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行瓣环扩大术后置换主动脉瓣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18例主动脉瓣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置换加瓣环扩大成形术,其中采用Konno法10例,Nicks法5例,Manougnian法3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术后随访1月~9年(平均4.8年)2例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经内科治疗痊愈,心功能恢复正常.结果 全组18例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其余17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有:低心排并心律失常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对于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时,需行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术;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行瓣环扩大术后置换主动脉瓣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8例主动脉瓣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加瓣环扩大成形术,其中采用K onno法6例,N icks法2例,M anougn ian法10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结果:全组18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M anougu ian法及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术后20d因二尖瓣周漏再次行瓣周漏修补术,术后第4天因多脏器衰竭诱发室颤而死亡。其余17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有:频发室性早搏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III°房室传导阻滞1例,经药物调理后心率维持在50~60次/m in,未安装永久起搏器,病人无不适出院。结论: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对于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时,需行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术;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小主动脉瓣环换瓣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09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小主动脉瓣环患者19例,采用Manouguian法、Nicks法扩大瓣环,再置入合适型号的机械瓣。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并三尖瓣成形2例、左室流出道疏通1例。结果 :19例均痊愈出院,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二次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术后随访6-36个月无死亡,心功能均Ⅰ-Ⅱ级,心脏彩超检查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和瓣口流速均显著降低。其中一例Manouguian法扩大瓣环并置入18mm ATS AP瓣患者术后3个月时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后恢复出院。结论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时行瓣环扩大成形,能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瓣环扩大的关键在于严格把握指证、恰当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改良Manouguian法主动脉瓣环扩大成形术联合环上瓣置入在成人双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4年8月~2007年6月,选择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7.7±11.5岁)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窄小的患者,术中测得主动脉瓣环直径17~21mm。采用改良Manouguian法扩大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位置入ATS AP(环上瓣)机械瓣,二尖瓣位置入ATS 标准机械瓣,行双瓣膜置换术。主动脉瓣位置入ATS AP瓣18mm 2例,20mm 8例,22mm 2例。二尖瓣位置入ATS 标准瓣25mm 8例,27mm 4例。术后3~12个月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本组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心功能I级8例,II级2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PPM现象。结论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窄小的成人患者在双瓣膜置换术中采用改良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瓣环扩大成形术联合使用ATSAP机械瓣,可置入足够大的人工瓣膜,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环窄小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因主动脉瓣环窄小行根部扩大及瓣膜置换患者为瓣环窄小扩大组,150例正常瓣环单纯行瓣膜置换患者为正常瓣膜组,143例主动脉瓣环窄小仅行瓣膜置换未行根部扩大术患者为瓣环窄小未扩大组。采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平衡3组之间基线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检测术后跨瓣压差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PTW校正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个月时,正常瓣膜组跨瓣压差为(26.79 ± 10.85)mmHg,瓣环窄小未扩大组跨瓣压差为(36.88 ± 19.27)mmHg,瓣环窄小扩大组跨瓣压差为(20.85 ± 6.25)mmHg,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瓣环窄小未扩大[β(95%CI):8.48(2.17~14.80),P=0.010]、术前跨瓣压差[β(95%CI):0.17(0.03~0.30),P=0.020]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跨瓣压差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瓣环窄小扩大[β(95%CI):-12.16(-21.79~2.52),P=0.015]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跨瓣压差升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瓣环窄小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后短期血流动力学效果较为理想,但其中远期临床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03年6月-2008年6月治疗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膜病32例;平均年龄(24.2±13.3)岁,平均体重(42.2±16.7)kg。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直径平均(16.3±2.1)mm;13例采用Nicks方法,19例采用Manouguian方法进行主动脉根部成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合并病变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主动脉跨瓣压差为(24.2±8.4)mmHg(1mmHg=0.133kPa)。术后早期心律失常6例,肺感染并呼吸功能不全1例,均治愈。术后随访3~68个月,无远期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狭小的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代术时主动脉根部加宽的方法和结果。方法6例机械瓣双瓣置换(DVR),1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主动脉根部狭小行主动脉根部加宽(Manouguian法为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直径5~8mm,主动脉根部植入21~23人工机械瓣,手术死亡2例,存活5例随访2~5年心功能良好。结论主动脉根部加宽采用Manouguian法对小主动脉小瓣环和冠状动脉开口下移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此法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扩大主动脉根部。