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锦海 《当代医学》2010,16(34):61-62
目的探讨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2例,以上患者采取常规术中术后处理;选择近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5例,以上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术中采用横梭形切口、术后早期除去加压包扎、多根引流管引流的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无积液和大量积液、无坏死和重度坏死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以上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双管负压引流、弹性胸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皮下积液16例(25.0%),皮瓣坏死7例(10.9%);观察组皮下积液6例(9.4%),皮瓣坏死2例(1.6%);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弹性胸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王浩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147-148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3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手术刀片游离皮瓣及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全程电刀分离皮瓣及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切口边缘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1.0%,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5%。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2.3%,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1.8%。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χ2=9.86,P〈0.01),两组皮瓣坏死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游离皮瓣可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切口边缘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国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82-168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皮下积液预防及护理。对2组患者的引流量、皮瓣坏死发生率、皮下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皮瓣坏死发生率、皮下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皮下积液预防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 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21例积液量均小于20 ml,皮瓣坏死3例均为小范围坏死,全组患者预后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行改良根治术的2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0例患者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对照组14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观察2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10例(6.7%)发生皮下积液,6例(4.0%)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中29例(20.4%)发生皮下积液,18例(12.7%)发生皮瓣坏死。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负压引流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刘冲  章来长  张晓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22-122,12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两种皮瓣分离方法预防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对23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手术刀片游离皮瓣及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全程电刀分离皮瓣及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1%,平均拔管时间为5d,对照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33%,平均拔管时间为7.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游离皮瓣可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2组均行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无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和切口感染发生;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3例,患肢水肿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对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术后两部位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26例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为7.7%和7.7%,对照组分别为19.2%和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显著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皮瓣牵拉、固定预防乳腺癌手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缘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皮瓣牵拉、固定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缘坏死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皮瓣牵拉、固定方法缝合245例,观察皮下积液与皮缘坏死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并和前期2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缝合的皮下积液与皮缘坏死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应用皮瓣牵拉、固定方法的245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3.27%,皮缘缺血、坏死发生率7.35%。常规缝合的272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12.13%;皮缘缺血、坏死发生率18.75%。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的皮下积液发生率和皮缘缺血、坏死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结论:皮瓣牵拉、固定方法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缘坏死。  相似文献   

11.
《JAMA》2005,294(23):3037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蒙医药的地位和现状,并对如何继承和发展蒙医药科学进行了探讨,为发展蒙医药产业,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蒙医药资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 (ET )、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 )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浆、CSF中ET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 ,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 :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 (CVS)的一种观察指示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Ⅱ型视盘血管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Ⅱ型视盘血管炎(ODV)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在临床特征与荧光血管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正确区分ODV,提高其治疗效果。②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2例ODV与30例CRV0病人在病因、临床表现、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③结果ODV病人多为青壮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0.5(含矫正视力),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敏感,勿需激光治疗,预后较好,FFA检查未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CRVO病人多见于中老年,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下降明显,多数视力〈0.1,甚至数指或眼前手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无效,预后差,FFA多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病史长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④结论Ⅱ型ODV极易误诊为CRVO,因两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不同,因此,临床上通过二者的病因及辅助检查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从100g猪心室肌中提取心肌肌球蛋白370mg,并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其亚基成分,分别得到肌球蛋白轻链24mg和重链210mg,核酸含量<1%,不含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及其它杂蛋白;SDSPAGE显示,猪心肌球蛋白重链为200~220KD一条带,肌球蛋白轻链则为27kd、21.4kd、19kd三条带;纯化猪心肌球蛋白的Ca2+激活ATP酶活性为0.24μmolPi/(mg·min),但其分离后的亚基则无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