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时溶栓前的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对62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充分的溶栓前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全面的护理措施对AMI患者溶栓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论:AMI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降低AMI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尿激酶 (UK)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5 9例用UK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 9例AMI患者溶栓治疗成功 39例 ,冠脉再通率 6 6 .1% ,其中 43例发病 6h内溶栓成功 33例 ,冠脉再通率 76 .7% ;16例发病 6 2 4h ,溶栓成功 6例 ,冠脉再通率 37.5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溶栓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UK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发病年龄、再通率、陈旧性心梗再发及伴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AMI患者分前 6年未溶栓组 5 0例和后 6年溶栓组 4 2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溶栓再通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陈旧性心梗再发及伴发症逐渐增高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溶栓治疗AMI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存活率 ,且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亦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基层医院无条件作急诊PTCA治疗时,溶栓治疗是再灌注治疗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成为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我国1991年将溶栓治疗的年龄限制在65岁以内,1996年将溶栓治疗的年龄放宽至70岁。为了探讨高龄AMI患者能否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1998—  相似文献   

5.
舒心通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心通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溶栓后立即服用舒心通脉汤,对照组仅予溶栓疗法.结果治疗组心电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舒心通脉汤有利于AMI患者心电异常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顿抑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顿抑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AMI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发病3~6h内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组在使用UK前静滴川芎嗪.结果两组溶栓再通率相近,治疗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程度较对照组为低,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程度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反映心肌顿抑程度的相关指标比较,亦以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川芎秦能有效预防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心肌顿抑产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 ( 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一项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早期 QTd常显著增高。本文通过对 4 7例 AMI未溶栓患者及 2 3例尿激酶 ( VK)溶栓患者 QTd的比较 ,研究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治疗组选取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 AMI溶栓病例 2 3例。对照组选取 1992年 1月~ 1996年 12月住院 AMI未溶栓病例 4 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诊断明确 ,自发病至确诊均在 12小时以内。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堤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其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心肌损伤所致,为了急救患者的生命,目前溶栓是A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可挽救频死的心肌,心肌缺血的再灌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AMI早期溶栓是可行性和必要性的,AMI静脉溶栓治疗最佳时间在症状出现1—2小时内,然而,这一宝贵时机却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为提高早期溶栓,使更多AMI患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探讨早期溶栓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AMI)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措施.在疾病发作4小时内溶栓可缩小梗塞面积,而且溶栓时间越早,梗塞面积缩小越显著,特别是在2小时内溶栓更佳[1,2].我科自1995年9月至1999年2月对23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均在发病后4小时内),冠脉再通为100%,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仔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对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药物溶栓疗效早已被临床肯定。AMI发生时,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心肌不可逆损伤就越广泛,预后就越差。故缩短患者就诊后到获得有效溶栓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为了缩短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 3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用常规溶栓疗法 ,对照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5 %,较对照组的 72 .2 %明显提高 ,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2 5 %,较对照组的 2 7.8%明显降低。结论 :参麦注射液在溶栓治疗 AMI患者时 ,不仅能提高有效率 ,而且能显著降低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对 9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 ,其中急诊溶栓 (溶栓至发病时间小于 3小时 ) 50例 ,早期溶栓 (溶栓至发病时间 3~ 6小时 ) 45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 AMI患者中 ,男 6 6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56 .32岁 (35~ 70岁 ) ,均符合 AMI诊断标准且无溶栓禁忌证 ,其中溶栓时间 <3小时 50例 ,3~ 6小时 4 5例。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休息、吸氧、止痛、镇静等一般治疗。使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尿激酶 (UK)150万U~ 2 0 0万U30分钟内静脉滴完。 UK静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5 2例AMI患者中2 6例接受PCI治疗,2 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PCI组血管开通率为1 0 0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 4 .5±8.7,溶栓组血管开通率为6 2 %,LVEF为5 2 .2±9.2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 5 )。结论 AMI直接PCI较溶栓可使梗死相关血管充分开通,更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收集我科近1年来早期STEMI患者58例,统计其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用国产瑞通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来医院就诊的AMI患者,应缩短各个就医环节,尽早接受溶栓治疗;同时要不断提高急诊科和相关科室人员的AMI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对1992年4月~2002年12月我院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疗效和中医辨证施治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现以溶栓加中医辨证治疗AMI较单纯用西医溶栓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溶栓加静滴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对AMI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发展,临床设计以“通”、“补”两法结合,采用静脉溶栓加静滴参麦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同时与单纯西医溶栓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34例患者均为诊断AMI且除外溶栓禁忌证者。AMI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1]。溶栓禁忌参照1996年7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订的AMI溶栓参考方案[2]。 1.2 一般资料 按发病至溶栓的时间采用分层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47~73岁,平均(5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后预防早期再梗死与延展的有效方法.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再通后的治疗组AMI 患者给予强化治疗,两组患者防治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发生率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1 例患者由于心源性休克死亡.两组患者均未有颅内、消化道及泌尿道大出血现象,有出现牙龈、皮肤轻度出血、及低血压现象.低血压经过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均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强化溶栓预防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再梗死或梗死延展后的再溶栓治疗,其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致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QTD)增大。成功的溶栓治疗可减少QID,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检测指标,观察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本研究宗旨在通过对比观察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静脉溶栓治疗AMI对QTD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MI提供一个心电图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院前早期溶栓救治。对象: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西安市内拨打“120”呼救的胸痛病人。方法:西安急救中心与西京医院心内科联合设计了120-CCU模式,由急救医生在现场对诊断为可疑AMI无溶栓禁忌症且预计进入CCu时间大于30分钟者,按患者意愿实施现场溶栓治疗后送至西京医5ZCCU。结果:66例患者中有60例确诊AMI(90.9%),对56例AMI患者进行了再灌注治疗(93.3%),院前溶栓14例,院内溶栓23例,急诊PTCA19例。院前无1例死亡,住院期间死亡率为6.7%。结论:早期采用120-CCu模式对AMI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AMI的再灌注治疗率,和2010/E际复苏《指南》冠脉综合症的处理方案相符。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2000年4月~2004年10月对62例中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