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20例作为参照组,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根据评分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有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人数均高于参照组,且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受到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因素、医患关系、治疗费用及心功能分级,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较易合并抑郁和焦虑障碍,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些患者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综合性治疗,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绵阳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心理卫生现状,为COPD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绵阳市抽取东材厂社区、紫阳村、江油昌明社区及江油南江村4个地点共1 116人为调查对象,将其中符合201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诊断标准的91例COPD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期在上述4个地点选取80名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和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定患者组的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程度,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两组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患者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9. 7%、24. 2%;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 0%、2. 5%;患者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在COPD患者中,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经济负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m MRC评分和经济负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对经流调筛查出的COPD患者,其可能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性别和年龄可能是其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CAT评分、m MRC评分、经济负担可能与其焦虑和抑郁无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8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以HAMD总分20分为界限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结果 两组HAMD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均高于非抑郁组。两组脑梗死灶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侧、右侧及双侧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SSS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非抑郁组严重。HAMD总分和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是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且抑郁已达中等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病人易产生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MDD)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入组332例MDD患者,分为自杀未遂组(95例)和非自杀未遂组(237例);对入组者进行人口学与临床资料调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估及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未遂组年龄、首次发病年龄明显小于非自杀未遂组,病程、既往住院次数明显多于非自杀未遂组;单身、无业、受教育程度低、家族史阳性、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共病焦虑障碍比率明显高于非自杀未遂组(P<0.05或P<0.01)。HAMD总分与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感、体质量、日夜变化因子分及HAMA评分明显高于非自杀未遂组(P<0.05或P<0.01)。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高于非自杀未遂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既往住院次数、HAMD评分中认知障碍、绝望感因子是影响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既往住院次数、HAMD评分中的认知障碍、绝望感因子可能为MDD患者... 相似文献
7.
鉴于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1]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 (posttraumaticsyndrome)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因此对这类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不但有利于全面地认识这类疾病 ,而且有利于完善治疗 ,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本文仅对 4 0例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进行了调查。现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文对象系我科 1998~ 2 0 0 1年收治的患者 ,共 4 0例。其中男 17例 ,女 2 3例 ;年龄 18~ 6 6岁 ,平均年龄 39 6 5岁 ,并分为在 5 0岁以上者 18例 ,在 4 9岁以下者 2 2例 ;大专文化以上者 19例 ,中… 相似文献
8.
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7例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运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进行评定,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TA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是SCL-90躯体化因子和焦虑因子。结论正确评定神经症和郁郁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对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献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5):17-18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发生率及与性别、文化程度、病变部位、病灶数目、致残程度的关系 ,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 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 ,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 44例患者有抑郁症状 ,总发生率为 45 83 % ,女性患者、文化水平偏低、病变部位在左半球及多个病灶者发生率高 ,致残程度与PSD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PSD发生率高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献召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5):17-18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与性别、文化程度、病变部位、病灶数目、致残程度的关系,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44例患者有抑郁症状,总发生率为45.83%,女性患者、文化水平偏低、病变部位在左半球及多个病灶者发生率高,致残程度与PSD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PSD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流调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对神经内科门诊的全部初诊患者(654例)进行筛查,得分>16分者在其神经内科就诊完毕后征得患者的同意由精神科医师参照ICD-10进行诊断,对符合ICD-10抑郁障碍的78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填写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对识别抑郁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神经内科医师对78例抑郁障碍患者中识别14例(17.95%),识别为功能性疾病31例(39.74%).(2)与未识别组相比,被识别组中躯体归因模式者多,家庭关系较差,病程较短.(3)被识别组主诉心理症状的比例(35.71%,5/14)高于末识别组(9.38%,6/64),而主诉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纳差等)的比例(64.29%,9/14)低于未识别组(90.62%,5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患者有89.18%(33/37)被漏诊;被识别组中伴有躯体疾病的比例(28.57%,4/14)明显低于未识别组(51.56%,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AMD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被识别组认知障碍、阻滞方面均重于未识别组(均P<0.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运动性迟滞、抑郁程度重,有利于被识别.结论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率低.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多被漏诊;主诉为心理症状的抑郁及严重抑郁易于被神经内科医师识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
