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RX  Kang MF  Chen MR 《中国针灸》2011,31(2):134-138
从<内经>对腧穴的原始定义与定位方法及热敏灸临床证据入手,论述腧穴"敏化状态说".腧穴具有状态之别,即"静息"与"敏化"两种功能状态,敏化态腧穴是疾痛在体表的反应部位,也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针灸部位,即腧穴是与疾病过程相关的体表特定的敏感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较佳功能.因敏化态腧穴具有动态变异性,临床上只能应用<内经>中粗定位与细定位(探感定位)的二步定位法才能准确定位,而不能仅仅依靠骨度分寸定位或体表标志定位的一步到位法.腧穴的本质属性具有功能状态之别,而不仅仅是固定部位之别.  相似文献   

2.
正《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强调经络腧穴诊察是针灸临床诊疗的第一步。但现在针刺时多以腧穴标准定位为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针灸疗效。笔者在医教研工作中关注经络腧穴诊察的理论及实践,在此以腧穴诊察为重点,浅谈体会。1腧穴内涵,是病理状态下动态变化的立体结构;腧穴定位,应依据标准定位结合诊察所得而确定业界对腧穴内涵具有共识性,即气血输注之处、病症反应点、治疗刺激点,但临床及科研中常忽略其"病  相似文献   

3.
腧穴之名,皆有所本,命名之由,皆有所因。探析腧穴之名,方可深层次理解腧穴之定位、功效以及特性。从穴名角度,多层次的释义手太阴经各穴的临床意义,剖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深入透彻地理解腧穴之本义,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3-2226
目的:介绍近年来腧穴定位方法和工具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取穴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上1995—2014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结论:使用腧穴二步定位法定位结合杨甲三取穴法准确便捷,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大鼠神阙穴的定位方式为例,初步分析了大鼠腧穴定位的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发现,导致实验动物腧穴定位缺乏统一标准的原因可能与动物与人的组织结构存在差异有关,难以依据比较解剖学投射确定腧穴位置。现在使用的定位标准,也因大多为平面图甚至干脆无图而难以精确定位。中兽医研究腧穴的目的并不是为动物实验而设,很多结论无法推广。尽管模糊性本身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特性之一,腧穴实质的研究也确实缺乏共性规律,运用单一手段难以实现实验动物腧穴定位。因此,为求实验的研究性,宜综合运用放射追踪染色、脑科学定位、红外线、良导络和高导声、离子浓度和胶原蛋白量的对比及热力信号等现代理论技术辅助定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国家腧穴定位标准1990年版《经穴部位》(GB12346-90)和2006年版《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进行对比研究。方法:结合现代解剖学、古代文献记载及临床经验,从骨度分寸法和腧穴定位两大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结果:对国家腧穴定位标准1990年版《经穴部位》(GB12346-90)和2006年版《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中的不同之处提出了一些看法。结论:国家腧穴定位标准2006年版《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相较于1990年版《经穴部位》(GB12346-90)来说,进一步促进了针灸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正>百会穴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之上。其不但是临床常用之要穴,且为头部腧穴定位的基准穴,故其定位尤其重要。虽然关于百会穴的定位取穴,《腧穴学》述之甚详,但笔者仍发现不少临床医师定取百会穴时往往出错,位置前移。故不揣简陋,对百会穴的定位取穴作一探讨,望高明者正之。1与发际的关系所谓发际是指头发生长的边缘部位,其位于面额者称为前发际,位于项部者称为后发际。古人很早就将发际作为临床定位的体表标志,《灵枢·骨度》:"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图桩记忆术对经络腧穴名称和定位记忆的影响,对比分析图桩记忆术与传统记忆方法的记忆效率差异。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被试学生随机分为图桩记忆组30例、歌诀记忆组30例和机械记忆组30例。进行3次实验,分别运用各组的记忆方法记忆十四经的腧穴名称和定位,对比分析3组的记忆保持量和遗忘率,并且调查3组的记忆感受。结果除手太阴肺经腧穴名称,图桩记忆组的腧穴名称和定位记忆保持量均显著高于歌诀记忆组和机械记忆组(P<0.01);图桩记忆组的腧穴名称记忆遗忘率均显著低于歌诀记忆组和机械记忆组(P<0.01);图桩记忆术在记忆感受调查中得到较好的评价。结论图桩记忆术对于腧穴名称和定位的记忆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向学生们推广。  相似文献   

