矫治器等活动及辅助矫治措施,矫治疗程平均23.7个月。拍摄和测量矫治前后的X射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相关数据。结果与结论:①34例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均建立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上下第一磨牙都达到中性关系或轻度近中关系。②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角)增加了1.56。,面角、AB平面角和腭平面角之和fAPDI)减小了-2.22。Ⅲ类骨型向Ⅰ类发展。③患者面型得到一定的改善。④上、下牙弓的横向宽度均有扩大,上牙弓的矢状向长度增长。结果可见Clippy自锁矫治系统对恒牙早期轻中度骨性IⅡ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矫治作用,能够改善软组织侧貌,对上、下颌牙弓横向有扩大作用,对上颌牙弓矢状向有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多表现为上颌前突不明显,下颌处于后缩位,下颌发育较差,颏唇沟明显,多为低角型病例,面下1/3高度较短.为了从根本上使患儿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我们选用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用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生长迸发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 AngleⅡ'错牙合畸形双期矫治技术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①研究组(10例)双期矫治:Ⅰ期应用口外弓-肌激动器(Headgear-Activator)矫治,Ⅱ期用直丝弓固定矫治.②对照组(6例)拔牙直丝弓固定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研究组Ⅰ期矫治抑制上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生长,使SNA角减少,SNB角显著增大,ANB角明显减小,上下颌骨协调生长趋向正常,联合Ⅱ期矫治获得全方位矫治,理想牙颌关系和面型及软组织侧貌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期矫治符合多因素优化联合治疗原则,创造更完美的矫治效果.Headgear-Activator 联合直丝弓双期矫治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Pitchfork分析法研究排除自然生长因素后,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引起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观察10个月作为自然生长对照组,随后采用Twin-block矫正器治疗,平均治疗约10个月。对治疗及观察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Pitchfork测量分析,评价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的矫治疗效。结果在5.97 mm(P<0.01)的覆盖减少量和4.86 mm(P<0.01)的磨牙关系改善中,骨骼效应占41.2%和50.7%,牙齿效应分别占58.8%和49.3%,其中4.86 mm磨牙关系改善中,包括骨性改变2.46 mm、牙性改变2.40 mm,骨性改变中下颌骨贡献率约为81.7%。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患者覆盖、磨牙关系均得到较好改善,有效促进了下颌骨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有利于Ⅱ类骨面型的纠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在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2002211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2)给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试验组(n=42)给予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软组织指标、舌骨位置测量结果以及上气道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软组织面角高于对照组,面突角、上下唇-审美平面距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试验组舌骨点至锥前平面距离(H-CVP)、舌骨点至腭平面距离(H-PP)、舌骨点至下颌平面距离(H-MP)、舌骨点至后鼻棘点距离(H-PNS)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上气道总体积(V总)、腭咽体积(V腭咽)、舌咽体积(V舌咽)均高于对照组、鼻咽体积(V鼻咽)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对改善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面型、舌骨位置以及呼吸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斜面导板与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联合矫治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打开咬牙合,整平过陡spee氏曲线,纠正深覆牙合,前移下颌调整磨牙使之达到中性关系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9.5~14岁,左手腕骨片显示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的非高角患者,头颅定位片显示ANB≥5,°M P-SN≤39,°FH-M P≤31°。1.2方法34 34之间邻间钩,自凝塑料形成斜面导板,使下颌能够咬牙合在一个调整好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上,若覆盖过大可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测量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牙合)正畸前后下颌磨牙轴倾度及其变化,获得错颌畸形患者下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理想范围,提高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 筛选28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患者头颅CBCT扫描数据,对影像行校正、重建,测得下颌磨牙近远中向轴倾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分别为(13.9±6.07)°和(19.0±7.64)°,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分别为(10.8±6.07)°和(15.0±8.38)°。下颌第一与第二磨牙矫治前后轴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组与未成年组之间及不同下颌平面角类型患者之间下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CT可直观便捷准确地测量下颌磨牙近远中轴倾度,并获得了正畸必要的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近正常(牙合)的理想轴倾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正畸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不同错(牙合)畸形成人正畸患者156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然后将拍摄结果 导入头影测量分析软件Winceph8.0,对测量项目及测量标志点进行定义,分析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下颌角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患者的覆(牙合)为(2.72±2.54) mm,腭平面角(PP-FH)为(1.73±1.18)°,下颌平面角(SN-MP)为(34.41±7.36)°,下颌平面角(FH-MP)为(26.68±6.88)°,下颌角为(119.42±8.27)°;不同性别的覆(牙合)、腭平面角(PP-FH)、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及下颌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牙合)与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下颌角均表现为负相关(r=-0.4716、-0.4182、-0.3984,P<0.05):而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PP-F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11例,采用直丝弓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改变均不显著,但下颌骨有后下旋转的倾向.上唇明显内收,下唇变化不明显.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矫正主要通过上下切牙前后移动代偿,矫正深覆盖,深覆(牙合),掩饰颌骨间的差异,真正的颌骨畸形并未得到实质的矫正,严重的畸形仍需手术治疗,提示应早期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  相似文献   

16.
