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于临床常见,关于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均有不少总结。本文就86例AIMI中并发AVB28例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1996年12月一1998年12月急诊收治住院的诊断明确的AIMI86例,发病至人院时间为30min~12h。发生AVB的28例(作为人选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42-70岁,平均62岁。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2结果2.1AVB的发生率86例AIMI,并发AVB28例,占32.5%,,其中ⅢAVB11例;占39.3%,Ⅱ…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对房室传导阻滞 (AVB)及其对AMI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本文系统地分析统计了 52例AMI中AVB的情况。1 临床资料分析近 6年来住院的AMI52例 ,其中男 4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 62± 4.1 )岁。表 1  5 2例AMI发生部位的分布部位前壁下 (后 )壁前 +下壁右壁总计AMI数 2 617 63 5 2占有率 (% ) 5 0 3 2 .711.5 5 .810 0   52例AMI合并AVB1 0例 ,发生率为 1 9.2 %。其中Ⅰ度AVB4例 ,Ⅱ度AVB3例 ,Ⅲ度AVB3例 ,Ⅱ度以上AVB占全部AVB60 % ( 6/1 0 )。表 2 合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22例报告辽宁省铁法矿务局职工总医院(112700)王兴尧,黄智书对我院近年住院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22例(DM组),与同期住院随机抽样非糖尿病心肌梗塞104例(AMI组)进行对照分析。1临床资料见表1、2。表1一般情况2讨论文献...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94例,其中下壁AMI25例,正后壁AMI4例,下壁+正后壁AMI12例。在下壁及正后壁AMI中有6例同时合并有右室梗塞(RVI),1例为单纯性RIV,1例为前壁AMI合并RVI,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在8例RVI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7~71岁。本组病人均具有A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心电图仅1例RVI合并前壁AMI,见附图。心电图示STV3R~V5R弓背型抬高,2h后STV1~4亦抬高,同时伴有R波减…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告[1]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约25%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常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Ⅲ),使AMI患者病死率升高至50%,病情极为凶险。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15例AMI并发AMI-Ⅲ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AMI并发AVB-Ⅲ的认识,以便早期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4~78岁,其中50岁以下1例(34岁,男性),平均年龄65岁。活动状态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身照射(TBI)加足叶乙甙(Vp16)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进行AHSCT,其中23例为首次缓解,1例为第3次缓解。自体骨髓移植(ABMT)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4例,采用TBI800(700~850)cGy/Vp16757(323~1140)mg/m2作为预处理方案。结果中位随访22.5(2~92)个月,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者AHSCT后的1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67%(13/15),3年、5年、7年DFS均为800%(12/15),诱导治疗达部分缓解者移植后667%(4/6)获长期无病生存,AHSCT前复发者无长期生存,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APBSCT较ABMT可使造血功能快速重建。结论首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行AHSCT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TBI/Vp16是NHL患者APBSCT的一个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对76例AMI患者AVB的发生、转归、梗死部位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993~1998年明确诊断的AMI住院患者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4.1)岁。前壁梗死37例,下壁梗死25例,前壁+下壁梗死11例,右室梗死3例。2 结果76例并发AVB14例,发生率为18.4%,其中Ⅰ度3例,Ⅱ度6例(Ⅱ度Ⅰ型2例,Ⅱ度Ⅱ型4例),Ⅲ度5例(3例ORS<0.12s,2例QRS>0.12s),Ⅱ度以上占78.…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邓淑琴,竺清瑜,张思美,沈潞华1临床资料1986年1月至1991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841例,合并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共72例。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救治水平。方法:分析1990年4月~1994年12月收治7例AMI后VSR资料。结果:AMI后VSR的发生率为1.4%(7/502),7例中24h内死亡3例,4例拟行外科手术,其中2例在术前死亡;2例行室间隔修补、室壁瘤切除及冠状血管重建术,术后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3a,心功能I级。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资料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决定治疗方案或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乙肝急性加重期患者自然恢复和短期抗病毒干预过程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 sAg)定量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2月于我院诊断为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共70例,随机 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给予8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由专业医护人员分 别记录其HBsAg定量结果、HBVDNA载量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及病程发展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A组患者 极期及恢复期(46±09、34±11,log10IU/ml)比B组患者(56±15、43±14,log10IU/ml)的HBVDNA载 量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ELD评分、HBsAg定量各期及HBVDNA载量入院期指标等均 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A组中,患者HBsAg定量结果在组内各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 其HBVDNA载量处于下降趋势中,各期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17、46±09、34±11,P<005)。 MELD评分在入院时到极期改变无意义(P>005),但在恢复期明显下降(175±51、192±49、78±36,P <005)。B组患者的HBsAg定量在组内各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及MELD评分在病程初 期改变均无意义,而在恢复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对患 者HBVDNA复制具有有效抑制作用,但对体内HBsAg定量消除无明显积极作用。在短期使用抗病毒药过程 中,血清中HBsAg水平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对15例正常者,19例急性心梗(AMI)4周内无室速,及20例AMI4周内合并室速室颤的AMI后24h左右心电图,进行QT离散度分析。结果:正常组QTd为(192±62)ms、QTcd为(2367±1598)ms,AMI无室速者QTd(5842±226)ms、QTcd(5856±2587)ms,AMI合并室速室颤者QTd(1005±261)ms、QTcd(1042±3291)ms,三组间有显著差异。并以本组资料正常者的QTcdx+3s为正常上限,预测AMI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80%、特异性789%、准确性80%。  相似文献   

