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全子宫切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 择南阳市中心医院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采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 116 例患者,依据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 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58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腹 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治疗前后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 素 –6(IL–6)和 IL–2 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疤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 痛有 31 例(53.45 %),与对照组的 28 例(48.2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 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 24 h 后两组患者的 CRP、IL–6 均有不 同程度升高,IL–2 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手术 24 h 后观察组患者的 CRP、IL–6 低于对照组,IL–2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45 %,低于对照组的 13.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治疗全子宫切除患者时,相比较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对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 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更为安全可靠,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也比较小。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接受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其卵巢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6 月莆田市秀屿区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用术式的差异分 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恢复 情况及手术前后卵巢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 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窦卵泡数(AFC)及雌二醇(E2)均低于术前, 卵泡刺激素(FSH)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 AFC、E2 均高于对照组,FSH 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能够减轻对其卵巢功能产生的 影响,同时还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加快患者术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66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于术后一个月对患者进行生物电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即向患者宣传有关康复知识,但不进行相关治疗。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POP-Q分度、1小时尿垫实验,作为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判断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一个月较术前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压力尿失禁情况均加重,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肌张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压力尿失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OP-Q分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于经腹子宫全切术术后盆底肌肌力恢复、压力尿失禁情况改善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训练、中医益气升提法及两者联合运用对全子宫切除术(Total Hysterectomy,TH)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住院非脱垂TH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A组)、锻练组(B组)、中医组(C组)及联合组(D组)。A组常规随访,B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C组运用益气升提法:内服补中益气丸+穴位艾灸(气海、关元、百会穴),D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及益气升提法,最终通过术前、术后每3月共12个月进行关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功能的妇科一泌尿病例问卷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肌力测定和POP—Q分度、性功能障碍诊断量表及评分表进行比较分析,从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盆底肌肉肌力、性功能等方面客观评价上述方法对TH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作用。结果:四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仅1例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0.81%。阴道前后壁Aa、Ap、Ba、Bp点在A组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B、C、D组各点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B组与D组对于预防各点下降效果相当(P > 0.05),优于C组(P < 0.05)。C点测量值在A组及B组中随时间延长而降低,A组在术后3、6、9、12个月及B组在术后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组术后3、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D组优于C组(P < 0.05)。盆底肌肉肌力在A组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术后3、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在术后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及D组在术后9、12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D组效果优于B组(P < 0.05)。性生活评分在A组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术后3、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在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在术后12个月及D组在术后9、12个月较术前性生活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D组效果优于C组(P < 0.05)。结论:TH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是引起阴道松弛、降低盆底肌肉肌力及性生活质量。术后早期给予积极干预措施,如盆底肌肉锻炼及益气升提中医疗法,或两者联合可以减少或延缓TH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是简便效廉、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式切口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切口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式切口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阴式切口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闯、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成功行子宫切除术,术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脱垂患者,根据是否开展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分为对照组(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观察组(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应激指标、压力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炎症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优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收治的 60 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雌二醇(E2)、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SH、LH、孕酮(P)水平 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内分泌的影响较小,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基于子午流注理论开展穴位贴敷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94 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依据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97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排气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择时穴 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胃泌素与胃动素含量、炎症反应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8 h 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均低于术前,且术后 48 h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与胃动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8 h 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与白细胞介素 –6 水平均高于术前, 且术后 48 h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与白细胞介素 –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联合排气 方可改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免疫功能与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其中20例施行经腹全子宫切除,20例施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点PBL亚群,血清IgA与IgM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组间各对应时点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24h血清IgG均有下降(p〈0.05),但腹式组较阴式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持续超过72h。血清CRP和IL-6水平术后24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腹式组增高明显高于阴式组(P〈0.05),且腹式组72h后仍未回到术前水平。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相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及免疫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术 治疗,观察组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 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术前,雌二醇(E2) 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两侧卵 巢体积及窦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两侧卵巢体积小于术前,窦卵泡数少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手术治疗均会对早期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性激素指标水平改变,但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 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使其尽早康复,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7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60例传统式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与传统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j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李杰 《亚太传统医药》2009,5(4):106-107
目的:分析比较剖腹子宫全切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0月188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分别采取剖腹子宫全切术(观察组)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6例,对照组92例,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剖腹手术史、子宫大小、子宫病变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3d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对镇痛的需求、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并经术后随访,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明显优于剖腹子宫全切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在保留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剖腹子宫全切术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子宫术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治疗中实施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与冷刀切除术方案对于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冷刀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电刀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指标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冷刀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电刀组,术后出血时间长于电刀组,术中失血量多于电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冷刀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电刀组,IL–10水平低于电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电刀切除术相比,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在切除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不过手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  相似文献   

14.
马艺通  左敏毅 《新中医》2021,53(22):10-13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联合电针疗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9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 例。2 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在术后4 h 开始使用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观察比较2 组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2 组术前、术后5 d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2 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胃肠功能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胃肠功能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2 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2 组血清TNF-α、CRP、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17.3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联合电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康复的时间,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下术前肌注甲氨蝶呤(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对子宫瘢痕妊娠 (CSP)患者出血量和血清 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2017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50 例 CSP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5 例。对照组患者 给予 MTX 术前肌注后行清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肌注 MTX 联合 UAE 治疗后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 血量、术后 2 h 出血量、术后 24 h 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β–HCG 转阴时间、附件包块消失时间、术后并发症 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 2 h 和术后 24 h 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β–HCG 转阴时间和附件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4.67 %,对照组为 12.00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肌注 MTX 联合 UAE 治疗可有效降低 CSP 患者出血量,促进血清 β–HCG 转阴,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与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行子宫全切术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改良LAVH组(101例)和TAH组(101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未见严重并发症。改良LAVH组术中出血量(74.8±25.7)ml明显低于TAH组(201.4±91.4)ml,肛门排气时间(12.6±4.1)h,明显短于TAH组(49.3±8.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水平接近,术后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AVH组升高程度较TAH组低(P0.05)。结论:行改良LAVH术式切除子宫安全有效,优于经腹子宫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与传统扁桃体切除术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创面白膜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贵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切除术,观察组39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创面白膜形成及脱落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白膜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开始脱落时间、完全脱落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厦门市同安区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以血培养结果为标准,将所有患有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其余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28例,革兰阴性菌12例。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以及观察组患者中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感染患者的PCT、hs–CRP水平;并计算PCT、hs–CRP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革兰阳性菌患者的PCT水平低于感染革兰阴性菌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hs–CRP水平与感染革兰阴性菌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血清PCT、hs–CRP水平单独检测的方式比较,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灵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CT、hs–CRP水平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经膀胱侧入层次分离法应用在大子宫全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衡水市枣强县人民医院收治且行全子宫全切除术(TLH)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直入法,观察组采用侧入法,评价两组术中指标、恢复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离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5 d平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除对照组出现3例慢性腹痛,两组阴道断端、腹壁创口均恢复良好,均未见排尿障碍、盆腔粘连增厚等并发症。结论 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经膀胱侧入层次分离法行TLH,手术创伤轻,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少,可行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后对卵巢的影响。方法将60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分别比较2组在术后1,3,6个月血清性激素、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3,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与术前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均0.05),血清雌二醇(E2)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均0.05);但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1,3,6个月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或单纯行全子宫切除术均会影响卵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症状,但是2种手术对卵巢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