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的意义,根据心电图把5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病人分成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A组)和未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发现17.3%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左前分支阻滞,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不能作为前降支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左前分支阻滞是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时最常见的室内阻滞,常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但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出现左前分  相似文献   

3.
膈面心肌梗塞愈合后,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的 Q 波可能消失,最后呈电轴左偏,图型颇似左前半支阻滞,本文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问题。方法:Ⅰ组:陈旧性膈面心肌梗塞20例,在其急性期均有确切的诊断根据。Ⅱ组:左前  相似文献   

4.
电轴显著左偏,是指平均额面位 QRS 角( QRS)在-30°以上。在无下壁心肌梗塞的情况下,一般认为系心室内左前半支传导阻滞所致,近年来定名为左前半支阻滞。急性或慢性电轴左偏和室内传导时间的关系,目前尚有分歧意见。为此,作者研究发生电轴左偏前后的室内传导时间,以分析电轴偏移和室内传导时间的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左前支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电改变,尤以冠心病多见,因而心肌梗塞与左前支阻滞可能同时出现,我们报告3例左前支阻滞掩盖心肌梗塞病理性Q波的病例.1 病例报告例1,男64岁,一般状况好,健体检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钟;P-R 0.155,QRS、Q—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天来院就诊,无心前区疼痛及憋闷症状。经心电图诊断和心肌酶谱分析,诊断为左前分支阻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本病例提示左前分支阻滞可掩盖小范围的下壁心肌梗死(即Ⅱ、Ⅲ、aVF 导联不出现 Q 波);反之,下壁心肌梗死也可使合并存在的左前分支阻滞表现不出来,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对7例单纯广泛下壁心肌梗塞和13例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室壁激动时间(VAT)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单纯广泛下壁心肌梗塞组VATaVR均小于VATaVL,而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组VATaVR均大于VATaVL。揭示VAT在判断下壁心肌梗塞是否伴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室内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8~24%,最常见的是左前半支阻滞。作者在605例症状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发现42例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占7%。本文分析此42例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1)右束支阻滞:共6例,均为心绞痛,其中5例有心肌梗塞史,但仅1例心电图示有穿壁性心肌梗塞的表现。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喷血比数均属正常,说明左心室功能都正常。左前降支均有阻塞,大部分是具有三支主要冠状动脉病变(平均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已认识到冠状动脉病变者中发生的左前分支阻滞(LAFB)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狭窄的征象,合并下壁心肌梗塞则提示伴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受累和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为了更好地了解 LAFB 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作者前瞻性地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之左前分支阻滞与心血管造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最常累及左室游离壁或室间隔,后者实际在解剖上是左室的延续。纯右心室心肌梗塞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仅占解剖证实的心肌梗塞病例的2%。其原因不明,可能的机制包括:①右室心肌的质量较小②右室壁内的张力较低,③右室有较丰富的侧支循环。而且右室壁很薄,大概能从右心室腔内的血液中获得比较多的营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约30%(范围20~45%)的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的患者,出现某些右室坏死的证据。但是,临床上能够识别出的右室梗塞的发生率远比尸解所见的少。右心室有2个壁,下壁和前侧壁。下壁由右冠状动脉后降支供血,前侧壁由右冠状动脉的右室支、边缘支和园锥支以及左前降  相似文献   

11.
右束支合并左前半支阻滞、右束支合并左后半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都称为双分支阻滞。这些患者尚存的一支可能也有病变,有发展为完全性心脏阻滞(三分支阻滞)的危  相似文献   

12.
左前半支阻滞是急性心肌梗塞时最常见的一种心室内传导阻滞,其死亡率在7%~29%,文献上很少提到这类病人的预后。本文旨在叙述一组急性心肌梗塞伴左前半支阻滞病人的自然病史。  相似文献   

13.
典型下壁心肌梗塞(简称IMI)诊断并不困难。但部分患者由于病史不典型,尤其当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简称LAH)常易误诊。若能同时运用心向量图做对照,则对诊断有一定帮助。本文报道本院经心向量图证实的8例IMI合并LAH病例。材料和方法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51—70岁。临床均诊断为冠心病,其中5例有明确的心肌梗塞病史。以日本产FUKUDA-  相似文献   

