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泻灸敷脐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泻灸贴敷神阙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灸敷脐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安全、疗效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山莨菪碱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世界上任何地区小儿大部分都感染过轮状病毒,严重地影响小儿健康,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6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我科对2002年9月-2003年9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46例,采用灌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耳穴压籽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方法 6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予中药敷脐配合耳穴压籽治疗,疗程7~14d。观察患儿症状及大便情况。结果治愈48例,好转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的48例患儿随访2个月未再复发。结论中药敷脐配合耳穴压籽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腹泻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感染性腹泻病 (Infectiousdiarrhealdiseases)是一组多种病原体引起腹泻为主症的疾病 ,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WHO把感染性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我国历来对腹泻病的控制非常重视 ,制定了全国腹泻病控制规划 ,使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一、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O157H7 出血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真菌性肠炎等。二、病毒性轮状病毒肠炎、诺沃克病毒肠炎、肠腺病毒肠炎、嵌杯状病毒肠炎、星状病毒肠炎、小园形病毒肠炎等…  相似文献   

6.
抗轮状病毒牛初乳抑制肠道轮状病毒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应用抗轮状病毒免疫牛初乳,对43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了治疗,同时对37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给予思密达治疗作了对照,以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大便排毒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初乳治疗组72小时止泻的总有效率为91%,大便病毒抗原转阴率为89%;而思密达组总有效率为41%,经治疗72小时腹泻仍不止22例,占59%,72小时大便病毒抗原仍阳性为61%。表明抗轮状病毒免疫牛初乳能有效地发挥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2乙酰巯基甲基-1氧-3苯基丙基甘氨酸苄酯(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非感染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二组:试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5mg/(kg.d),3次/d,口服;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岐片(1片/次,3次/d),共治疗3d。结果试验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7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0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可有效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8岁以下重度营养不良儿感染性腹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21例,死亡16例,病死率76.19%,并对营养不良感染性腹泻与MOF 的关系和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21例患儿中,男12例,女9例;其中新生儿3例,~6个月9例,~1岁4例,~3岁5例营养不良的诊断与分度以实用儿科学为标准,MOF 以胡氏所提供的标准进行诊断。全部病例均为重度营养不良伴感染性腹泻,计有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4例,菌痢3例,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炎各1例,病因未明的迁延性肠炎2例;腹泻次数多少不等,性状不一;体温>39℃6  相似文献   

9.
新鱼腥草素钠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腹泻或称轮状病毒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科2004年10~12月使用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补液治疗秋季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感染性腹泻患儿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门诊及病房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6个月~5岁。病毒性肠炎66例,男36例,女30例;细菌性肠炎84例,男50例,女34例。将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方保留灌肠,每日1次,共用5 d;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剂,疗程同治疗1组;对照组仅口服蒙脱石散剂。观察治疗前、治疗3 d及5 d CRP水平的变化,并追踪随访至15 d。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肠炎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肠炎组(P<0.01)。治疗前,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CPR水平与各自治疗前比较CP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治疗2组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1,0.05)。结论检测CRP有助于细菌性肠炎与病毒性肠炎的鉴别;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降低感染性腹泻患儿CRP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感染性腹泻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而导致的腹泻,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按病理生理学将其分为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按感染病原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真菌性腹泻及特殊病原感染引起的腹泻。了解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对腹泻病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腹泻病403例病原学检测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03例儿童细菌性肠炎患儿的病原学、药敏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从82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惠儿粪便中共分离出致泻病原菌403株。其中志贺菌属313株,检出率为38%;沙门菌属35株,检出率4.2%;弧菌属30株,检出率3.6%;气单胞菌属10株,检出率1.2%;类志贺邻单胞菌属ll株,检出率1.4%;侵袭性大肠杆菌5株,检出率0.6%。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显示,头孢曲松钠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病的高敏感性药物。结论 志贺菌为陕西地区主要的腹泻病原菌,占总菌株78%;头孢三代药物为当今小儿临床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急性感染性腹泻儿血清一氧化氮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透射比浊法对56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清NO和IgE、IgA、IgM水平的测定。结果: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且NO水平与病情的危重程度有关;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水平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感染性腹泻的IgG、IgA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有关;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NO与IgG、IgA、IgM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NO、IgG、IgA、IgM与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RV肠炎65例。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先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0.5 h后,再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对照组仅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二组均于空腹状态喂服药物,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症状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3.57±1.12)d,大便性状改变(3.48±0.85)d,治疗组72 h总有效率为90.69%,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腹泻病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脐炎与脐部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脐炎为新生儿常见感染,多由于脐残端污染所致,且与脐部先天畸形关系密切。本文就二者关系加以讨论。临床资料本组新生儿脐部畸形共131例,男74例,女57例,就诊日龄2~32天,早产儿2例,母孕期经过良好。脐部畸形包括脐茸52例,脐窦46例,脐肠疾23例,脐尿管疾10例,123例(93.89%)有脐部感染或反复感梁史,其中10例形成腹壁脓肿,均有腹膜炎症状。产生并发症者35例次(28.46%),包括感染性黄疽3例,脐出血22例,泌尿系感染4例,剥脱性皮炎6例。本组1例并发核黄疽,术前即死亡,余130例均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余均痊愈出院。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膨出的产前诊断特点以及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结合产前诊断,对8例新生儿小型脐膨出(2.5cm以下)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结果8例均痊愈,脐带脱落后均有不同程度脐疝,在外科门诊予封脐治疗4~9周,脐疝消失后,脐部外观正常。结论对部分小型脐膨出患儿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是可行的,结合产前诊断,有利于提高手法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腹泻的关系;评价大便pH 值、尿半乳糖测定对新生儿乳糖酶缺乏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 年10 月至2015 年6 月70 例发生非感染性腹泻的住院新生儿为腹泻组,同期选取162 例无腹泻的住院新生儿为无腹泻组.采用试纸法测定两组大便pH 值;半乳糖氧化酶法检测尿半乳糖,以尿半乳糖阳性诊断为乳糖酶缺乏,有乳糖酶缺乏的腹泻诊断为乳糖不耐受.根据尿半乳糖检测结果,将69 例行尿半乳糖测定的腹泻组患儿分为乳糖不耐受组(n=45)和乳糖耐受组(n=24),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情况.腹泻患儿出院后3 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新生儿大便pH 值及尿半乳糖阳性率(65% vs 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不耐受和耐受组腹泻患儿大便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不耐受患儿大便恢复时间比耐受组患儿长(P结论 新生儿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高,易发生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大便pH 值测定对判断腹泻患儿乳糖不耐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脐膨出外科治疗体会(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脐膨出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94~2003年的收治患儿的病情及治疗结果。结果9例病例,4例尚未手术就因感染而死亡,5例因治疗及时均获得成功。结论先天性脐膨出患儿经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位死因[1]。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有了明显降低,其中细菌性肠炎的报道更少,文献认为发病的相关病原主要为病毒[2]。然而国内的报道却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趋势,显示了不可忽略的发病情况,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暴发流行。所以,了解目前我国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争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依然是新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腹泻患儿炎前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对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ELISA方法测定18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炎前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并与32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无论是细菌性肠炎还是病毒性肠炎,炎前细胞因子均高于对照组,炎前细胞因子参与了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过程;当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时血清炎前细胞因子水平又趋于正常.结论 临床可依炎前细胞因子水平的及时、准确地快速检潮来观察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情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有助于了解患儿病情及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