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告作者12年间(1992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43例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全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5~57岁,平均(29.6±14.7)岁;动脉脉压差为50~80 mmHg(1 mmHg=0.133 kPa), 心胸比例0.53~0.76.超声多普勒提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7例,中度25例,轻-中度1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6例(均伴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21例,主动脉瓣瓣环扩大3例,主动脉瓣右冠瓣叶发育不良2例;右佛氏窦瘤破裂3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单纯性AR 13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狭窄4例).采用主动脉瓣叶折叠悬吊(19例)、主动脉瓣叶中央三角形切除(2例)、交界折叠环缩(3例)、主动脉瓣叶削薄(17例)、肺动脉瓣叶移植(2例)等主动脉瓣成形方法,同期处理合并病变.结果:全组4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3例,呼吸衰竭1例,肾衰1例,心律失常4例,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3年(平均5.6年),1例死于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例再次手术行主动脉瓣置换,余40例中37例主动脉瓣功能良好,3例有轻-中度AR,但左心室大小及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的脱垂可行折叠悬吊法或中央三角形切除脱垂的瓣叶纠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环扩大可行环缩折叠纠正瓣叶关闭不全.风湿性病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可将增厚的中心体部位削薄,改善主动脉瓣的对合及其关闭功能.成形术中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SVAS)外科治疗的体会,探讨各种不同病变分型的手术方式。方法:单纯纤维隔膜性狭窄并行纤维隔膜切除1例,纤维肌性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行纤维膜及切除部分肥厚肌肉组织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管状狭窄合并主动脉瓣环狭窄行左室流出道跨瓣扩大成形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经观察疗效满意。结论:①SVAS临床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②对纤维隔膜性及纤维肌性狭窄,术中应尽量避免对二尖瓣前叶及右、无冠状动脉瓣交界下心肌组织损伤;③对管状狭窄合并主动脉瓣环狭窄的病例,采用切开二尖瓣前叶根部作左室流出道跨瓣扩大成形 主动脉瓣置换术是简便、安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5岁。活动后胸痛1年。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3/Ⅵ级双期杂音,以收缩期杂音为主,P2>A2。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劳损。X线胸片示主动脉结增宽,肺动脉段平直,左室大。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关闭欠佳,瓣下探及一狭窄环,其直径约6mm;舒张期左室流出道内见源于主动脉瓣口的少~中量返流信号,收缩期主动脉瓣下见高速血流经瓣下狭窄环进入主动脉内。术前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所见:左室增大,室壁肥厚,主动脉呈狭窄后扩张,表面…  相似文献   

11.
张振  王武军  王振康  邹小明 《广东医学》2012,33(17):2614-2616
目的探讨心脏白塞病致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表现及再次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心脏白塞病术后瓣周漏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8~69岁,平均(27.3±18.1)岁;术中探查发现主动脉瓣脱垂6例,主动脉瓣穿孔1例1,例再次Bentall手术患者术中发现Homograft瓣膜穿孔,1例患者合并右冠状动脉开口闭塞,1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再次手术患者合并升主动脉夹层;所有患者发现瓣周漏距首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时间为4~13个月,平均(8.3±2.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根部扩大替换术,彻底切除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采用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法进行Bentall手术,其中采用人工带瓣管道5例次,采用Homograft 3例次。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4~157 min,平均(127±11.6)min,体外循环时间163~251 min,平均(201±37.1)min。术中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均为顽固性低心排,1例患者术后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予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无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主动脉根部扩大替换术使人工瓣环同心肌进行愈合,可避免远期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整形术在小儿主动脉瓣疾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分析83例行主动脉瓣整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3.6±5.0)岁。术前均经超声评估,其中单纯主动脉瓣反流24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26例,二者兼有33例。手术方法为瓣交界切开26例,游离边缘交界悬吊27例,三瓣化瓣缘延长15例,瓣叶切除12例,瓣窦心包扩大6例,瓣环整形2例,两种及以上方法50例。结果随访3个月~3年,有2例患儿死亡,无一例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2例行换瓣手术。结论对主动脉瓣疾病患儿行主动脉瓣整形术尤其是主动脉瓣缘延长是可行的,早、中期效果良好,可避免再次手术和抗凝治疗;随访中再次手术可选择换瓣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瓣环扩大术(ARE)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在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或者左室流出道狭窄、梗阻患者需要扩大左室流出道的手术中。半个世纪以来,出现了多种扩大瓣环的方法及改良技术,根据切口位置和长度的不同,主要分为前入路、后入路和联合入路,每种入路都有相应的代表术式。大量文献表明,在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实施AVR时同期行ARE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现象发生率,并且不会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另外ARE在各种需要扩大瓣环的先心病、主动脉根部置换、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已有分别对几种常见手术方式的描述和术后效果的研究,但是鲜有文献对各种手术方法做总结,分析彼此之间的优缺点及术后效果。该综述的目的在于总结分析近年来各种常见ARE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主动脉瓣脱垂的主动脉瓣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使用主动脉瓣成形术(AVP)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脱垂的手术经验并对中期结果作出评价。方法该组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4~28岁,平均21.5岁。术前心功能NYHA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返流重度6例,中度3例,轻度1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57.4±11)mm,EF平均(56.5±10.5)%。10例患者中单纯主动脉瓣返流者5例,其他伴有VSD、SBE、主动脉瓣下狭窄等。病理:瓣叶脱垂、瓣叶畸形等。手术方法有瓣叶交界处缝合及瓣叶折叠和悬吊。