14.
左前分枝阻滞的诊断标准,得自系列心电图观察、对传导系统结构的知识、以及动物实验切断在前分支的后果。人体左前分支阻滞的诊断并不能由病理检查证实之。本文从心外膜标测特点探讨左前分支阻滞患者的室内传导障碍。方法:以11例室内传导正常者的心外膜标测资料作为对照。对比4例左前分支阻滞患者的心外膜标测数据。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8~54岁。QRS时间0.06~0.11秒,额面电轴—45°~—60°,Ⅰ导联呈qR型,Ⅱ、Ⅲ导联呈rS型,均无心肌梗塞,心室造影1例示有中度普遍性室壁运动减退,3例收缩正常,均系在旁路手术前作心外膜标测。结果:室内传导正常者的心外膜激动特点为:(1)右心室心外膜激动最早穿透区位于右心室前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左前分支阻滞掩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患者因“晨起后头晕伴恶心、畏寒7 h,呕吐2次”于2022年3月22日来新昌县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后查心电图示下壁呈左前分支阻滞,经抗感染、扩血管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表现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及时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上对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特别是新发的左前分支阻滞,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复查心电图及心脏生化检查,避免遗漏下壁心肌梗死,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左前分支阻滞是临床最常见的分支阻滞,当左前分支阻滞与一些心电改变同时存在时,常掩盖另1者的存在或2者互相掩盖而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正确认识该现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在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时以下几点可供参考:①Ⅱ、Ⅲ、aVF导联,尤其是Ⅱ导联异常Q波后如伴育终末R波,提示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②Ⅱ、Ⅲ、aVF导联均呈rS型,呈r_Ⅲ>r_(aVF)>r_Ⅱ或Ⅱ导联呈QS形时,提示下壁心  相似文献   

17.
自从Rosenbaun等证明左前分支阻滞(LAH)可能掩盖右束支阻滞(RBBB)以来.仅偶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前壁心肌梗塞病人,其急性心肌梗塞期心电图呈现 LAH掩盖RBBB现象.随后展现了双侧束支阻滞特征(LAH伴RBBB)。这种ECG演变迄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左前半阻滞左前半阻滞常与左室疾患有关,故心电图基本波形常被同时并存因素如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或心脏位置改变所影响。典型左前半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为:QRS平均心电轴介于-45°~-60°间,Ⅰ、avL导联有Q波,呈Q_1S_3型,QRS时间不超过0.10秒,R_1 S_2及S_3电压较大。左前半阻滞伴肺气肿为一诊断难题,肺气肿本身可产生电轴左偏,由于心尖旋后在肢导联呈S_1S_2S_3型及低电压,而左前半阻滞倾向于在ⅡⅢ导联有深S波,因此,若在ⅡⅢ有深S波而无S_1时,则加强对左前半阻滞的诊断。直背综合征或胸廓畸形也可呈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50岁。因阵发性胸闷,气短半月余,于1983年9月29日来院就诊,描记心电图,诊断为左前分支阻滞及前间壁心肌梗塞而入院治疗。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SGOT正常。图1(为就诊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6次/min,心电轴-35°,PR间期0.18s,QRS波0.09s,1、V_(4~(?))呈Rs型,aVL呈qR型,Ⅱ、Ⅲ、aVF呈rS型,V_1呈QR型,V_2呈qrS型,V_3呈qRs型。诊断:1.窦性心动过缓;2.左前分支阻滞;3.前间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0.
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77例,其中54例病程中出现缓慢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36~78岁,平均59.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4小时,平均16小时。其中下壁心肌梗塞20例,下壁+后壁11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6例,前壁+下壁4例,心内膜下5例。并发窦性心动过缓21例,窦房阻滞2例,房室传导阻滞(AVB)39例次(Ⅰ度16例,Ⅱ度Ⅰ型9例,Ⅱ度Ⅱ型5例,Ⅲ度6例,高度3例)。 本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于心肌梗塞起病后6小时内27例,6~24小时16例,2~3天11例。并发室早10例,室性自主心律6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左束支阻滞1例,右束支阻滞3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