背景:颅面硬组织结构在年龄、性别、地区及种族方面存在着差异.已有一些学者对国内一部分城市错(牙合)畸形人群进行了X射线头影测量研究,取得了颅面硬组织结构头影测量正常值,而关于西藏地区藏族恒牙(牙合)期青少年的颅面硬组织结构头影测量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西藏拉萨地区藏族恒牙胎期青少年颅面硬组织结构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分层整群抽样调查,于2008-06/08在西藏那曲地区完成.对象:选择2003年西藏拉萨地区中小学中当地藏族恒牙(牙合)期青少年200名,男女各100名,年龄11-14岁.要求牙齿排列整齐,胎关系中性,上下颌骨形态及关系正常,牙数及覆(牙合)覆盖正常,面部和谐,在调查前无正畸治疗史,处于恒牙(牙合)期.方法:按照同一照射条件和标准对200名藏族恒牙(牙合)期青少年在正中(牙合)位摄取标准头位进行头颅面侧位定位片拍摄,测量常用硬组织X射线头影测量值,并与内地同年龄组正常值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上齿槽座角(SNA角)、下齿槽座角(SNB角)、上下齿槽座角(ANB角)、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1-SN角)、上中切牙鼻根齿槽角(1-NA角)、上中切牙鼻根齿槽距(1-NA)、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T-MP角)、蝶颏眼耳平面角(Y轴角)、面角(NP-FH)、颌凸角(NA-PA)、上下中切牙角(1-T)、前颅底下颌平面角(MP-SN)、颏前距(Po-NB)、下中切-牙鼻根齿槽角(T-NB角)、下中切牙鼻根齿槽距(T-NB)、下颌平面角(MP-FH).结果:藏族拉萨地区恒牙(牙合)期青少年SNA角、SNB角、ANB角、1-SN角、1-NA角、1_NA、T-MP角、Y轴角、NP-FH、NA.PA、1-T、MP.SN与内地同龄汉族标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NB稍大于内地汉族同龄标准值,T-NB角、T-NB 和MP.FH均明显小于内地同龄汉族标准值. 结论:西藏拉萨地区藏族恒牙耠期青少年与内地同年龄组汉族青少年在颅面硬组织结构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颏部稍向前突,下颌角相对较平,下前牙较直立,而上前牙无明显差异,下颌向上、前旋转,骨面型较直.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多表现为上颌前突不明显,下颌处于后缩位,下颌发育较差,颏唇沟明显,多为低角型病例,面下1/3高度较短。为了从根本上使患儿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我们选用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用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效果令人满意。1材料与方法13例下颌后缩Ⅱ类错殆病例,年龄最小8.5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斜面导板与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联合矫治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打开咬(牙合),整平过陡spee氏曲线,纠正深覆胎,前移下颌调整磨牙使之达到中性关系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袷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袷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mm,1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20.
骆英  杨庆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43-1045
目的评价 Twin-block与口外弓颈牵引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的影响.方法 10~ 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12名 Twin-block治疗, 14名口外弓颈牵引联合固定矫治, 11名对照组,观察 12个月 ,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 结果上颌骨位置( A-OLP)口外弓颈牵引组比 Twin-block组小 1.71 mm, 下颌骨位置( Pg-OLP) Twin-block组比口外弓颈牵引组增加 1.91 mm, Twin-block组覆盖的减小 ,骨性因素 48%,口外弓颈牵引组为 36%,磨牙关系的矫正, Twin-block组骨性因素与口外弓组一致,均为 55%,下颌平面角两组均无明显改变 (P >0.05).结论 Twin-block主要促进下颌生长 ,口外弓颈牵引联合固定矫治器主要抑制上颌及上切牙向前生长,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矫正生长期Ⅱ类错(牙合),改善软组织侧貌 ,且均未产生不利的垂直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