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术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在局限性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局限性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32例,术中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后吉西他滨单药1000mg/m^2每周1次化疗,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术后3个月CT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7例,进展6例,近期总有效率59.37%(19/32)。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2.88%、17.70%。主要的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发生率为25.00%(8/32)。结论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术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对局限性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是有效、较安全的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加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人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人,其中32例行手术加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11例行姑息性放疗、化疗,对比两组病人的生存情况。结果直肠癌病人在术后30个月内复发率迅速上升,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经充分术前评估后,手术切除率为27/32,其中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10例、未切除5例,同时在术中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该组病人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7.7±8.9)个月,5年生存率34.4%,对照组分别为(13.4±5.6)个月和9.1%。结论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人采取手术同时术中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可明显改善病人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38例中晚期NSCLC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术前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出模拟的放射性125I粒子的剂量分布和所需的125I粒子数及粒子活度,制定布粒计划,术中调整125I粒子的插植位置,术后再次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125I粒子植入后3~7 d开始化疗,选用NP(长春瑞滨+顺铂)或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结果:84.2%(32/38)的患者中插植粒子的分布符合术前TPS作出的模拟剂量分布.全组共植入125I粒子1046颗,平均每个病灶27.5颗,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3个月,完全缓解14例(36.8%),部分缓解21例(55.3%),稳定3例(7.9%),总有效率为92.1%.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1.2 %(31/38)和66.7 %(18/27).全组无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125I粒子脱靶易位或排出体外.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肺癌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对32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癌(29例原发性肺癌,3例肺转移癌)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既往行放疗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 Gy,未行放疗者为110~140 Gy。术前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后行质量验证,剂量不足需补种粒子或加用外照射,记录术中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CT,后每3~6个月随访并复查CT,每次复查观察并记录疗效、毒副作用及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全部患者125I粒子均植入成功,无死亡。1、3、6、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6/32)、81.25%(26/32)、87.50%(28/32)和90.62%(29/32)。32例随访6~12个月,1年生存率为100%(32/32)。治疗过程中共出现并发症7例(21.88%),其中气胸3例(9.38%),咯血3例(9.38%),1例出现发热(3.12%),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或转移性肺癌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7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多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情况、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CA199和CA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化疗后CD3~+、CD4~+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及NK显著升高;对照组化疗后CD3~+、CD4~+、CD8~+、CD4~+/CD8~+及NK均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及NK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死亡17例,对照组死亡24例,死亡原因包括全身性多发转移、肝转移、呼吸衰竭。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外周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将CT等影像数据输入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设定~(125)I放射性粒子布放计划,根据肺外周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结果调整粒子植入计划,于超声造影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外周部恶性肿瘤内,对采用该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通过超声造影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获得确切的病理诊断,超声造影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组织顺利,粒子分布满意,单个的瘤体内植入6~62粒~(125)I放射性粒子不等,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出血等急性并发症。28例患者术后3例失访,其余25例随访时间0.8~4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23个月。术后总体有效率为88%(22/25),其中16.0%(4/25)病灶完全缓解(CR)、8.0%(2/25)病灶部分缓解(PR)、64.0%(16/25)病灶控制(SD)、12.0%(3/25)肿瘤进展(PD);治疗前后患者肺部肿瘤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50,P=0.007)。结论超声造影引导可精准地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外周恶性肿瘤,操作安全可靠,粒子分布均匀,对控制肺外周恶性肿瘤局部进展疗效确切,无急性出血等并发症及放射性损伤发生,是晚期周围性肺癌较为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分为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实验组)32例和化疗组(对照组)36例,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观察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毒副作用,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率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反应率分别为75%和44.44%.2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和4.5个月,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所有的副作用/并发症可控,实验组有较高的血痰和胸痛发生率,两组在气胸、发热、骨髓抑制方而无差异,未观察到粒子游走.结论 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可以控制的毒副作用,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18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纵隔肿瘤患者,接受包括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18例患者中肿瘤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2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83.3%(15/18)。随访18例,随访时间12~30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88.9%(16/18)。结论:125I粒子穿刺植入治疗纵隔恶性肿瘤安全、可行,配合手术和(或)药物化疗,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在肝癌小病灶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初步效果.方法 11例肝癌患者肝内15处小病灶(直径<3 cm)在B超或CT导向下经过穿刺途径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1~3d行SPECT检察评价粒子植入情况,CT随访评价病灶治疗效果,随访1~7个月.