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晖 《云南医药》1992,13(4):255-257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其占胸腔积液发生率的1/4,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表现,特别是肺  相似文献   

2.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原发性胸膜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的常见晚期表现。恶性胸腔积液因生成迅速,不易控制,故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再生是实行临终关怀,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我科采取胸腔闭式引流,充分引流出胸腔积液后再行胸腔内注射金葡液。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膜腔并注入尿激酶20万 U +生理盐水20 ml,夹管24 h 后放液,每周2~3次;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膜腔内留置静脉导管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更彻底,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肺穿刺次数及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丝裂霉素与地塞米松注入胸腔治疗恶性胸腔积液长治医学院(046000)刘晓凡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荣书玲恶性胸腔积液是指恶性肿瘤转移或原发于胸膜本身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我们应用丝裂霉素及地塞米松注入胸腔治疗26例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5.
谭孟仁  张凤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58-1559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膜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肺癌最常见,约占MPE的1/3,乳腺癌居第二位[1],胸腔穿刺引流恶性胸水并注射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胸水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于2005年1月~2007年6月对65例恶性胸  相似文献   

6.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和卵巢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致死因素之一,以往多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水后注入化疗药物治疗。但此方法因多次穿刺,病人痛苦大,且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2004年2月—2005年6月,我科对37例癌症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引流,引流胸水后注入药物,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置管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45—70岁,所有病例均经C T及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肺癌18例、乳腺癌10例、恶性淋巴瘤7例、胸膜间皮瘤2例,均经X线或B超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7.
袁富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101-1102
胸腔恶性积液占整个胸腔积液25%,为晚期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胸膜内转移的常见表现。笔者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乌体林斯治疗该病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恶性胸腔积液胸内灌注化疗国内研究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恶性胸腔积液临床常见,是肿瘤发生胸膜转移或胸膜原发肿瘤所致的并发症。胸膜原发肿瘤多为胸膜间皮瘤,良性者不产生胸腔积液,恶性间皮瘤常产生胸腔积液,但其发病率较底,故而恶性胸腔积液大多由于肺内肿瘤直接侵犯胸膜  相似文献   

9.
<正>胸腔积液的原因常见于结核和恶性肿瘤晚期,其积液生成快且量大,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甚者危及生命。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是对症处理的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方法,缓解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胸腔穿刺抽液辅助治疗胸膜粘连术后多房性胸腔积液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胸膜炎胸膜粘连术后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40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比例、肺功能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膜粘连术后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胸腔穿刺抽液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胸腔粘连比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膜针刺活检术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胸膜活检针对我科10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壁层胸膜针刺活检。结果穿刺成功率为70%,确诊率70%。1例发生胸膜反应,1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气。结论壁层胸膜穿刺活检术对于渗出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适用于西藏地区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4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腔积液是胸膜表面间质的液体过多漏出或渗出并积蓄在胸膜腔形成。临床上传统的方法为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明确病因对症处理[1,2]。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因此也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现将我科采用此方法治疗胸腔积液4  相似文献   

13.
戴留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80-3781
结核性胸腔积液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多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的治疗方法,但经常由于胸液引流不充分而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严重者导致肺功能减退。为降低胸膜肥厚的发生,2002年2月~2004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在全身化疗的同时,分别采取早期胸腔置管引流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以比较两者对胸膜增厚(RPT,residual pleural thickenin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将9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腔穿刺术进行胸腔抽液、注药等;治疗组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留置深静脉导管于胸腔进行抽液、引流、注药等。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闭式引流术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如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积液量越大,症状越明显,患者越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常规穿刺抽液法虽较普及,但每次抽液量受一定限制,若抽液量过多可能发生肺水肿,而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较快,多次穿刺易致肺损伤及感染[1].我科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胸胸腔积液是中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特征为胸水生成量多、不易抽尽、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胸腔穿刺置管用于胸腔引流及局部化疗是治疗顽固性恶性胸水的有效方法。腔积液是临床常见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要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在抽液中常遇到胸膜反应、复张性肺水肿、气胸等问题。有些患者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抽液。由于胸腔积液不能及时抽尽,便形成胸膜肥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而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多采用外科手术,患者痛苦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隧道式胸腔细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我院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纽,隧道式胸腔细管引流组(52例)行隧道式胸腔细管引流治疗,间断胸腔穿刺抽液组(48例)行胸腔穿刺治疗,随访3个月,对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次数、生存率等进行比较。结果隧道式胸腔细管引流组在胸穿次数、胸水B型超声定住次数、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等较间断胸腔穿刺抽液组明显减少(P〈0.05),在胸水缓解率、自发性胸膜固定率、生存率等方面较间断抽液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隧道式胸腔细管引流是一种能够减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8-369
<正>胸腔积液的发生原因有结核、炎症、低蛋白和肿瘤等之分,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在上述原因作用下,使胸膜腔积液的形成和吸收失去平衡,出现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之改变,临床产生胸腔积液。大量的积液压迫肺组织后,可引起胸闷和呼吸困难。传统的胸腔积液常采用反复穿刺抽液的方法,反复多次后易导致许多并发症,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差。如果改用留置引流的方法,不仅可以及时对积液的性质和病原予以及时判定,而且早期、彻底穿刺放液还有利于使受压的肺扩张,呼吸功能得以改善,中毒症状得以减轻,发挥治疗胸膜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为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引流量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不影响积液排出总量,且能加快积液的排出速度,对患者伤害小,使患者恢复快,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曹培明  严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1.5cm未定位抽胸水,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后2~4周胸水基本吸收。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在1.5~3cm予胸穿针穿刺抽液,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3cm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3~5天胸水基本吸收后拔管。8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明显增厚患者予胸穿针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并予抗结核及支持对症治疗,胸膜粘连明显减轻。4例胸水反复出现,予胸膜粘连术后胸水不再产生。结论:根据胸腔积液程度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胸穿针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胸腔内注入尿激酶,B超引导下抽液及胸膜粘连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