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收缩期室早是指宽大畸形室早的QRS波落在心动周期的QT间期内(心室收缩期),该室早的联律间期一定很短。室早是起源于心室的一次异位电活动,其起始50ms后(兴奋与收缩的耦联间期)将触发心室肌的收缩。而收缩期室早触发心室收缩时,心室正处于前面窦性心律的收缩末期,  相似文献   

2.
Q—T间期是指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总时限,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受心率影响较大。迄今为止,人们对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而对短Q—T间期的认识仅始于2000年,由Gussak等人提出。按有无明确原因,短Q—T间期可分为继发性短Q—T间期和特发性短Q—T间期。前者指短Q—T间期有明确的原因,如发热、低氧血症、低血钾、高血钙、交感神经兴奋等,  相似文献   

3.
早搏QRS波正常化(简称早搏QRS正常化),是指伴有束支阻滞(BBB)或WPW综合征者在并发室上性或室性早搏(室早)时,早搏QRS形状与时间反趋于正常。即基本心律QRS波宽,早搏QRS波窄的矛盾现象。 一、窦性(或室上性,下略)心律伴BBB时并发早搏QRS正常化 1、窦-室室性融合波(VF):源于患侧束支同侧的舒张晚期室早与窦性经健侧束支下传共同激动心室。  相似文献   

4.
在心电图中,Q-T间期是指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之间的距离,代表心室的除极和随后复极的时间之和,等于心室肌细胞的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因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常常结合R-R间期对Q-T间期进行校正,校正后的Q-T间期称为Q-TC.很多药物会引起Q-T间期的改变,本文将选取几类常见的影响Q-T间期的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Smirk最早提出了R on T型室早的概念(R Waves Interrupting T Waves),并认为,一定情况时,R on T型室早可诱发室速/室颤(VT/VF)。其后,不少学者将R on T型室早视为VT/VF的预警指标。[定义及心电图表现] R on T型室早是指室早的QRS波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之上,当基础心搏伴QTc延长时可能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QTc正常时可能引发多形性室速。当诱发VT/VF的R on T型室早的联律间期≤300ms时,称为极短联律间期的室早诱发了室颤,属于特发性室颤。[发生机制] R on T型室早的形成及能否诱发  相似文献   

6.
<正>与上述情况相反,当室早的联律间期较长(如左图的640ms),使该室早落在心室的舒张期,其距前面的T波也很远,该室早称为舒张期室早。同样,室早起始50ms后将触发一次心室收缩,因舒张期室早触发的心室收缩处在心室舒张的中期靠后,换言之,等容舒张期,快速和缓慢充盈期已结束,绝大多数的跨二尖瓣血流此时已回到左室,可以被触发的心室收缩把左室已充  相似文献   

7.
4.QT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电生理异常。QT间期代表心室收缩期的时间,QT间期延长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间期可根据常规记录心电图的QRS起点到T波终点而确定。心电图中出现明显的U波其意义尚有争议,可能与除极后的心室有关,并使QT间期的测定发生困难。多数专家同意取T波和U波之间的最低点作为QT间期的终点。  相似文献   

8.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 ,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的发生原理主要有以下4种 :①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②激动折返 ;③并行心律 ;④触发活动。早搏的发生是由神经反射所引起的 ,特别是通过胃肠道的感受器所激发的神经反射更为常见。早搏主要通过下列 3个方面来影响心脏功能①期前性 ;②异位激动性 ;③异位激动时传导系统及原来节奏点 (窦房结 )有影响 (干扰现象 )。根据异位节奏点部位的不同 ,可将早搏分为房性 ,房室交接性及室性 3种 ,其中以室早常见。室早 ,由于它使心肌在未能充盈足够的血液时就进行收缩。所以心室较正常排血量少。因而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右心室起搏患者的心室间及心室内非同步收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22例,分为右心室起搏组与对照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得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及右心室侧壁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等收缩期同步性指标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以及运动速度峰值。结果右心室起搏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可测得的组织多普勒参数左心室壁12个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188.3±46.0)ms比(142.6±33.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心室起搏组存在左心室壁收缩的延迟。但有关左心室壁12个节段内运动同步性的参数,左心室壁12个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的标准差[(29.9±18.7)ms比(30.3±20.3)ms]及左心室壁12个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值[(95.6±60.4)ms比(90.0±58.3)m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右心室心尖起搏致QRS波增宽,可造成心室间收缩不同步,但不一定会造成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10.
任珍  秦桂萍  祁欣 《心脏杂志》2003,15(5):393-393
本文报告 1例预激综合征 (WPW)时出现间位性室性早搏 (室早 ) ,而导致连续发生房室折返搏动。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0岁。以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而来院检查 ,患者所带资料可见典型 B型 WPW和室上速。来院就诊时心电图特点 :P波为窦性 ,P- P间期0 .76 s,心率 78min- 1 ,P- R间期 0 .10 s。 导联 QRS波群时限 0 .12 s,在 QRS波群起始可见粗钝的预激波可确定为典型 WPW。图中有 1个 QRS波群宽大畸形提前出现前无 P波 ,为典型室早。经测量 P- P间期 ,在室早 T波顶峰落一窦性P波 ,该窦性 P波下传心室形成间位性室早…  相似文献   

