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检测肝刺激因子(HSS)对人肝癌细胞EGFR/D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双参数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肝癌细胞EGFR/DNA的表达.结果 HSS下调肝癌细胞DNA表达,随时间延长下调程度逐渐增加,至24 h时DNA表达显著下降(P<0.05);HSS迅速下调EGFR表达,作用12 h即呈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 EGFR/DNA表达的变化可能是HSS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肝癌细胞EGFR/D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参数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 EGF短时间内上调肝癌细胞EGFR及DNA表达,随时间延长表现出下调作用。两种相对立的作用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EGFR表达的变化可能是EGF对肝癌细胞表现出两种相对立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刺激物(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培养人肝癌细胞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以此为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SS作用不同时间后,对无血清培养人肝癌细胞诱导凋亡比率的影响,并观察HSS对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HSS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细胞凋亡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HSS作用于常规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细胞P53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HSS对无血清培养人肝癌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HSS促进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刺激物(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培养人肝癌细胞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以此为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SS作用不同时间后,对无血清培养人肝癌细胞诱导凋亡比率的影响,并观察HSS对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HSS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细胞凋亡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HSS作用于常规培养的人肝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HSS对无血清培养人肝癌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肝癌细胞EGFR/D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参数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结果EGF短时间内上调肝癌细胞EGFR及DNA表达,随时间延长表现出下调作用.两种相对立的作用呈时间依赖性. 结论EGFR表达的变化可能是EGF对肝癌细胞表现出两种相对立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与肿瘤细胞B7- 1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 ,探讨肿瘤细胞辐照后免疫原性增强的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研究在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SMMC - 772肝癌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内SMMC - 772细胞B7- 1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用3H -TdR释放法测定照射和未照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未照射和经 10、2 0、30Gy照射的人肝癌细胞不表达B7- 1分子。经 40、5 0、6 0Gy剂量照射后 ,SMMC - 772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最高达 6 6 .8± 1.3% ,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表达时间的高峰在照射后培养 72h时 ,最低在照射后培养 2 4h时 (P <0 .0 5 )。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B7- 1分子的SMMC - 72肝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 ,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未照射组 (P <0 .0 1)。结论 γ射线可诱导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7.
AFP mRNA检测外周血游离癌细胞预测肝癌微转移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表达与其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技术检测 10 2例原发性肝癌、2 2例非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 ,6 4例慢性乙型肝炎、35例肝硬化和 4 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表达水平。结果 AFPmRNA在健康献血员、非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为阴性 ;在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FPmRNA的检出率 (5 6 86 % ,5 8/ 10 2 )明显高于肝硬化组 (8 5 7% ,3/ 35 ,P <0 0 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AFP浓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巢式RT -PCR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是一种早期发现肝细胞癌血道播散的可靠而又敏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的BEL-7402肝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鉴定后的Flag-HSS-pcDNA3.0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进行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通过real-time PCR、 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HSS 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证实HSS基因能在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系中表达,并定位于线粒体中。同时发现在稳定转染细胞中HS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也均高于野生型BEL-7402细胞。结论 目前已成功构建稳定转染HSS的BEL-7402肝癌细胞系。为深入研究HSS的生理功能提供实验工具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微RNA-544(microRNA-544,miR-54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克隆形成及成球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PCR法检测二乙基亚硝胺(DEN)造模的大鼠肝组织和人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成球培养后肝癌干细胞球中miR-544的表达;肝癌细胞株Hep3B转染miR-544mimic或miR-544 inhibitor后,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碘化丙啶(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肝癌细胞转染miR-544mimic后成球培养观察细胞形成肿瘤干细胞球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544在DEN造模大鼠肝组织及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较未造模大鼠肝组织(P<0.05)和癌旁组织(P<0.01)下调.过表达miR-544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0.05,P<0.01)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P<0.05),并促进细胞凋亡(48 h和72 h,P<0.01);而在肝癌细胞中抑制miR-544的作用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P<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在富集肝癌干细胞的成球培养中,miR-544的表达下调(P<0.05);而过表达miR-544可抑制肝癌细胞形成干细胞球(P<0.05).结论 MiR-54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提示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肝癌模型Wistar大鼠肝静脉阻断后肝癌及癌周组织、邻近肝叶、肺组织粘附分子 1 (ICAM 1 )的表达变化 ,采用免疫测定法观察血浆中ICAM 1的变化 ,以探讨肝静脉阻断对肝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发现 :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组织ICAM 1的表达率为 1 8.8% ( 9/4 8) ,较对照组 ( 6 6 .7% ,8/1 2 )明显下调(P <0 .0 1 ) ;癌周组织ICAM 1的阳性表达率为 33.3% ( 1 6 /4 8) ,肝左中叶ICAM 1的阳性表达率为 39.6 % ( 1 9/4 8) ,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差异 ,而肺组织ICAM 1的表达率为 70 .8% ( 34 /4 8) ,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5 .0 % ,3/1 2 ) ,P <0 .0 5 )。肝静脉阻断后血浆ICAM 1含量明显高于肝静脉阻断前 (P <0 .0 1 ) ,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浆ICAM 1含量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肝癌肝静脉阻断可促进癌细胞向远隔器官 (肺组织 )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编码Notch 1胞內域(NICD)转染人舌麟状细胞癌(舌麟癌)Tca8113细胞,探讨Notch 1在Tca8113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编码NICD的pRAMIC-IRES2-EGFP目的质粒和pIRES2-EGFP对照质粒分别转染人舌麟癌Tca8113细胞,实验分为目的质粒pRAMIC-IRES2-EGFP转染组、对照质粒pIRES2-EGFP转染组和非转染组。