结果术后无早期死亡,术后心包积液1例。所有出院患者随诊8.0~26.4个月,平均1.5a。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NYHAⅠ级7例,Ⅱ级3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径平均(52.5±8.5)mm、EF平均(58.5±8.5)%,仍存在主动脉瓣轻度返流2例。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脱垂的病人使用主动脉瓣成形术(AVP)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并具有许多优点,且中期结果良好,但远期结果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和HP(hemodynamic plus)瓣对小瓣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对17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瓣环直径为19~22mm。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左室舒张末径为(49.1±9.4)mm、左室重量指数为(80.6±18.6)g/m~2、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为(21.6±12.6)mmHg(1 mmHg=0.133 kPa),均较术前[(61.5±10.3)mm、(126.5±35.1)g/m~2、(82.6±52.6)mmHg]显著降低(P值均<0.01)。患者术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x~2= 42.610,P<0.01)。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时,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报告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发病率占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5.3%,其中1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1例行空间隔缺损修补及主动瓣成形矫治术;6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病例手术效果满意。我们对发病机制,不同类型的主动脉瓣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5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 ,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 Bentall手术 ) ,1例患者因主动脉瓣换瓣术后半年突发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 ,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 ;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和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大动脉炎 ) ,患者主动脉根部基本正常 ,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和主动脉瓣替换。患者术前心功能 级 3例 , 级 1例 , 级 1例。动脉瘤直径 3.8~ 8.2 cm,平均 ( 6.0± 2 .2 ) cm。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 ,经 3~ 38个月 (平均 1 8个月 )的随访观察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其中 4例术后心功能恢复至 级 ,1例恢复至 级 ;5例患者术后首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示 :人工瓣膜功能良好 ,人工血管通畅 ,人工瓣膜和人工血管未发现瓣周漏、血栓等异常情况 ;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 5个月再次来院复查 ,出现瓣周漏 ,采取保守治疗。结论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21例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14~60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5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膜炎6例.术中采用补片修补主动脉壁及瓣周缺损者9例,其中包括升主动脉左侧壁脓肿清除后形成瘘道,致主动脉与主肺动脉相通者3例;1例因主动脉壁及瓣周组织破坏严重难以用补片修补者,行Bentall手术,3例以自体心包或牛心包片重建主动脉瓣环,8例未作补片修补.全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Bentall术1例,所用21只人造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结果 2例(9.5%)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死于多器官衰竭.长期存活19例,术后随访3月~15年(平均5.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妥善处理主动脉瓣病变,改善心脏等器官功能,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与预防再感染.  相似文献   

19.
苏丕雄  胡旭  刘岩  顾松  颜钧  张希涛 《北京医学》2004,26(5):333-335
目的探讨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时机及外科处理特点.方法选择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8例,其中严重主动脉瓣病变[严重狭窄或(和)严重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冠心病24例,中度主动脉瓣病变[中度狭窄或(和)中度关闭不全]合并严重冠心病4例.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置换生物瓣25枚,双叶机械瓣3枚,平均搭桥2.3±1.2支,术中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者3例,开胸止血者1例,延迟关胸者1例.术后瓣周漏保守治疗1例,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5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无缺血表现.术后病理诊断所有主动脉瓣均为退行性改变.结论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有特殊的病理改变及手术处理方法,掌握好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机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在主动脉瓣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我院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Ross手术 )在主动脉瓣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从 1994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共完成Ross手术 15例 ,其中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30± 14岁 ;术前诊断 :主动脉瓣病变 13例 ,老年退行性病变 1例 ,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 ,术前UCG示主动脉瓣病变 ,狭窄和 /或关闭不全 (中重度 ) ,主动脉瓣环径 (AVD) :2 4± 0 4cm ;肺动脉瓣发育正常 ,功能良好 ,肺动脉瓣环径 (MPAD) :2 3± 0 2cm ;术前心功能 (纽约心脏协会NYHA)Ⅱ级 11例 ,Ⅲ级 4例 ,平均 :2 3级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手术分三步进行 :(1)采取自体肺动脉瓣 ;(2 )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 ,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 ;(3)利用同种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 ;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 ;术后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 (7 2 3± 0 14mmHg) ,左室舒张未径 (LVDD)明显缩小 (P <0 0 0 1) ,LVEF :0 4 8± 0 2 2 ,心功能Ⅰ~Ⅱ级。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 ,随访 1~ 9年 ,心功能Ⅰ级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 ,末见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结论 Ross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