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98例,对患者总疗效进行评价,并从医疗美学对患者术前术后肛门外观进行评价。结果 298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皮赘残留、术口水肿、肛门狭窄、直肠粘膜外翻、混合痔复发,肛缘外观平整,治愈率100%。结论改良分段外剥内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加肛门整形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PPH术联合外痔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PPH术加外痔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治疗组)与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对照组)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外观良好,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结论:P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既不损伤肛门括约功能,又能保持良好的肛门外观,拓宽了PPH术适应范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瑞昌市人民医院接受外剥内扎术的6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肛缘水肿的13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术后未发生肛缘水肿的47例患者分为康复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为21.67%,其中11.67%为炎症水肿,10.00%为充血性水肿。2组患者性别、年龄、混合痔程度、术后是否松解括约肌、术后中药熏洗及术后久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不当、术后饮食不当、术后运动不当、环状混合痔、肛门正中混合痔、术前合并炎症、术后排便异常、术前合并感染及术后久坐均为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单因素(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手术操作不当、术后饮食不当、术后运动不当、环状混合痔、肛门正中混合痔、术前合并炎症、术前合并感染及术后久坐均为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PPH联合痔核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PPH联合痔核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本组66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均一次吻合成功,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是1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24h后平均疼痛度1.73,术后肛缘外观平整美观,无皮赘突起,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或肛门狭窄,有效率为100%,患者满意62例(93.9%).结论 PPH联合痔核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满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并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评估手术操作、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分钟,术后切口愈合平均时间12.3天,术后水肿者占4.5%。随访6个月,肛门狭窄、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大出血、再次脱出者均无发生。结论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能较为彻底的切除病灶,并修复肛门及肛管的生理结构,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操作简单,方法巧妙,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覃云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65-165,168
目的:提高外科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90例环状混合痔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加注射术进行治疗.结果:环状混合痔Ⅱ期30例,Ⅲ期60例,均痊愈出院,近期治愈率为100.0%.远期复发率为1.1%.术后肛门疼痛占48.0%,肛门轻度水肿占16.0%,排尿困难占12.1%.术后无肛管狭窄、直肠黏膜外翻、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手术彻底,疗效好,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联合改良分段剥扎加皮桥整形缝合在环状混合痔治疗疗效。方法:总结改良分段剥扎加部分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90例术中应用消痔灵注射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 min,治愈率93.3%,好转率6.7%。术后肛门功能及外观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分段剥扎加部分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术中注射消痔灵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目前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大多存在局部损伤大,手术后并发症多等缺陷.观察采用不同剥扎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并探讨肛门括约肌功能与环状混合痔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环状混合痔用分段外痔剥离,内痔结扎,与消痔灵液注射非结扎区内痔的方法.对于静脉曲张环状混合痔不松解肛门括约肌,而对于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给予肛门括约肌松解.结果 164例治愈158例,占96%,显效6例,占4% 全部有效,疗程12-21天,平均16天,手术后一年随访,有随访结果的156例,其中2例偶有肛门潮湿,瘙痒,无1例复发和继发肛裂,肛门狭窄.结论 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其肛门括约肌紧张,弹性差,手术中给予肛门括约肌松解,既可减轻手术后疼痛,防止局部水肿,又能防止手术后肛门狭窄.静脉曲张型环状混合痔患者,其肛门括约肌大多松驰,手术中不松解肛门括约肌,也不会引起肛门狭窄.故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与环状混合痔的发病关系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环状混合痔改良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环状混合痔环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的不同为其采用内痔注射术、外痔切除术、肛门松解术、亚甲蓝(美兰)注射神经阻滞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并观察其发生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本组7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疼痛,占92.86%。在术后8个小时内,本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在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出现术后大出血,仅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8.57%。经一年的术后随访发现,本组患者的病情均未复发。结论:采取环状混合痔改良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保留患者肛管的皮肤,保护其肛门的功能,避免使其发生肛门狭窄,减轻其发生水肿、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程度,而且具有手术创面小、患者术后愈合速度快、无痛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采用改良PPH术(改良组)68例,常规PPH术(常规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愈合时间、肛门失禁、肛门水肿、尿潴留等。结果:2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患者肛门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而2组术后肛门失禁及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安全可行,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急症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间初次住院手术的84例环状混合痔嵌顿患者,连续进入观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急症手术组﹚42例,对照组(保守治疗1~2周后择期手术组﹚42例,根据疗效、术后症状积分、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62%,对照组治愈率为95.2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症状积分上,治疗组的便血发生较对照组减少,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有所减轻,水肿、坠胀、痔核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因无需前期治疗,总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大大减少。结论环状混合痔嵌顿施行急症手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且可缩短疗程,使患者尽快恢复工作、生活,减少医疗费用,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外合用消肿活血止痛汤联合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的同时每天便后用高锰酸钾水坐浴,治疗组术后常规换药同时每天口服消肿活血止痛汤治疗,每次便后用消肿活血止痛汤药渣煎水坐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肛门疼痛、肛门缘水肿、肛门功能异常和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外合用消肿活血止痛汤联合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减少术后后遗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地缩短疗程,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环状混合痔行PPH术后残留皮垂的最优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289 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接受术式不同将其分为成型组和传统组,成型组155 例采用PPH术+肛门成形术治疗;传统组134 例采用PPH术+小切口外痔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水肿)、术后复发、住院时间、治愈率的差异。结果 成型组在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水肿)、术后复发、住院时间、治愈率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 0.05 )。结论 PPH术 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对比PPH术+小切口外痔切除术治疗, 创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少,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其进一步体现了PPH的优越性,更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外剥内扎方法和外剥内扎、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组(观察组,65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疼痛7例,创缘水肿2例,尿潴留3例,肛门狭窄1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7例,创缘水肿13例,尿潴留10例,肛门狭窄13例,术后漏液、漏气13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减轻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及防止术后肛门狭窄、漏液、漏气、肛门外观美观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哑铃状切口加皮桥整形术和传统外剥内扎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环状混合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哑铃状切口加皮桥整形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治愈率、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结果作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伤口水肿、疼痛、皮赘残留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出血、肛门功能及肛门狭窄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哑铃状切口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远期复发率低,术后肛门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卢宝龙 《吉林医学》2010,31(19):3106-3107
目的:探讨内扎外剥保齿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例采用内扎外剥保齿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半年复诊及电话回访,200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无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无痔再发,控便力良好,短期效果优良。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愈合快,是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区域皮桥整形搭桥辅助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多区域皮桥整形搭桥辅助PPH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创121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治愈率及复发率等方面指标,根据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创口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治愈率及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区域皮桥整形搭桥辅助PPH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的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混合痔患者136例,并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各68例,其中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治疗方法的设为R组,并与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者进行对照(C组)。比较两组肛疼痛、光滑度、便血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7 d患者肛门疼痛程度(术后7 d除外)、肛缘水肿、肛门光滑度、便血(术后7 d除外)及肛门水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要比单纯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效果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后残痔存留和肛门赘皮残留少,肛门的光滑度更高,肛门的整复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联合应用芍倍注射液与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用随机分为试验组(外剥内扎与芍倍注射液与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治疗30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治疗3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在并发症,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芍倍注射液与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对防治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