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使该病的防治成为棘手的公共卫生难题.随着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研究日趋深入,发现细胞自噬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自噬作为机体必不可少的细胞机制,通过清除衰老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确保实现细胞稳态以及细胞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明显、价格较高等不足。中医药治疗OP历史悠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但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自噬为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与OP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其通过干预病理性骨代谢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治疗OP的作用明确,本文拟从自噬与OP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单体、复方调控自噬治疗OP的角度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OP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动态平衡调控着骨重塑稳态,其平衡被打破将介导系列骨疾病发生与发展,如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硬化症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是骨吸收增强剂和骨形成抑制剂,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SCs)、OB和OC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及基因表达而减弱BMSCs成骨分化、抑制OB矿化和促进OC活化、增殖与成熟,导致骨形成和吸收之间动态失衡扰乱骨重建而促进OP的进展。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TNF-α在OP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微结构退化、强度下降为主要变化的骨骼疾病,常导致骨折的发生.它通常是由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的相应增加不能充分代偿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常由多因素引起,其中遗传因素对于峰值骨量、骨结构以及骨骼恶化和脆性骨折的易感性至关重要.然而,仅遗传因素不足以解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脆性骨折的发生.目前表观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不同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直径40~100 nm。因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DNA、微小RNA等物质,是细胞间传递信号,相互作用的重要物质载体。较多研究表明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促使骨与血管再生,在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将对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提供潜在的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系统性骨代谢疾病。近年来,OP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使家庭与社会负担加重,逐渐成为世界性医学难题。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行为,真核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通过细胞自噬降解自身蛋白质或受损细胞器以维持细胞稳态和正常功能。国内外学者指出自噬在骨稳态及多种骨骼系统疾病例如OP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国内外文献报告中有关自噬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期望为进一步研究及发展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常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虽然PEMFs能刺激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生成、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成并影响骨...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中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缺少靶点明确和药效显著的特效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在骨质疏松的关键病因——骨重建失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直接影响骨多细胞单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并报道了中药活性成分靶向AMPK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等对于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搜集并整理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BMSCs、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AMPK的相关作用进行梳理,涉及BMSCs中Wnt/β-catenin、ERK、mTOR和Gfi1/OPN,成骨细胞中Wnt/β-catenin和BMP-2/Smad以及破骨细胞中c-Fos/NFATc1等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以中药活性成分白藜芦醇、人参皂苷Rd、柚皮苷、芒柄花黄素、血根碱和高车前素等相关研究作为依据进行阐述和论证,为更好地发挥和探究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靶向AMPK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临床骨科方面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同介导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失去动态平衡关系所致,造成机体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以及骨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OP的发生和发展。机体内的骨代谢过程受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信号通路作为重要的骨重建通路在调控与维持骨代谢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其通路蛋白的表达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控相关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维持“骨平衡”的动态关系。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手段防治OP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海内外学者对中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防治OP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究,发现中药、Notch信号通路和OP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Notch信号通路防治OP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药防治OP提供参考,为新药的研发和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典型特征为骨量减少伴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等危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一种非半胱天冬酶
(caspase)依赖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形式,具有与坏死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其发生机制与受体相
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K3)及下游的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级联激活密切相关。随着对
OP 发病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已有研究证实坏死性凋亡可通过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等生物学过
程,参与多种原因导致的OP 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着重阐述坏死性凋亡在OP 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防治OP 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具有进行细胞间物质交换进而达到信息交流的功能。其在临床疾病的诊疗中具备极其重要的价值。现在,外泌体已经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一种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也作为许多临床疾病诊疗的生物标志物。由于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备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而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功能,以此来调控骨吸收及骨形成;最新研究发现,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及预测其预后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骨来源的外泌体在骨质疏松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相关的全身系统性骨代谢疾病。随着年龄增加,骨形成受抑制骨破坏增加导致骨量降低与骨折易感性。骨质疏松症形成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其中自噬与骨质疏松形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近年热点研究话题。自噬是高度保守的真核细胞物质循环过程,通过降解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细胞器,并对降解产物循环利用,保持细胞在应激、能量缺乏等不利环境中稳定生存。随着人们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拓展,自噬水平的分子调控通路及其在细胞生理与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取得了众多进展,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糖尿病、心肌疾病等。许多动物体内外及人体研究显示自噬与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骨骼疾病存在着很大关联。自噬在骨组织各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保持稳定等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深度参与骨重塑过程。骨组织各细胞在衰老、活性氧累积、雌激素水平下降、全身炎症水平增高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自噬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骨代谢与骨稳态失衡并逐步发展为骨质疏松症。该文在现有的相关文献报告基础上,对自噬与骨稳态、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骨重塑是修复骨结构的微损伤和替换老化骨组织的过程,对于保持骨骼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骨重塑的循环标志物呈现出昼夜节律性变化,骨稳态也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骨质流失。Bmal1基因是生物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骨代谢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mal1的异常表达将会导致骨重塑失衡。本文将对Bmal1在骨重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叙述其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旨在深入探索生物钟基因Bmal1与骨重塑的关系,以期为未来治疗骨重塑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协调平衡共同维持着骨重建的稳态。由于衰老、雌激素缺乏等因素引起体内氧化体系与抗氧化体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活性氧生成增多,发生氧化应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活性氧所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对骨重建过程中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有重要的影响,机体内积累产生的过多活性氧通过对细胞因子、酶活性以及信号通路的调节,干预核内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凋亡或分化功能的异常,使骨重建失衡,形成以骨吸收为主的代谢性骨病,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因此,笔者就近年来氧化应激的产生及氧化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抗氧化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对进一步认识氧化应激在骨重建中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常伴有血脂紊乱,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脂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骨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RANK/RNAKL/OPG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调节破骨细胞等方式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