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又称耳垢,是外耳道皮下组织内的耵聍腺分泌的粘糊状物质,可维持耳道润滑,使耳道内保持一定的湿度.正常外耳道内均有一薄层浅黄色的耵聍附着,它们和外耳道处生长的耳毛一起粘附和阻挡灰尘、飞虫及局部代谢的脱落细胞等异物,起到保护外耳道和耳鼓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的耳朵不明原因地向外流液,不知何故,请予答复为谢。74631部队王永军王永军同志:耳溢液又名耳漏,是指液体由外耳道口流出或积聚在外耳道内的一种病理现象,为各种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耳溢液可分为脂性、脓性、浆液性、粘液性、血性、水性等。脂性溢液为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过多所致,呈黄或棕褐色粘胶油脂样,自耳道口溢出或积存,是一种生理现象,应同病理的化脓性中耳炎区别开来。脓性溢液是化脓性炎症的表现。来自外耳道者多见于疖肿、弥漫性外耳道炎,耳痛明显,夜间加剧,有时伴有耳周脓肿、耳道狭窄或闭…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5 1岁。因不明原因阵发性眩晕、呕吐、伴左耳听力下降、头痛 15d ,于 2 0 0 3年 1月 2 2日入院。既往无耳流脓史。检查双侧外耳道见黑色耵聍栓塞 ,右侧取耵聍后见外耳道及鼓膜正常 ,左侧取出耵聍栓后见外耳道四周充满灰白色胆脂瘤样物 ,扩大取出后见外耳道皮肤及骨质  相似文献   

4.
局部麻醉在外耳道异物及耵聍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丽红  周锦荣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2):176-176,202
临床对外耳道异物及耵聍栓塞取出术常在无麻醉下进行。患者因术中疼痛不合作,导致手术严重损伤外耳道壁和鼓膜穿孔,影响手术医生的正常操作或发生医疗纠纷笔者采用耳神经局部麻醉,取出103例有难度的外耳道异物和外耳道耵聍栓塞,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因耳朵疼痛到医院就诊,医生说可能是耳病引起的。请问,哪些耳病可引起耳痛? 75632部队 刘海强 刘海强同志: 耳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引起耳痛的原因较多,就耳朵本身的病变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 外耳道炎 当耳内不适、发痒时,有人喜欢用指甲、发夹、毛线针、短木棒、火柴杆等在耳内盲目掏挖。如果挖得过猛或被人碰撞时,很容易将耳道皮肤戳破,引起皮肤感染发炎。此病不仅有耳痛,而且还可能伴有出血。 外耳道疖肿 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者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时,或耳道皮肤较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  相似文献   

6.
我科采用CO2激光治疗外耳道口色素病2例均一次治愈,现报告如下:刘XX,女,34岁,工人。左外耳道口色素痣20年,阻塞整个外耳道,患侧听力明显下降。经常规消毒,以0.5%利多卡因局麻,采用3W连续可调式CO2激光机行凝固、炭化、汽化治疗,并由外耳道取出大量耵聍,左耳听力立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中,人们发现宝宝有耳屎,赶紧给他掏耳朵。殊不知,宝宝的外耳道皮肤娇嫩,皮下组织稀少,不正确的护理很容易导致宝宝耳朵受伤。相关数据显示,临床上患外耳道感染的儿童,85%以上都是由"掏耳朵"引起的。宝宝的耳道较小,易堆积耳垢。父母见到宝宝耳朵里有一点耳垢,便急着帮宝宝掏耳朵,以防耳垢堆积,影响宝宝听力。其实,耳垢可以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一般不需要清除;且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采用氯己定口腔溃疡膜(西安康华制药厂生产)治疗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外耳道疖50例,获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50例(58耳),男38例,女12例;年龄5~67岁,平均25.6岁。右侧18耳,左侧40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2耳,急性外耳道炎7耳,外耳道疖3耳。1.2治疗方法(1)将外耳道用过氧化氢清洗干净,将溃疡膜用过氧化氢湿润后置入炎性区域或疖部位;(2)对外耳道炎则将膜贴敷于耳道壁充血最明显处;(3)对中耳炎尽可能将药膜贴敷于鼓膜缘,有鼓膜穿孔则靠近穿孔线贴敷。通常情况…  相似文献   

9.
不同耳疾用药各异耳疾是多种多样的,如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变态反应所致的耳湿疹、真菌引起的真菌性耳道炎、病毒引起的耳带状疱疹、耵聍堆积所致的耵聍栓塞、外伤引起的鼓膜穿孔或脑脊液耳漏等。不同病种,用药也不一样。炎症要用抗菌消炎药,湿疹则要用抗过敏药,真菌感染要用抗真菌药,疱疹则需用抗病毒药治疗,耵聍要用碳酸氢钠溶液软化。外伤后只要耳部不发炎,一般不用滴耳药。成人与儿童用药的浓度也各有不同,即使是成人,也可因病因不同而用药不同。如2%酚甘油主要用于未穿孔的成人急性中耳炎,如果穿孔者滴入,中耳粘膜反而会受刺激产生…  相似文献   

10.
颞骨骨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男,14岁。左耳间歇性疼痛8月余,加重3个月伴耳鸣。体检:一般情况可,左侧额纹较右侧略浅;左耳轮脚前方皮肤明显压痛,局部组织轻度肿胀,双乳突区无压痛,外耳道无红肿溢脓,骨膜完整,标志尚清,活动良好,未见中耳积液征象,音叉检查RT双侧阳性,WT居中。鼻、咽、喉检查未见异常。中耳CT示:左侧颞鳞部骨质局限性膨隆,骨小梁粗大密集并左侧乳突密度增高,左外耳道上壁受压隆突,上鼓室结构显示不清(附图)。CT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左侧乳突炎。手术所见:耳道内切口,暴露颅骨,见肿瘤已突出颅骨表面,为松质骨样,血供丰富,位于耳道前及上方…  相似文献   