11.
正本图系上图同一患者的心电图,只是此处显示的是一个长联律间期室早(室早B)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该室早落在前窦性心律的T波之后,故室早B属于一次舒张期室早。因心脏在前次QT间期结束后已进入舒张期,心室已从原来的收缩状态变为舒张状态,使T波之后的心室舒张形成一个类似"负压回抽"作用,使左房平均压高于左室舒张压,血流则从压力高的左房向压力低的左室回流而形成快速及缓慢的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性 ,5 4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V1呈rS ,V6呈R型 ,顶峰有切迹 ) ,为左束支传导阻滞。Ⅱ导联为连续记录 ,第 1行第 4、6 ,第 3行和第 5行的第 3个QRS波提早 ,宽大畸形 ,联律间期相等 ,为室性早搏 ,早搏在V1呈rS、V6呈R型有切迹。第 1行 2个室早后均有完全代偿间歇。有趣的是第 3、5行的室早为插入性 (早搏前后RR间距与窦性RR间距相等 ) ,而其后QRS波却正常化 ,QRS为 0 0 8s,顶尖。正常化心搏上的T波和基本心律T波不同 ,一个直立 ,另个负正双相。附图 说明见文内   讨论 本例室早…  相似文献   

13.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 (VT)是指异位搏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 ,QRS波增宽至少连续 3次 ,如为顺序刺激后发生则至少连续 6次 ,心率在 10 0~ 2 5 0次 / min。VT是一种危重急症 ,由于心率快 ,心肌收缩期与舒张期缩短 (舒张期缩短更为显著 ) ,同时由于搏动起源于心室 ,心肌收缩不协调 ,搏血量显著减少 ,造成惊厥 (心脑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决定于心室率快慢和心脏起搏点高低 (反映在心电图 QRS波延长程度 )。VT的病因极为复杂 ,常见的有心肌炎 ,心肌病 ,各种严重感染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药物中毒 ,缺…  相似文献   

14.
正常心电图(ECG)的一个心动周期是由除极和复极二个基本过程组成。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QRS波群结束至T或U波结束代表心室复极。心室复极波段包括J波、ST段、T波和U波。最近有关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对心室复极波段的离子和细胞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5.
短QT间期与短QT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QT间期指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是心室电兴奋过程的标志.QT间期受心率影响大,生理状态下,心率快时QT间期短,心率慢时QT间期长.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44~0.32 s.影响心室电兴奋过程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均可引起QT间期缩短.短QT指QT间期短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32岁。临床诊断为预激综合征(A型)。心电图示:主导节律是窦性,心率94次/min,P-R=80ms,QRS=120ms,QT=360ms。QRS起始有预激波,为不全性预激综合征。提早的QRS与窦性QRS形态相似,联律间期不等,第2个早搏距T波顶峰仅有0.04s,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提示室早,早搏的主波方向在Ⅰ导联向下,Ⅱ、Ⅲ、aVF、V_1-V_6导联中向上,推测早搏起自左室后上部。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不全性预激综合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17岁。图示窦性心律显著不齐,伴有频发早搏,有时呈二联律。并示:①多数早搏的R波前后有逆行P波,P波为交接性早搏即下传心室又逆传心房;②早搏的R波前后无逆行P波,为交接性逸搏只下传心室而未逆传心房,③仅有逆行P波而无R波,为交接性期前收缩(PJS)只逆行传至心房,未下传心室;④偶有窦性P波后无QRS波跟随为隐匿性交接性早搏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频发的PJS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未下传心室或未传至心房或隐匿发生,有时呈二联律,偶呈间位性,交接性逸搏。  相似文献   

18.
P—R段大致相当于心房激动通过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所需的总时间。P—R段的测量自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正常值为0.06—0.14s,主要反映激动在房室结内的传导,其正常值与年龄、心率有关,儿童及心率增快者相应缩短,心率缓慢者相应延长。本文就P—R段的几种表现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是指QRS波起始部至T波终末部的时间间隔,反映心室的电节律间期,代表心室收缩期的电活动时间,是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的总时程。其改变主要与心室复极化过程有关。以往对于Q-T间期延长较为关注,对Q-T间期缩短未予重视。近年来,临床上逐渐认识到Q-T间期延长和缩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分析中,判定房室间的传导关系(含室一房逆传,下同),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易使人困惑的。心房活动有P波提示,至于是否清晰可辨、是否存在或埋于QRS—T波群中而不显现,则是另一个问题。QRS—T波群电压较P波大,易于识别。通常12导联同步记录情况下不难找出P波、QRS—T波群特征。P波和QRS—T波群分别代表心房和心室的活动。P波是否下传引发QRS—T波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