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的一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无一定数目,也无固定部位,是对十四经穴与经外奇穴的补充。溯本求源,阿是穴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腧”,发展至唐代始有阿是穴之名。阿是穴因“灸刺皆验”(《千金方》),所以临床应用甚广。有  相似文献   

2.
现行一些书籍如《内科学》、《黄帝内经词典》、《经外奇穴纂要》认为《内经》记载的“奇输”为奇穴,笔者认为此种解释不妥,在此阐明自己的见解,与同道商榷。我们知道,腧穴包括经穴、奇穴、阿是穴三部分。经穴是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部位和名称;阿是穴是“以痛为腧”,没有固定部位,没有名称;奇穴则是指没有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称为“有名奇穴”,一部分有明确位置但尚无定名称为“无名奇穴”,可见奇穴为不归属十四经、具有明确位置的有名或无名腧穴。而《灵枢·刺节真邪篇》载:“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  相似文献   

3.
针灸腧穴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包括新穴)以及阿是穴三大类。除阿是穴以外,十四经穴有361个,确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经外奇穴和新穴约50个左右。每一个腧穴都有其固定的部位、一定的主治范围和相应的刺灸方法。如何把这些腧穴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以下粗浅的体会。一、结合实际抓重点鉴于学时的限制,要想把教材中的400多个腧穴从定位、取法到主治、操作都一一向学生作全面详尽地讲授,不论是教师教还是  相似文献   

4.
阿是取穴法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剑 《中国针灸》2013,33(2):165-167
梳理阿是穴理论源流,认为阿是穴本质上是一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的定位.此法导源于《内经》,是早期的主要取穴方法,与《内经》的腧穴形态相应,通过切诊揣度以取穴.这一取穴法可以广泛适用于腧穴的临床定位,而且阿是之法亦不局限于局部压痛.《千金要方》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在腧穴归经的背景下,渐渐演变为与经穴、奇穴平行的类穴.这一过程造成了临床取穴方法的变异:经穴、奇穴以骨度分寸法为主取穴,阿是穴则以寻按揣穴法定位,分类之后的取穴方法渐渐背离了经典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5.
要文主要从《甲乙经》记载的对349个公穴位的排列次序、部位、取法及禁刺、禁灸以及误刺误灸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等方面,论述《甲乙经》对腧穴刺灸学的贡献,并对腧穴别名、交会们、脉气所发穴作了统计。  相似文献   

6.
阿是穴治疗痛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是穴治疗痛证30007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李志道在病痛处或非病痛处的压敏点施行刺灸,而当该刺灸点不是经穴或经外奇穴时,即为阿是穴。对于阿是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只是一种治病方法,到成为一大类腧穴的过程。自古至今,积累了许多运用阿是穴治病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多处提及刺某条经络以疗病,但是对其具体所刺部位不甚明了。"经脉穴"提出以后,有助于了解与经脉同名腧穴的具体针刺部位。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刺数》中,不仅有与经脉同名腧穴,还有部位与经脉结合表示腧穴名称的,如"足阳明、胻阳明、颊阳明"等。本文将老官山的腧穴名称与《内经》中的有关内容相比较,旨在分析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阿是穴与“阿是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无固定部位和具体名称,按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确定的针刺穴位。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在反复临床的基础上,首创"阿是"之名,立"阿是之法",其在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作了记载。"阿是之法"源于《内经》穴法,是精确揣穴之法,确定腧穴的准确位置,提高临床疗效,应该成为临床中准确取穴的普适性方法。阿是穴是典型意义上的疾病反应点,是敏化态腧穴,"热敏点"属于阿是穴的范畴。在"热敏点"上施灸容易激发经气感传,实现气至病所。文章对阿是穴和"阿是之法"的由来、"阿是之法"是精确揣穴之法、阿是穴是敏化态腧穴等内容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内经》"多针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针刺选穴一般是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组方,一穴一针。但是某些顽疾,一穴一针的治疗却难起沉疴,因而,多针刺的治疗方法旋而示之。《内经》中载有多针刺的论述,笔者通过对《内经》刺法及古典刺法的研读,旁阅近现代有关多针刺法的文献,结合个人数年来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整理归纳,管陈于下。  相似文献   