11.
海上泅渡训练发生急性外耳道炎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7~ 9月 ,我部执行海上洇渡训练 ,其间共发生外耳道炎 34例 ,发病率为 2 .9%。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9~ 39岁。左耳 4例 ,右耳 3例 ,双耳 2 7例。病程 1~ 7d。首例发生在海上洇渡训练的第 7天 ,训练第 10天发病达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最晚发生在洇渡训练结束后第 13天。早期表现为耳道内发痒、不适 ,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耳痛。专科检查见外耳道皮肤轻度充血、肿胀、糜烂 ,表面附着少量粘性分泌及黄白色沉积物。重者 12例 ,听力下降 ,周身不适 ,体温微升等。专科检查见外耳道肿胀…  相似文献   

12.
姚树荣  李红梅 《人民军医》2005,48(2):122-123
患者女,16岁,因顽固性干咳2月余就诊。无发热、咳痰,无乏力、盗汗、咯血等。查体:咽部黏膜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两侧腭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PPD试验阴性,多次血常规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曾口服青霉素V钾片、罗红霉素片、增效联磺片、复方桔梗片等抗生素及镇咳药无效。进一步检查发现双耳外耳道均被耵聍堵塞,  相似文献   

13.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因其无知,将豆类、塑料枪子、石子等小物品塞入外耳道内。在夏秋季多由蚊、蝇、小甲虫等飞入耳内。2004年12月-2006年3月我院共收治儿童外耳道异物10例,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性,35岁,因右耳间断性疼痛5月伴耳鸣于2000年12月就诊于我科,患者无眩晕,无中耳炎,听力下降也仅在疼痛时发生,病史中曾有掏耵聍后又发生耳阻现象。查:右外耳道被灰白色物堵塞,质硬,不能取出,嘱以4%碳酸氢钠滴耳,一周后复查,镊子取出灰白色物,1.5cm×1.5cm×1.0cm大小,取出后见右鼓膜略充血,外耳道较左侧宽大。灰白色物送病检,镜下见层状鳞状上皮堆积,未见胆固醇结晶。诊断: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症。予以2%柳酸酒精滴耳,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扫描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5例183耳的各种疾病的CT征象及其特征。结果中耳炎81耳,先天性耳畸形56耳,颞骨骨折34耳,中耳癌5耳,外耳道胆脂瘤4耳,耵聍3耳。结论双螺旋CT扫描对各种耳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可靠的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耳性眩晕在临床上较多见,因耵聍柱塞引起的眩晕实属少见,至今未见有专题报道。笔者1990年8月~1993年10月共诊治因耵聍柱塞引起眩晕的36例,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4例,女12例。年龄14~48岁,平均28岁。单耳耵聍栓塞28例(左耳18例,右耳10例);双耳耵聍栓塞8例。二、病史首发症状为突发性眩晕,病史半年~8年。发病次数少者2次,多者10余次。多在水浴后挖耳,按压耳屏或睡眠时压迫患耳而发病。每次持续时间1~6h,有12例游泳后取耵聍导致发作或加剧。三、症状主要为突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及身体倾倒感,部分有耳鸣、耳…  相似文献   

17.
可能每个人都有过耳鸣的经历,但是人们耳鸣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音调也各有不同。耳鸣不是疾病,它仅仅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在外界无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所产生的声音感觉。耳鸣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我国约有2400万人因之影响睡眠、精力、工作和社交能力。耳鸣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甚多,许多疾病都可以伴发耳鸣,一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与耳鸣紧密相关,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外耳疾病外耳道耵聍栓塞时由于外耳道阻塞,使声音的传入产生障碍,在环境噪声隔绝之后,它对人体生理杂音的掩蔽作用下降,使体内微弱的自体噪声相对增强,导致耳鸣出现。中耳…  相似文献   

18.
听诊器引起的外耳道真菌病1例郑世贤★关键词真菌感染外耳道听诊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56患者,男,42岁。因耳部疼痛3d伴有排出物于1996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外耳道内可见黄白色霉苔,与皮肤接触处呈痂状,除去表现干痂,可见局部充血糜烂;触...  相似文献   

19.
病人 ,男 ,6 4岁。因反复右耳疼痛 2年 ,听力下降 1周入院。既往无右耳部外伤及流脓史 ,偶有外耳道出血。查体 :心、肺、腹未见异常 ,右耳耳廓牵拉痛 ,耳后触痛不明显 ,未扪及包块。外耳道内可见一暗红色新生物 ,长于外耳道后壁 ,基底广 ,占据整个外耳道后壁 ,活动差 ,触痛明显 ,前与外耳道前壁相触。外耳道中可见少许浆液性分泌物 ,鼓膜不能窥见。右耳许美位摄片示 :气化型乳突 ,右外耳道肿块 ,外耳道腔扩大 ,后壁骨质破坏吸收 ,骨壁变薄。头颅CT示 :右外耳道内、乳突区椭圆型肿块。外耳道肿物穿刺针吸活检 ,抽出物肉眼为灰白色豆渣样物 ;…  相似文献   

20.
Nd:YAG激光治疗耳甲窝色素痣张长俊,张达仁,庄世璋耳甲为一较深的窝,位于对耳轮之前,其前下部为外耳道口。发生在耳甲窝的疣状痣、肿物等常延伸到外耳道内。大的肿物可充满外耳道影响听力。年龄较大者可有癌变的可能。耳甲窝色素痣过去通常采用手术切除。创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