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术后介入治疗疗效观察(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方法及其对减少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的价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20~90天内行肝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予以不同剂量的碘油加化疗药物栓塞治疗。结果32例中8例发现10处复发病灶。予以超选择栓塞化疗,2周及1个月行肝脏CT复查,示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经1~3次介入治疗后,病灶缩小稳定。复查所有32例患者AFP降至正常或继续阴性。随访20~48个月,无一例肝内有新病灶发现。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行预防性介入治疗,针对不同造影情况施以不同剂量的碘油加化疗药物治疗,可以尽早发现复发病灶并治疗,对于尚未复发病例,亦能达到预防性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袁海  张岩  刘莉 《淮海医药》2006,24(5):362-36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AVS)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对55例经CT、B超、MR等证实的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先经肝动脉造影,再行肝动脉内灌注栓塞治疗.结果 出现18例(32.72%)合并AVS,并根据不同情况先用明胶海绵栓塞闭塞瘘口,再行化疗和碘油栓塞,16例合并AVS患者经明胶海绵栓塞后瘘口全部闭塞,11例碘油沉积良好,5例部分沉积,2例没用碘油栓塞.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DSA影像可直接显示AVS的类型、部位及程度,对肝癌化疗栓塞时对瘘口相应处理,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TACE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HBV-DNA异常增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50例肝癌患者给予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按瘤体大小、血供类型给予碘油栓塞,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另50例肝癌患者施行单纯的肝动脉化疗和碘油栓塞。全部病例随访1~2年,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5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比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裴敏  朱杰  裴昌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92-209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膈下动脉供血或参与供血时行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3例原发性肝癌发生右侧膈下动脉供血21例,左侧膈下动脉供血2例,均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1.5个月复查,17例患者病灶内碘油沉积密实,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4例患者碘油沉积部分缺失,2例患者碘油沉积稀疏;并发症:血管痉挛3例、血管内膜损伤1例、油脂性肺炎1例、顽固性呃逆3例,无脊髓损伤、膈下脓肿及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发生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单纯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与肝动门咏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30例肝癌患者单纯施行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对17例肝癌患者施行肝动脉碘油性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灌注化疗。结果 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50%病人肿瘤缩小(显效36.7%,有效13.3%)。平均生存期10.22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40%,3.3%和0%动门咏联合介入治疗组;82.4%病人肿瘤缩小(显效41.2%,有效41.2%)。平均生存期19.25%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76.4%,52.9%和11.8%。结论 肝动门脉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6.
肝癌肾上腺转移介入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例 1,男 ,6 0岁。因体检发现肝癌于 2 0 0 0年 5月入住我科。接受 5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于 2 0 0 1年 2月 CT复查发现肝癌右肾上腺转移 ,遂在行第 6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时顺行右肾上腺动脉造影 ,显示右肾上腺转移瘤主要由起至右膈下动脉的肾上腺上动脉、起至主动脉的肾上腺中动脉与起至右肾动脉的肾上腺下动脉供血 ,经导管共注射碘油 8ml,右肾上腺转移瘤碘油集聚好。 2 0 0 1年 4月 CT复查发现肝癌左肾上腺转移 ,遂在行第 7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时顺行左肾上腺动脉造影 ,显示左肾上腺转移瘤主要由起自左膈下动脉的肾上…  相似文献   

7.
肝癌伴动静脉瘘较常见,尤其以巨块型肝癌更易出现肝动静脉瘘(AVS)。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肝癌伴肝动静脉瘘往往影响肝癌的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效果,并易引发肺碘油栓塞或加重门脉高压等并发症。首次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瘘口封堵闭塞处理,以利后续的化疗栓塞治疗。因此肝癌伴动静脉瘘的首次介入治疗瘘口封堵闭塞效果对肝癌的全程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就本院近几年来治疗的21例肝癌伴AVS的瘘口明胶海绵封堵闭塞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探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1例肝癌均经B超,CT,MRI,AFP或病理等检查确诊,肝动脉造影确诊均伴有肝动静脉瘘。其中伴肝动脉门静脉瘘15例,伴肝动脉肝静脉瘘4例,混合瘘2例。本组病例年龄41-74岁,男18例,女3例,巨块型19例,多发结节型2例。1.2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至腹腔动脉干或肝固有动脉,以6~8ml/sec速度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三代显或碘弗醇),总量不超过20ml,DSA下行肝动脉造影。根据血管造影的不同表现将AVS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同时根据瘘口的大小,静脉显影的时间分为中央型及周围型。先给药化疗药物灌注,再...  相似文献   

8.
池书平 《河北医药》2001,23(4):289-290
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 (HAI)和肝动脉栓塞化疗(HAE)治疗原发性肝癌已取得了显著疗效 ,尤其对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自 1992~ 1996年 12月收治并取得随访结果的 58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 51例 ,女 7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6.5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体检、甲胎蛋白(AFP)测定、B超、CT或MRI检查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符合 1977年全国制定的肝癌分型、分期标准。所有病例初诊时 ,均已失去外科手…  相似文献   