10.
梳理《内经》《难经》中合穴的释义、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禁忌等内容,发现其中已形成特指五输穴之合穴的概念义项;记载了十一经合穴的穴名、定位及其取穴方法;其中有诸多合穴主治的总结性概括未纳入教材,且有待解析;合穴刺灸方法灵活多变,且需注意"秋刺合"与"冬刺合"之别;针刺合穴需注意大动脉出血引发的昏厥及针刺过深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11.
俞芳 《针刺研究》1998,23(3):235-236
腧穴学研究的是针灸推拿所作用的特定部位—腧穴。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腧穴的意义、分布、命名、主治等内容,从而为腧穴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清代的一些著作,如:《针灸逢源》、《采艾编》《刺灸心法要诀》等,对腧穴学的贡献,乃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确定腧穴归经规范,对经穴命名含义阐释、腧穴位置考订及腧穴主治要该归纳等方面,现分述如下。确定腧穴归经规范纵观腧穴学的发展,从《内经》开始就对其归经有所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腧穴学也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12.
历代医家对“以痛为输”进行了解释,近代学者结合临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疼痛点的不同认识,二是与阿是穴的关系。重温《内经》有关条文,认为“以痛为输”是《灵枢·经筋》提出的取穴方法,而经筋病变多集中于入腠袭筋之体表筋肉之处,其症候主要表现为疼痛为主,并以压痛为主要病理反应,而经筋不能传输气血,无穴可言,唯有“以痛为输”作为治疗经筋痹证的优化取穴方法。“以痛为输”属阿是取穴法的一种,与经穴、奇穴以外无明确定位的一类腧穴的总称——阿是穴的概念不同,当明辨之。  相似文献   

13.
“十四經腧穴”就是十二經脈(即心、肝、脾、肺、腎、心包、胃、大肠、小肠、三焦、胆、膀胱等經脈)和任督二脈的腧穴。这些腧穴,是历代先輩們从“以痛为腧”(阿是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前的《黄帝內經》中已記有295穴;迨至于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中記有349穴,《銅人針灸腧穴图經》、《十四經发揮》均載为354穴;后至明代杨继洲《針灸大成》記載已达359穴;南京中医学院針灸教研組于57年10月份所編著出版的《針灸学》又根据《素问》王注将中枢补入督脈,急脈补入足厥阴經,共计361穴。这些腧穴,由于它們有一定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评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主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碧玉 《光明中医》2004,19(5):19-20
《医宗金鉴》是一部教学与临床均宜的官修医学丛书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论述内容涉及有脏腑、经络、腧穴、刺灸法等 ,对腧穴论述有特色。体现如下特点 :以部列穴 ,分部主治 ,层次分明 ;特定穴位 ,特定应用 ,详细而适当 ;因部因穴 ,而施刺灸 ,阐述清晰 ;重用奇穴 ,灸治急症 ,效速简捷 ;歌图并茂 ,简明而精要 ,易于记忆。使腧穴应用更加具体化 ,完善和发展腧穴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取阿是穴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中就有“以痛为输”的记载。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先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尔后,阿是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明代吴昆的《针方六集》称为“不定穴”;楼英的《医学纲目》则称为“天应穴”。关于阿是穴的作用,《千金要方》认为,“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玉龙歌》中写道:“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在针灸界流传颇广的《四总穴歌》中,后人特地补上“酸痛寻阿是”一句,足以证明阿是穴应用之广了。现将个人在这方面的拙  相似文献   

16.
针灸界关于腧穴和经络的起源先后问题,原本是没有分歧的,一般均认为腧穴在先,经络在后。自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两篇文字后,一方面将经络的起源和形成追溯到比《内经》更早的年代,另一方面因其中没有穴名,所以在针灸界便出现了经络形成于腧穴之前的说法。笔者认  相似文献   

17.
"阿是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正式命名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理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日阿是穴也”。以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称“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而其义皆同。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病,其效果的好坏,除了与辨证、治法、选穴、手法等因素有关之外,与所刺腧穴的位置准确与否也有极大的关系。所以腧穴教学是针灸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腧穴进行准确的定位,是教学、科研、临床的基础。人体的腧穴,除了“以痛为腧”的阿是穴无固定的部位之外,十四经腧穴和经外奇穴都有固定的位置。或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或在“郄国之间,动脉相应”。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学生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从而影响准确确定腧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腧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忻洙 《中国针灸》1998,18(7):427-428
对目前针灸学中存在的关于腧穴的概念、分类和阿是穴三个问题进行了文献上的考证 ,提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穴分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但内涵应有所变动。即将目前所称的特定穴纳入经穴 ;耳穴、头穴等归属经外奇穴 ;阿是穴则是一种随病 (症 )消长的临时性腧穴 ,并对其涵义、定位和应用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照海穴的记载,对该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探讨,发现其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临床适应证繁多,主要可概括为4个方面:内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肢体经络疾病、妇科疾病。照海穴既可单穴使用,也可与其他穴位相配,可针可灸,可补可泻,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选择,方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