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4岁。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不适半年”入院。查体:T37℃,P68次/min,R20次/min,Bp110/70mmHg(1mmHg=0.133kPa),精神中等,营养良好,神志清,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部无触痛,未触及肿块,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等检查均正常,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行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1cm×1cm大小隆起,中央脐样凹陷,表面未见充血、水肿。胃镜检查提示异位胰腺。择期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胃镜下定位。常规建立气腹;建立四通路并置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特异性差,极易导致误诊、误治。1998年3月~2006年2月我院共收治112例,其中误诊38例,误诊率为33.9%。现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使临床各科医生对MM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警觉,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女,56岁,以间歇性腹胀20d入院。体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可。腹部B超示腹水,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宫腔内少量积液;上腹部CT:肝硬化,胆囊内软组织块影,强化CT值83HU,腹水;查血清糖抗原19-9(CA19-9)示431.6U/ml,甲胎蛋白(AFP)示638.60ng/ml;乙肝系列示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胃镜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术前诊断为胆囊癌。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胆囊肿大,壁厚,未触及结节,肝脏呈结节性肝硬… 相似文献
5.
6.
1 病例摘要患者 ,男 ,4 7岁 ,因反复返酸 ,呕血 ,柏油样便 8年 ,加重伴头晕 2d入院。 8年前有上腹不适 ,返酸 ,食欲差 ,乏力 ,无饥饿痛及餐后痛。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给予口服“猴头菌素” ,“甲氰咪呱” ,“雷尼替丁”等治疗 ,症状有所缓解 ,但每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黑便、头晕 ,经过止血 ,输血 ,营养支持等治疗而好转 ,8次发病无季节性 ,无腹泻及粘液便。体查 :体温36 4℃ ,脉搏 96次 /min ,呼吸 19次 /min ,血压 12 6/7kPa。精神差 ,贫血貌 ,皮肤粘膜苍白 ,无黄疸。双肺呼吸音清 ,心律齐 ,无杂音。外科情况 :腹… 相似文献
7.
8.
在胰腺的正常解剖部位以外,凡与正常胰腺不相连续的胰腺组织,称为异位胰腺。据有关资料统计,异位胰腺最多是在十二指肠,消化道其它部位亦可发生。异位胰腺多不引起任何症状,仅于手术或尸检时方被发现。近来我们在术中发现一例异位胰腺,位于小肠介绍如下。患者,男,33岁。发烧,腹痛2天。以急性腹膜炎之诊断入院。15年前曾患乙型肝炎,5年前患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3岁。因反复发热15 d,发现脐部包块2 d,于 2005年11月21日入住本院。患儿1岁时发现脐部一包块 1.0 cm×1.0 cm,不红、无压痛。在当地医院诊为脐疝,未予处理。15 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为38℃-39℃(伴咳嗽),当地医院诊为支气管炎,经头孢噻肟钠,病毒唑治疗半月,仍发热,脐部包块增大,转入本院。T:T38.5℃,P:88次/min,R:24次/ min;发育正常,精神好,心肺(-)。脐部见一包块3 cm×3 cm,表面发红,压痛,实验室检查发现,血WBC:10.07×109/L,中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镜联合在治疗局限性胃间质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t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胃镜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胃间质瘤25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30)min,术中出血(20±5)ml,术后住院时间(6±2)d,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胃镜联合切除局限性胃间质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视野暴露清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目前治疗局限性胃间质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28例及同期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24例,分析两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比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双镜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为(88.04±16.57)min,与开腹手术组的(91.25±12.1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手术组术中失血量(62.14±27.33)ml,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的(130.63±43.12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双镜联合手术组分别为(3.50±1.20)d、(9.43±1.79)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的(5.42±1.18)d、(13.13±2.58)d(P〈0.001)。双镜联合组随访5~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开腹组随访6~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是理想的微创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间质瘤患者,采取奇数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异位胰腺并消化道大出血7例,2例位于胃窦前壁,2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例位于空肠1例位于回肠。本文对异位胰腺的发生学,出血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异位胰腺亦称迷走胰腺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 ,临床上多无症状 ,消化道出血是其并发症之一。现将我们收治的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并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 3例异位胰腺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0岁。因上腹部隐痛间伴呕咖啡样物及解黑便 12年入院 ,既住体健 ,体查仅上腹部有压痛 ,纤维胃镜检查胃角处有一约 1 0cm× 1 Ocm溃疡创面易出血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约 0 6cm× 0 8cm溃疡 ,轻度充血。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发现胃小弯胃角处硬结 2cm× 2cm大小 ,十二指肠球部疤痕约 3cm× 2cm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出血量.方法 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半流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半流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胃间质瘤患者通过联用腹腔镜和胃镜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35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式方案分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率.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0岁,1984年11月12日因胰腺假性囊肿术后复发入院。1982年7月病人从楼梯上摔下,以“腹部闭合性损伤”住院。1983年4月以“胰腺囊肿”在该院行内引流及手术治疗。1个月前,左上腹部又明显隆起来诊。检查:巩膜、皮肤无黄疸,无蜘蛛痣。心肺无异常。左上腹部明显隆起,可触及一约18×10cm之囊性肿块,无压痛。GI检查见胃和十二指肠后壁受压,明显向前移位,受压的胃十二指肠后壁,部分粘膜排列紊乱,以十二指肠后壁为明显,未见溃疡。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药物联合腹腔镜保守治疗异位妊娠1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超声刀保守性手术后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方法 .方法 对1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超声刀保守性手术治疗后随机分成3组:A组术中采用甲氨蝶呤注入患侧输卵管近端浆肌层;B组术中未用药,于术后6小时开始口服米非司酮;C组除术中用甲氨蝶呤外,并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天、7天、14天检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观察其毒副反应,并了解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A组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0,B组为4.0%(2例),C组为0,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4.054,P=0.132>0.05).各组术后2天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较术前明显下降(q分别为297.934、214.806、222.831,均P<0.01),但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0.094、0.071,均P>0.05);术后7天及14天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分别为28.261、27.465、25.352、26.913,均P<0.05);B组、C组出现的毒副反应明显多于A组,且患者依从性较A组差.结论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单用甲氨蝶呤可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使用方便,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