9.
李渊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2):896-898
目的 :探讨膈下动脉的影像诊断 ,评价膈下动脉栓塞在肝癌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 10 4例腹腔干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观察膈下动脉的影像发生率及开口部位。经导管肝动脉内栓塞化疗 (TACE)的同时经膈下动脉注入进口碘化油观察碘油在肝癌组织中的聚集情况。结果 :10 4例中膈下动脉的影像发生率为 10 0 %。经膈下动脉栓塞后 6 9.2 %的患者癌体组织中出现新的碘油聚集灶。结论 :肝癌经 TACE治疗的同时行膈下动脉栓塞可增强癌体组织中的碘油填塞效果 ,提高 TACE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容易发生肝内转移,所以能得到根治性切除的病例不多。而仅作姑息性切除的病人其疗效不佳,中位生存期只有6个月左右,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注射碘油抗癌药悬剂栓塞化疗(LP-TAE)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姑息性手术切除术的疗效。1 一般资料从1990年12月至1994年10月间收治81例原发性肝癌,均在我院做姑息性切除术。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膈下动脉灌注化学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怀疑有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病例进行膈下动脉造影,确诊者给与超选择性化学栓塞治疗.结果 29例32例次证实膈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这些病灶都位于肝脏上部或靠近肝脏边缘.造影表现为膈下动脉及分支增粗、肿瘤染色、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等.化学栓塞成功率100%,肝肿瘤被碘油完全充填占93.7%,其余则大部分充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尽早发现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提高肝癌介入疗效的关键,超选择性膈下动脉化学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以碘油作为一个载体与抗癌药物混合成乳剂对肿瘤进行栓塞,有缓释化疗药物和栓塞的双重作用。笔者对100例肝癌患者行碘油动脉栓塞治疗后的CT检查碘油的沉积量与疗效及甲胎蛋白指数变化的相关关系作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侧支形成原因和膈下动脉供血病灶的分布范围,探讨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中的价值。方法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胃癌肝转移5例,术前行CT或MR I平扫,术中发现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灌注化疗药,注入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并摄肝区碘油平片。结果膈下动脉造影显示接受膈下动脉供血的肝内病灶沿膈下动脉走行分布,供血以右膈下动脉为主,病灶多发,多数与其他动脉支同时供养肿瘤组织。注入碘油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原发于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是促使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方法,收到较好效果,成为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资料老年人原发性肝癌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60-74岁,平均67±3.8岁,所有患者均按1977年全国肝癌诊断标准诊断。方法按照Sdi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腹腔或肝总动脉造影,观察肿瘤类型及血液供给情况,然后选择插管进行化疗和栓塞。采用四联,5-Fu0.75-100mg、丝裂霉素20mg、阿霉素或表阿霉素30-50mg,加入40%国产碘化油10ml内,充分抽血吸成混合悬乳剂,最后…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治疗 ,有肯定的疗效 ,又能提供再手术机会 ,我科于 1996年已开展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工作 ,本文着重介绍其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经临床 (CT或 B超 )或病理活检诊断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5 6例 ,其中男 44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42 .3岁。 AFP均大于 40 0μg/ L。1.2 方法 :在 CT引导下采用 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或其分支灌注化疗药物 ,并注入栓塞剂。化疗药物为表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和 5 - FU;栓塞剂选用碘油。 4周 1次 ,3次为一个疗程。2 护理2 …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产生、来源与肿瘤位置,肝动脉闭塞与否的关糸,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对疑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60例肝癌(肝总动脉段闭塞18例,肝固有动脉段闭塞26例,肝动脉正常16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选择膈动脉、肾动脉、肋间动脉、内乳动脉造影。对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结果 共发现26例,28支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其中膈动脉11例,异位右膈动脉6例,肋间动脉4例,内乳动脉3例,肾上腺动脉2例,网膜动脉动2例。对已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后,全部病例病灶内碘药沉积好,AFP下降。结论 肿瘤侵犯包膜,粘连或累及邻近组织是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基础。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来源与肿瘤位置关系密切,与肝动脉闭塞与否无关。对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选择性化疗栓塞可使癌灶获得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因素,最佳发挥导管动脉栓塞(TAE)的效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导管动脉介入治疗,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使用药物碘油混悬及明胶海绵粒栓塞靶动脉。结果 肝区病灶碘油完全充填,出现坏死萎缩者,生存期较长。碘油大部分或部分充填病灶者,生存期较碘油完全充填为短。病灶内仅见少量碘油者,生存期最短。本组病例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18.4%。结论 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选择肝段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5F导管或加用3F同轴导管插至肝段动脉或亚肝段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再行碘油药物乳剂或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本组59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其中3例行1~2次动脉插管后由外科手术切除,其余随访6月~5年、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28.8%、5.9%。结论: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病灶局限的原发性肝癌效果比较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观察100~300μm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否可靠安全,评价其疗效。对70例经股动脉插管,选择肝动脉和肠系膜动脉造影,再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采用表柔比星和碘油混悬液联合微球栓塞肿瘤,观察其手术效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和初步短期疗效评价。在肝癌化疗栓塞治疗手术中,应用100~300μm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安全的、可靠的,近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联合碘油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共行102次介入治疗。结果显效15.4%(8/52),有效53.8%(28/52),稳定30.8%(16/52)。生存期显著提高,12个月以上生存率达69.2%(36/52)。结论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