9.
腧穴的准确定位,依赖于腧穴的定位方法。目前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然而,由于定位方法中“寸”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具有精确性,且此一寸不等于彼一寸,只能局部应用,不可以相互移易,这就为腧穴的准确量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使对腧穴位置的描述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各种腧穴的定位方法必须尽量满足于各个腧穴的量取;而腧穴的位置所在,也应该用最准确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以便尽可能地运用腧穴的定位方法来量取穴位。笔者在课堂教学或临床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徐平  张潮  虎力 《中医药学刊》2010,(7):1543-1545
从解剖学知识、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部分腧穴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腧穴的最新标准化定位与常用腧穴学类教材/专著/标准的不同点,认为更多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引入可以使腧穴定位更为严谨,骨度分寸和部分腧穴定位的变化有待进一步探讨,而手指同身寸法的弱化可被视作弃用该法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赵云龙 《光明中医》2014,(10):2218-2219
《经络与腧穴》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而腧穴定位是指向临床技能的关键环节,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针灸的疗效,所以应重视腧穴定位技能训练。笔者介绍了腧穴定位练习的4种方法,并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腧穴定位描述方法探讨——与六版《腧穴学》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伟  胡志强 《中国针灸》2002,22(2):110-112
对现行腧穴定位描述方法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腧穴定位的文字描述应简练,准确,腧穴度量方式,体位描述体例应一致;针刺操作体位当以临床实际应用为准;腧穴定位连线的设定,应用需合理,准确无误;为了便于腧穴的度量,记忆,使概念清晰,可引入“基点”“基线”概念。对某些腧穴定位常用专用术语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李永春 《河南中医》2016,(4):699-700
传统腧穴定位训练模式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厌倦情绪,训练往往流于形式;逐经点穴的训练模式,仅仅练习了穴位的具体定位,对理论课中腧穴的其他内容,如腧穴的功用,特定穴类属却无法涵盖,内容较为单薄;另外这种点穴方式仅重视了腧穴间的纵向联系,而缺乏腧穴间横向的比较与总结,不利于学生对腧穴的深入了解。功用与定位相结合的腧穴定位训练模式将常用腧穴大概分为以下几类:调理五脏类腧穴,调理六腑类腧穴,祛风穴,清热穴,祛湿化痰穴,理血穴,开窍醒神穴,回阳固脱穴,保健穴,调神穴,明眼目穴,聪耳窍穴,通鼻窍穴,利咽喉穴。功用与定位相结合的腧穴定位训练模式的优势:将腧穴进行系统分类,是对腧穴理论的一次横向总结;同类腧穴间可以再比较其异同,以加深学生对腧穴功用的认识深度;各类腧穴间多有重复,可反复点穴加深印象;为《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定位研究相关文献,发现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法将是今后主要的人体腧穴定位方法;人体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动物腧穴定位的研究今后需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从腧穴定位而言,《针灸大成》中内关穴定位与现代《经络腧穴学》教材所述一致;从刺灸方法而言,《针灸大成》记载为灸三壮,针刺深度三分或一寸二分,现代研究已证实其均为内关穴针刺的有效深度,而补泻手法不同,可出现催吐和止吐的不同作用,体现出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临床应用而言,《针灸大成》中所记载的内关穴主治范围主要涉及痛证、情志、脾胃、肛肠、五官、肢体、妇科等方面疾患,其中以痛证、情志、脾胃这三方面疾患运用最为广泛,痛证配穴多以循经取穴配合辨证取穴为主,情志疾患多配合心经之神门、通里和背腧穴之心俞,脾胃疾患多配合脾经之公孙、胃经之足三里。  相似文献   

16.
南宋王执中精通医理,喜收集验方,他在任官之暇,采用较科学的编写结构,修正和丰富了腧穴治疗内容,旁征博引并附录病案类撰成了《针灸资生经》,此书承《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之先,启《普济方·针灸门》之后,收录的灸疗法众多,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此外,本书收录的验案数量更是针灸古籍之最,故其学术价值自不待言。美中不足的是,王氏在考订腧穴过程中,忽略了各针灸医家的临床经验各异和对人体结构认识不同的特点,出现部分腧穴定位和主治不匹配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腧穴的原始概念文献记载探讨阿是之法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阐明阿是之法的精髓是以患者对力的敏感为标准来定位腧穴。热敏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则说明热敏灸探感定位是以出现热敏灸感为标准来判定腧穴。两者虽均以患者感觉为标准,但热敏灸探感定位是从另一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来定位腧穴。认为热敏灸探感定位是阿是之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京医学院仿宋针灸铜人与现行《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经穴定位有多处差异,笔者选择足阳明胃经面部循行线及腹部水道、归来、气冲三穴间距,两处定位差异进行分析,试图说明从《针灸甲乙经》到《经络腧穴学》教材,由于受到"以经统穴"思想的影响,而对足阳明胃经"下交承浆"的理解产生差异;由于对古籍中骨度分寸理解的不同,致使水道、归来、气冲三穴定位不同,如此仅举经穴定位演变之一隅,肃清经络、腧穴的源流及传承过程中的演变,希望有助于医者对古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针灸教材中介绍的4种腧穴定位方法,结合临床医师取穴现状,发现各种取穴方法均存在偏差,腧穴定位的准确性不容乐观;并介绍了一种利用松紧带进行腧穴定位的方法;认为只有遵循取穴原则,规范取穴方法,才可提高取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正八邪是位于上肢的常用经外奇穴,杨甲三《腧穴学》[1]记载取该穴时"微握拳,于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取穴。左右共八穴",其后针灸论著多以"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为八邪穴之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2]公布了八邪的标准定位,即"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