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西方化,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mtaion,PFNA)治疗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骨微结构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的关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大会把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公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其发病率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这一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倍受关注。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危害是并发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主要包括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及股骨近端骨折。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系统骨量、骨强度及骨微结构损害为特征常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疾病,是绝经后妇女常见且严重的情况。骨质疏松症在骨折发生前大多是一种隐性疾病,存在着检测和治疗不足的情况。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常导致疼痛、畸形、活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众所周知,雌激素是一种维持正常骨量的重要保护因素。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与骨量的迅速流失密切相关。在妇女绝经之后,骨重建增加,内在的不平衡加速了骨质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椎体(脊柱)、股骨近端(髋部)及前臂远端(腕部)。其中,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往往导致重大残疾和过早死亡。鉴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特殊性及髋部骨折的严重性,系统全面地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股骨近端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稳  蔡贤华  王庆 《骨科》2013,4(2):110-112
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为粗隆间骨折,主要发生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常见于生活伤。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增加,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越来越多见。目前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若无明显手术及麻醉禁忌证,手术治疗使骨折复位并获得坚强内固定,让患者早日下床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是国内外学者在治疗该疾病时达成的认识。近年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内固定器械的优缺点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用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的意义。方法对84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前内科疾病、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获得随访68例,其中2例股骨颈骨折和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2例出现髋内翻,其余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多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正确的术前评估是处理的关键,也是降低老年人手术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手术方法的选择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对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量(212.34±48.36)mL、手术时间(70.15±18.35)min、骨折愈合时间(114.32±29.62)d、优良率为94.4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并发症和畸形愈合,本手术方式非常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的意义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6年2月收治60岁以上(60-91岁)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男性36例,女性48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合并内科疾病62例,占74%。内固定物分别为DHS或DCS、空心加压螺纹钉、Gamma钉和PFN45例,人工关节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部分病例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手术治疗84例患者,获得随访68例,随访时间6-36.4个月,平均随访31.2个月,有2例股骨颈骨折和1例粗隆间骨折不愈合,2例出现髋内翻。其余患者均基本恢复了伤前功能,优良率88.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04%,其中心肌梗塞2例,肺部感染4例,伤口感染2例,深部静脉血栓3例,消化道疾病2例,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无重复,经过治疗后痊愈。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多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正确的术前评估是治疗的关键,是降低老年人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方法的选择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功能恢复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手术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患者伤前的生活质量、年龄、预期生存、全身情况、术前患肢功能、骨骼质量、骨折类型来综合分析,以降低并发症、早期离床、早期康复为目的。同时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改善骨骼质量。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LCP内固定治疗29例(PFLCP组),PFNA内固定治疗30例(PFNA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1例(关节置换组)。结果 PFNA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PFLCP组和关节置换组。PFLCP、PFNA、关节置换3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7%、90.0%、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EvansⅠ~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PFLCP或PFNA内固定治疗;对于EvansⅣ、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PFNA内固定;80岁以上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可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81-1487
[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多患有骨质疏松症,故骨折粉碎严重,且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因此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要选择。1974年,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有报道。近年来,有关报道逐年增多,但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议。本文就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疗效、并发症、生物力学和费用问题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生物力学软件在医学建模上的应用及发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对人体骨骼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及试验,来重建骨的微观结构、分析骨的力学规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综述了股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近年来国内外股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并结合新进展探讨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更为准确地预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几率,为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降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风险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特征,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 2009-01—2012-12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进行Evans分型,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实施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42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浅、深层感染,无压疮、肺炎、下肢深静脉栓塞及静脉炎等并发症,无钢板及螺钉断裂。骨折于术后10~14周愈合。平均随访18.6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90.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X—Ray、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可作为常规选择,尤其是应用于严重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空心螺钉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出现2例患者退钉,经解剖板固定治疗后情况好转。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和解剖板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可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共58例。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按黄公怡疗效评价:优47例,良11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41例,PFN固定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 80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术后3~5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无疼痛且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及解剖结构合理选择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Ⅲ型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更适用于Evans Ⅳ型骨折.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平均随访12.8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的测定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与骨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低、中能量创伤所致髋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分为2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量患者健侧股骨近端大转子BMD。手术中用切面积1cm×1cm的环钻于患侧股骨大转子间区松质骨按统一标准定位后,钻取骨柱,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与分析。结果根据BMD测定的结果男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9例(64.29%),女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12例(75.00%)。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提示老年男女骨结构参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男、女性股骨大转子BMD均与%Tb.Ar、Tb.Th、Tb.N、N/F成正相关,与Tb.Sp成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男女两个组的股骨近端转子间区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无明显差异,股骨近端转子间区的BMD与骨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较BMD更可靠、更敏感、更真实地反映骨质疏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相关检查,常规患肢皮肤牵引复位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7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和肢体短缩,未见螺钉钢板松动、退出或断裂,无螺钉切割股骨头,行走无痛,下蹲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功能恢复到骨折前状态。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2例因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死亡,2例失访,其余28例获平均13.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9.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合理、适合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临床疗效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40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32例(80.0%),良8例(20.0%)。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