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瘤体CD44v5的表达与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44变异体5(CD44v5)含量和瘤组织CD44v5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1例胃癌患者术前PBL CD44v5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胃癌组织CD44v5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术前PBL CD44v5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有转移的胃癌患者PBL CD44v5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术前PBL CD44v5含量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显著的正相关(r=0.486,P<0.05).正常胃粘膜无CD44v5表达,胃癌组织CD44v5表达阳性率为69.7%,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胃癌原发灶CD44v5表达阳性者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结论 CD44v5有望作为监测胃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应用FCM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44v5含量,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的评价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 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较准确地预测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标志.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 43例胃癌组织中的乙酰肝素酶 mRNA表达,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CD44v6、基质金属蛋白 (MMP)-7、 nm23和 syndecan-1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可能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指标,寻找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客观指标.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 27例( 62.8%)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是( 36.3± 30.8)%,中位数是 19.0%.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浆膜浸润、乙酰肝素酶表达、 CD44v6表达、 nm23表达和 syndecan-1表达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二值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nm23、 syndecan-1和有无浆膜浸润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优势比分别为 0.168、 0.126和 22.546.结论有浆膜浸润的胃癌和 nm23、 syndecan-1蛋白阳性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以及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52例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CD44v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新鲜胃癌组织及距癌灶3cm远处的正常胃黏膜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1%(35/52)和25.00(13/5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价值,CD44v6可作为一个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病理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CD44v6表达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6例胆管癌石蜡组织标本重新切片 ,采用CD44v6鼠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结果 CD44v6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6 3% ,其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而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中位生存期相关。Ⅳb期CD44v6阳性表达率 (83% )较Ⅳa期(6 8% )、Ⅰ、Ⅱ期 (33% )高 (P =0 0 31) ;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表达率 (85 % )较无淋巴结转移者(5 3% )高 (P =0 0 35 ) ;Ⅰ、Ⅱ期、Ⅳa期、Ⅳb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 4、14、6个月 ,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8、2 3个月。结论 CD44v6在胆管癌的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可作为临床预测胆管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探讨胃癌组织中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44(CD44v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其意义。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获取的90例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45例胃癌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CD44v6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灶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胃癌组织中的CD44v6蛋白、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胃癌组的CD44v6蛋白、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8%、62.22%,均高于癌旁组的24.44%、1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yclinD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10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进行标记,分析CD44v6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原发灶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4%(64/100);CD44v6的表达随胃癌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而升高。结论 CD44v6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早期预测胃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组明显高于T3、T4组,Ⅰ、Ⅱ期组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5)。胃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CD44V6、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蛋白和ICAM-1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敏感度为97.7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指标。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V6、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这3种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肿瘤转移相关的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4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α B晶体蛋白,CD44v6, MMP 2,TIMP 2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 在浸润性导管癌中, α B晶体蛋白,CD44v6,MMP 2,TIMP 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61.5%, 57.5%,57.1%;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单因素分析显示α B晶体蛋白,CD44v6,MMP 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17,0.623,0.705),而TIMP 2的表达与之呈负相关(r=-0.532);(3)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α B晶体蛋白,CD44v6,MMP 2,TIMP 2的表达相关,该4项指标联合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率达89.5%。结论:α B晶体蛋白,CD44v6, MMP 2,TIMP 2的表达情况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对原发瘤多种转移相关蛋白的检测可以预测乳腺癌的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和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37/60),55.0%(33/60)和73,3%(44/60)。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D44v6、COX-2、MMP-2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156例胃腺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家族成员CD44s、CD44v5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s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0%(78/156)和40.3%(63/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5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9.3%(77/156)和63.4%(99/1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7.6%(12/156)和0(均P〈0.05)。3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两两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在胃癌组织中,CD44s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CD44v5的表达仅与胃癌浸润深度相关;CD44v6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Lauren分型相关。CD44s、CD44v5及CD44v6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8%和52.5%(P〈0.05)、38.9%和49.3%(P〉0.05)及26.2%和75.4%(P(0.05),仅CD44v6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I.931,95%CI:1.183—3.152)。结论CD44参与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CD44可能成为胃癌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133和CD44蛋白均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少量在细胞浆中表达。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pTMN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CD44P=0.015;CD133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CD44P=0.008;CD133P=0.019)、有血管浸润(CD44P=0.043;CD133P=0.023)、有淋巴管浸润(CD44P=0.020;CD133P=0.044)、有淋巴结转移(CD44P=0.002:CD133P=0.004)、肿瘤浸润越深(CD44P=0.006;CD133P=0.021)以及pTNM分期越高(CD44P=0.034;CD133P=0.001),其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CD133+双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血管浸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pTNM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直径越大(P=0.010)、有淋巴管浸润(P=0.003)、有淋巴结转移(P=0.045)、肿瘤浸润越深(P=0.041)以及pTNM分期越高(P=0.049),其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越高。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3)、CD44蛋白阳性表达(P=0.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P=0.002)以及CD44+CD133+双阳性表达(P〈0.001)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44蛋白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4+CD133+蛋白双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CD44和CD133蛋白的共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D44和CD133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CD44与CD133蛋白的共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n HZ  Chen L  Zhou DF  Hao LH  Li XC  C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1486-1489
目的研究CK20 mRNA、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的有效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CK20 mRNA,并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直肠癌癌组织中CD44v6、VEGF的表达;并与良性病变对照组10例和正常组织对照组10例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 mRNA;癌组织中CD44v6、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CIM4v6及VEGF的表达与门静脉血中CK20 mR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933,r2=0.906,P〈0.05);同时肝转移组CK20 mRNA、CD44v6、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VEGF及CK20 mRNA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模拟不同压力CO2气腹环境对人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模拟CO2气腹环境,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气腹压力分别为1.2、1.6和2.0kPa,作用时间均为4h。实验组经气腹处理后第0、24、48、72和96h,对照组普通细胞培养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胃癌MKN-45细胞经1.2、1.6kPaCO2气腹作用后CD44v6和ICAM-1表达呈现先升高后回落,24h时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72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E-cadherin表达变化为先降低后回升,处理后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然后开始回升,48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0kPa组CD44v6、ICAM-1和E-cadherin表达变化均更为显著.CD44v6和ICAM-1在处理后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在48h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临床常用的CO2气腹压力对胃癌MKN.45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可产生一过性影响.但均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和14例癌旁组织中COX-2、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患者的胰腺组织中,COX-2、VEGF-C和CDd4v6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58.3%、62.5%,而在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VEGF-C和CD44v6蛋白表达与性别、分期、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均>0.05),而VEGF-C和CD44v6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OX-2与VEGF-C蛋白表达相关(P<0.05),而与CD44v6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OX-2、VEGF-C、CD44v6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C、CD44v6表达与肿瘤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细胞粘附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探讨CD44v6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手术前至床边辨证并详细记录有关资料。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瘀毒结3证型胃癌104例和对照组浅表性胃炎30例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以及CD44v6在各个证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3%(69/104)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0%(0/30)(P〈0.01)。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胃癌不同证型之间CD44v6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在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肝胃不和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显著(P〈0.05),在肝胃不和证组与痰瘀毒结证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44v6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CD44v6差异表达在不同证型转移的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不同证型的转移机制可能存在差异。CD44v6高表达与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胃癌存在显著正相关。CD44v6是胃癌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的相关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