法,选取 2021 年 6 月— 2023 年 4 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 170 例女性青少年抑郁障
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自杀态度问卷(QSA)、青
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分别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严重程度、
自杀态度、生活事件遭遇情况和父母教养方式。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与各变
量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
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76%。父亲学历不同和半年内是否有自杀行为患者的QSA-对自杀行为态度评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47、-4.455;P<0.05)。患者的QSA-对自杀行为态度评分与HDMD-17、
ASLEC-人际关系、ASLEC- 学习压力、ASLEC- 受惩罚、ASLEC- 健康适应、ASLEC- 其他、EMBU- 父亲
惩罚与严厉、EMBU- 父亲过分干涉、EMBU- 父亲拒绝与否认、EMBU- 母亲惩罚与严厉、EMBU- 母亲过
分干涉、EMBU- 母亲偏爱评分呈负相关(r=-0.425~-0.183,P< 0.05),与 QSA- 对自杀者态度、QSA- 对
安乐死态度、EMBU- 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EMBU- 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评分呈正相关(r=0.180~0.459,
P< 0.05)。HDMD-17、ASLEC- 受惩罚、EMBU- 父亲过分干涉、QSA- 对自杀者态度、QSA- 对安乐死
态度、EMBU- 母亲情感温暖评分是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抑郁严重程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受惩罚、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是女性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及治疗.方法 164例COPD患者均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标准进行筛查,符合抑郁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照组为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症状,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患抑郁障碍者78例,发病率47.5%.治疗组HAMD总分在治疗后第2、4周末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EV1值在治疗后第4周末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FEV1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比例较高,合并抗抑郁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抑郁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程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06—2014-09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状态的评估,并经心率变异测定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20分40例(47.62%)。患者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和FEV1呈正相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同时合并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抑郁情况可通过心率变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有效率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至2017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接受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n=218)一般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临床有效定义为临床... 相似文献
16.
金梅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6):642-643,65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2例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Hoehn-Yahr(H-Y)分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6.2%(24/52例),H-Y分级、病程以及性别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D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性别等因素有关,与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残留症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规范治疗后目前已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复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分为残留症状组(HAMD 8~20分,40例)和无残留症状组(HAMD8分,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家庭功能评定(FAD)评分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无残留症状组相比,残留症状组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以及病程长,住院次数多,经济状况和治疗依从性差,家族史阳性率高;SSRS和FAD总分低,LES评分、治疗前HAMD总分及其中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3个因子分高;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程、及时治疗与否、治疗依从性、家族史、经济状况、社会和家庭支持、生活事件、治疗前病情可能是抑郁障碍患者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睡眠障碍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癫痫组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分析影响癫痫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19.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面临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应激性生活事件作为可能的危险因素,与MDD的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步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应激性生活事件与MDD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MDD的发病风险。现从应激性生活事件诱导MDD的机制、相关调节因素方面就应激性生活事件与MDD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153例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等);应用NSSI行为问卷对入组者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伴与不伴NSSI两组,应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MINI)评估患者是否共病焦虑障碍;分析NSSI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59例(38. 6%)患者有NSSI行为,归为伴NSSI组;不伴NSSI组(94例)。伴NSSI组女性患者的比率及共病焦虑障碍的比率明显高于不伴NSSI组(P均0. 01),年龄明显低于不伴NSSI组(P 0. 05)。伴NSSI组中,女性患者NSSI行为方式依次为割伤、阻止伤口愈合、刺伤,男性患者依次为割伤、灼烧伤、过度摩擦皮肤;性别间NSSI行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共病焦虑障碍患者NSSI方式及频率与非共病焦虑障碍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病焦虑障碍是抑郁障碍患者NSSI危险因素。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NSS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