12.
现将我院近2年212例糖尿病(DM)中合并高血压(HBP)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象 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DM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91例。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DM的诊断接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HBP的诊断按1999年2月WHO/ISAHBP治疗指南制定的标准。1.2检查方法 血压测定,患者平卧5min后每5min测血压1次,共3次,卧位变立位后每5min测血压1次共3次,取两次卧位血压平均值作为基础血压值分析。2结…  相似文献   

13.
对心肌梗塞(MI)并发症与心室晚电位(VLP)的关系进行研究。41例MI分成2组,有并发症组(A组)15例;无并发症组(B组)26例。结果显示:VLP阳性率A组66.7%(10例)显著高于B组30.8%。观察期内死亡5例,全部为有并发症和VLP阳性者。提示MI并发症与VLP有密切关系,MI并发症合并VLP阳性者有发生猝死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男216例,女46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将男女患者各分为4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男与女患者比例分别为30∶0,125∶1,39∶1,27∶1。女性AMI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结论:女性AMI的发生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碘解磷定对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ChE,结果列于表1。可知较高浓度PAM能抑制ChE,呈量—效关系,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表1 PAM对ChE活性的抑制效果(n=2)PAM(mmol/L)ChE活性抑制(%)血脑    00  00  0005  -2510205720218140511248072201160160324320266455640373  -22 PAM对被DDVP抑制的ChE活性的影响试管内分别观察了不同浓度PAM对DDVP对数浓度—血ChE抑制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硬塞V1—V4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临床资料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V1-V4导联ST段下移(STD)的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AIMI61例,STD≥0.1mv30例(A组),〈0.131mv(B组)。分别较A和B组临床因素和冠心病死亡发生率:其中肺部罗音、心功能Ⅱ-Ⅳ级及Ⅳ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低血压休克综合征及住院期内冠心病死亡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1)。而A组STD导联数≥3(∑ST≥3)的  相似文献   

17.
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免疫异常性传染病,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很少,且疗效不确切。现将我院1997年6月~1998年9月确诊为IM患儿28例使用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符合以下三项诊断为IM的患儿,共68例。(1)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眼睑肿等。(2)外周血中变异淋巴细胞分类≥0.1。(3)血清EBV-IgM阳性。1.2方法:将68例IM,患儿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下称治疗…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临床概况和发病趋势。②方法对本院1979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AMI病人798例进行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③结果老年人AMI的发病有明显增加趋势(χ2=5.01,P<0.05),AMI占心血管病的住院百分比逐年增加;心原性休克、心脏骤停和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5.03,P<0.05)。病死率明显下降(9.7%),病死主要发生在发病7d之内,病死原因以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心脏骤停为主;高血压、高胆固醇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再梗塞发生率明显增加(χ2=4.87,P<0.05)。④结论降低高胆固醇和高血压、减少并发症、预防再梗塞和降低病死率是防治AMI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左室重构。方法:前瞻性观察78例首发性前壁AMI患者,选择就诊头3h心电图,测量其ST段水平,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mV为A组,压低〈0.1mV为B组,两组病人于住院2周和4周后两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组患者左室重构比B组高(P〈0.05~0.01)。结论:前壁AMI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左室重构比未合并下壁导联ST  相似文献   

20.
刘高峰 《中国医刊》1999,34(5):26-27
心脏猝死是人类主要死因之一,其中80%~90%发生于冠心病,多数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认为心脏猝死的方式主要是心室颤动(VF),尤其在AMI发病12小时内,VF的发生率约5%。本文报道本院1985年1月~1997年12月共273例AMI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