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中Notch 1mRNA及蛋白和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转染后,与非转染组和对照质粒pIRES2-EGFP转染组比较,pRAMIC-IRES2-EGFP目的质粒转染组Notch 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非转染组比较,对照质粒pIRES2-EGFR转染组Notch 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 1对舌麟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可能与EGFR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技术靶向抑制生存素(survivin)基因,研究其对肝癌 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ASODN)促进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survivin-ASODN序列(FAM荧光素标记)。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用浓度为100、200、300、400和600 nmol?L-1 survivin-ASODN转染SMMC-7721细胞(ASODN转染组),并设空白对照组、空脂质体对照组 和正义寡核苷酸(SODN)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survivin-ASODN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24、48和72 h后SMMC-7721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各对照组比较,荧光素标记的ASODN转染SMMC-7721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作用48 h后,ASODN转染组细胞在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G2/M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细胞被阻滞于G2/M期。与各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SODN转染组SMMC-7721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 0.05)。结论:survivin-ASODN通过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改变细胞周期进程等机制促进SMMC-7721细胞凋亡,并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EGFR基因shRNA,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HCC-97H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GFR和p-EGFR的表达;细胞划痕、Transwell检测MHCC-97H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转染EGFR shRNA组EGFR和p-EGFR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减弱(P<0.05).结论 干扰EGFR可降低MHCC-97H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其远处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脾消积汤含药血浆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脾消积汤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以健脾消积汤、生理盐水灌胃后,获取其血浆.以10%、15%、20%健脾消积汤组大鼠血浆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含药血浆组),同时以等浓度的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浆处理HepG2细胞(空白血浆组).两组细胞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以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两组大鼠15%血浆作用于肝癌HepG2 48 h后,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空白血浆组及含药血浆组的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20%含药血浆组在48 h的A值均低于相对应浓度的空白血浆组(P<0.05);含药血浆组仅于48 h时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0,但各组间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浆组HepG2的迁移细胞数少于空白血浆组(P<0.05).含药血浆组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血浆组(P<0.05),且TGF-β1的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所下调.结论 健脾消积汤含药血浆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股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7.04%)高于对照组(64.7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9.308,对照组:t=9.885,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5.334,P<0.05)。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增加(观察组:t=26.566,对照组:t=13.591,P<0.05);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t=7.71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增加(观察组:t=16.517,对照组:t=7.718,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t=10.805,P<0.05)。结论: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显著,镇痛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剂量照射(LDR)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增殖、细胞周期及其相关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低剂量辐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HCT-8,分为7个实验组:假照组(0 mGy),25、50、75、100和200 mGy低剂量X线照射组和1 000 mGy高剂量X线照射组。照射后用细胞计数法及噻唑蓝比色(MTT)检测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中G0/G1、S、G2/M期的比例。应用蛋白法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及相关信号蛋白(共9个蛋白)的表达。结果:经细胞计数及MTT实验证实,25、50、75、100和200 mGy低剂量辐射组HCT-8细胞增殖率与假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假照组比较,75 mGy低剂量辐射12和24 h后,HCT-8细胞 G0/G1期比例增高(P>0.05),S期比例显著降低(P<0.05);G2/M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48 h后G0/G1、S及G2/M期HCT-8细胞比例与假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蛋白分析检测,低剂量辐射后HCT-8细胞中Akt、PCNA、P27、CDK2、cyclin E、EGFR、ERK1/2、p-ERK、p-GSK-3α/β等 9种蛋白表达量均较假照组降低。结论:低剂量辐射对HCT-8细胞增殖无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抑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D畔乳糖胺(D-GL)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FHF)模型,并观察了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对大鼠FHF的救治效果.结果表明:D-GL诱发Wistar大鼠FHF的最适剂量为1.6g/kg;大鼠中毒后20h经腹腔注射HSS(总蛋白量为26mg)或生理盐水4ml,治疗组(n=12)大鼠2周存活率为33.3%,与对照组(0,n=12)相差显著(P<0.05)。提示人胎HSS可有效地提高FHF大鼠的存活率,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F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内膜组织ER、PR及对Ang-2的影响。方法:7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5mg,于月经第17天开始服药,睡前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不服用药物。3个月后两组患者同时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切片检测。结果:非司酮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ER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表达有所上升(P〉0.05),组间对照ER的阳性表达(++)差异(P〈0.01);治疗组PR的表达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表达有所上升(P〉0.05),组间对照PR的阳性表达(+、++)差异(P〈0.01);治疗组Ang-2的表达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对照Ang-2的阳性表达(++)差异(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组织中PR减少,ER无明显变化,证实了米非司酮具有抗孕酮作用。同时能抑制肌瘤细胞Ang-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苏宏  叶江琳  刘慧  梁晓海 《重庆医学》2012,41(25):2616-2618,2564
目的探讨参芪化淤方对H22肝癌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22肝癌荷瘤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参芪化淤方高、中、低剂量组,环磷酰胺(CTX)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参芪化淤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0.4mL参芪化淤方(低剂量组:1.04g/mL,中剂量组:2.08g/mL,高剂量组:4.16g/mL)灌胃,CTX对照组予以0.2mL CTX溶液(小鼠给药剂量为20mg.kg-1.d-1)腹腔注射,模型组予以0.4m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14d。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sur-vivin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脾、胸腺指数及肿瘤抑制率。结果参芪化淤方高、中、低剂量对小鼠的脾及胸腺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升高小鼠的脾、胸腺指数。其中低剂量组与CTX对照组对脾及胸腺的保护作用相当,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高剂量组对脾及胸腺的保护作用更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化淤方中、高剂量组对H22型肝癌小鼠肿瘤抑制作用明显(P<0.01),低剂量组和CTX对照组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参芪化淤方高、中、低剂量组都能降低H22肝癌荷瘤小鼠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CTX对照组及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参芪化淤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能保护小鼠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