结果 所有病灶均成功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1~10粒/病灶,共计110粒,患者未出现出血、感染、贫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3 d行SPECT检查,证实125I放射性粒子均植入靶病灶,无体内移位,γ射线覆盖病灶完全;1个月后CT随访,靶病灶均明显变小.结论 肝癌小病灶在超声或CT导向下经穿刺途径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安全可行,靶病灶明显变小;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肝癌小病灶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作为肝癌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75岁以上胰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通过超声内镜或经皮超声引导对12例75岁以上胰腺癌患者行125I粒子种植治疗,其中11例黄疸患者同时进行胰胆管支架植入。患者均未行放化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1周后,9例有腹痛的患者中6例(66.7%)疼痛部分缓解,3例(33.3%)轻度缓解,全部有效。术后1月,肿瘤部分缓解2例(16.7%),稳定9例(75.0%),进展1例(8.4%)。预期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预期1年生存率为29.2%。结论 125I粒子种植治疗75岁以上胰腺癌患者安全有效,与其他姑息治疗相结合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且由于胰腺周围有较多的大血管、重要脏器,以及肿瘤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使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不到30%,而且术后复发率高、复发时间短.近年来,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巳应用于手术不能切除或切除后仍有残留癌灶容易复发的恶性肿瘤患者[1].现对本院在手术中植入放射性碘125 粒子并随访超过1 年半的6 例胰腺癌患者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虹  林素音  蔡若銮 《护理研究》2005,19(20):1840-1841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术后的防护护理.[方法]采取距离、屏蔽、时间防护,配合放射防护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病人实施防护护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医护人员、陪护家属进行体检和放射剂量监测.[结果]无一例出现放射性疾病.[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Ⅲb期肺癌患者行根治手术 术中植入125I及术后化疗。术中在瘤床及淋巴引流区,每隔1 cm植入125I 1粒,术后行TP方案化疗;设同期对照30例根治性手术 术后外照射放疗及化疗,比较两组的1、3年生存率和局控率,统计采用χ2检验。结果照射组及对照组随访超过36个月。125I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3.8%,31.9%,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0.6%,26.9%,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局控率比较,125I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植入125可减少局部复发,对总的生存改善不明显,对Ⅲb期患者有望获得治疗益处。肺癌术中植入125I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25I粒子直视下植入治疗头颈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24例头颈部癌病人,均于术中切除病灶,切缘及可疑残灶术中行125I粒子直视下植入。[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8例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术后随访3个月~27个月,21例生存至今。[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规范有效的护理是疗效确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黄爱梅  罗文政  张巧蓉 《全科护理》2010,(12):1065-1066
[目的]总结125I粒子直视下植入治疗头颈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24例头颈部癌病人,均于术中切除病灶,切缘及可疑残灶术中行125I粒子直视下植入。[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8例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术后随访3个月~27个月,21例生存至今。[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规范有效的护理是疗效确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3个月按WHO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粒子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之和的平均值(单位为cm).结果 21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均获得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进行准确定位,引导粒子的植入.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2例(57.14%),部分缓解4例(19.05%),稳定3例(14.29%),进展2例(9.52%).21例患者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期7.2个月(6.8~7.6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具有微创、准确、安全、有效等优点,对浅表转移及复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共开展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胰腺癌42例,对在CT或B超导引下进行粒子植入的4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CT导引下进行粒子植入术的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在125I粒子植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联合125I粒子植入序贯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2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共32个癌灶,病灶大小3~12 cm).所有癌灶先进行TACE,1周后在CT引导下进行RFA,再过1周后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1125I粒子植入采用术前TPS计划、术中CT引导下同轴法进行,粒子植入处方剂量(PD)为80~100 Gy,术后即时或1周内CT检查传入TPS验证粒子植入质量.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影像学(肿瘤体积)等改变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肿瘤复发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AF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TBIL、ALB均降低,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见:肿瘤片状坏死、有不同程度的碘油沉积、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增强后无明显强化;125I粒子植入术后即时TPS验证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即粒子植入质量很好,ID90 >MPD,1例CI=1,植入粒子剂量的不均匀度<20%PD.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7个月),全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3.75%(30/32),中位生存时间为11.2个月,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7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RFA联合125I子植入序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HCC,近期疗效明显,有望成为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HCC更有效的新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引导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骨转移瘤患者共19个转移灶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随访4~41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疼痛分级、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骨转移病灶影像学变化,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6、12和24个月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8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2周后用放射性粒子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肝脏病灶内。粒子植入后定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粒子植入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测,每2个月复查1次CT和X线平片。结果 38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按计划植入到位,植入过程无粒子丢失。1周后血常规、肝功能与植入前接近,无严重并发症。治疗4个月总有效率94.74%。结论原发性肝癌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且安全性、可操作性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