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防治.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前后3个不同阶段(2006年2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为第二阶段,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为第三阶段)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并在NICU住院≥5d的患儿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对发生VAP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用琼脂扩散敏感试验法测定病原菌耐药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阶段共纳入491例患儿,其中发生VAP共92例,VAP发生率为27.3/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后新生儿VAP发生率逐渐下降,3个阶段VAP发生例数分别为38、22、32例,VAP发生率分别为48.8/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25.7/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和18.5/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x2=26.19,P=0.000).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95.5% (63/66).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VAP最主要的致病菌,占65.2%(43/6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5.2%(10/66);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占6.1%(4/66).3个阶段相比,第一阶段致VAP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全部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为57.9%,有8株多重耐药菌株;第二阶段分离到的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上升至75.0%(x2 =16.39,P=0.000),且无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及多重耐药菌株;与第二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病原菌对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下降至5.0%(x2 =11.76,P=0.001)和20.0%(x2=6.72,P=0.01),出现10株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 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可降低新生儿VAP发生率,但VAP病原菌种类逐年变迁.定期监测和分析NICU患儿VAP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VAP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98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VAP发生率为4694%;VAP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呈正相关(P<001);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03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1373%);多次上机者还培养出2株真菌;继发VAP与否明显影响治愈率(P<005)。 结论VAP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84例氧合指数(OI) ≥ 15的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患儿采用高频振荡 (HFOV)模式治疗;B组29例患儿采用同步间歇正压联合容量保证 (SIPPV+VG)模式治疗;C组30例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模式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并对3组患儿的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在机械通气24 h后OI和a/APO2值均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组直到72 h方与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氧暴露时间和上呼吸机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仅如此,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FOV、SIPPV+VG通气模式与IMV比较,可以较快改善MAS的氧合,缩短氧暴露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肺气漏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作为更有效、更安全的抢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危重症孕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特点和围产结局。 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ICU 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14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孕产妇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种和指征、未分娩者行机械通气情况、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与通气指标以及脱机情况等。 结果114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孕产妇中,未分娩者10例,其中8例合并有基础疾病,6例胎儿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已发生胎死宫内。需机械通气的产科病因主要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相关并发症(34.21%)、失血性休克(27.19%),非产科病因主要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6.14%)和妊娠合并重症肝炎(6.14%)。危重症孕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指征是低氧血症(62.28%)和低通气量(37.72%)。孕产妇死亡26例,占22.81%。 结论危重症孕产妇机械通气的产科病因主要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相关并发症和失血性休克等;容量控制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未正压(PEEP)模式是机械通气呼吸机的常用模式,可减少孕产妇肺水肿的发生;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过程中机械通气的特点值得产科及ICU科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配比对机械通气(MV)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中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间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治疗组n=40)与肠外营养组PN(对照组n=40)。EN和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变化、撤机、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EN组的三头肌皮褶、上臂肌围长、PaO2、PaCO2、淋巴细胞计数、肌酐身高指数这些指标改善,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得以缩短,同时降低了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与PN组比较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脱机提供条件,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尽可能尽早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IPAP无创机械通气(NPPV)在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ALHF)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ALHF患者NPPV的护理记录,对比不同治疗阶段生命体征变化。结果:BIPAP NPPV治疗老年ALHF总体好转率为91.3%。结论:科学使用BIPAP呼吸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是确保ALHF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30例中,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2例因出血病情危重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的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病人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患者4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17名,对照组25名,护理人员对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上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教育,对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无创性机械通气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9例在30分钟内适应呼吸机,出现惊恐、自感呼吸困难等心理障碍感觉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经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影响患者对无创性机械通气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分别进行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比呼吸支持治疗参数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各4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72h内需气管插管进行更换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CPAP组早产呼吸窘迫患儿72h内需气管插管进行更换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分别为40.0%(16/40)、62.5%(25/40),均高于NIPPV组17.5%(7/40)、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及应用辅助呼吸机的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与NCPAP比较在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但能减少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预性呼吸治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常规呼吸治疗方法和干预性呼吸治疗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二次气管插管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通气/血流比以及胸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气管插管率为10.0%(2/20),显著低于对照组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PCO_2和P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通气/血流比值由治疗前的失调均得到明显平衡和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呼吸治疗能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和肺通气,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惠儿的住院资料,对惠儿的惊厥发生率、相关因素、护理措施、惊厥发生特征进行总结。结果:400例高热惠儿中,24例出现高热惊厥,发生率为6%。其中体温39℃以上者18例,占75%;在高热发生后12小时内出现惊厥者21例,占87.5%,100%在出现高热24小时内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3min~2h,其中惊厥持续时间在5min以内的12(50%)例,5~30min者8(33.3%)例,持续30min以上者4(16.7%)例。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根据高热惊厥具有既往有惊厥史、家族史者、2岁以下、体温超过38.5℃尤其是超过39℃患儿在高热发生后的12h或24h内出现的规律,预测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积极预防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重症病人的护理具体措施。方法:提高对机械通气的认识,了解机械通气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护理知识,现通过对机械通气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大家对机械通气的认识。结论:通过对于重症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高重症病人的拔管速度,并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对不同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暂停、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败血症等,治疗措施主要有吸氧治疗、抗生素治疗、输血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氨茶碱治疗、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全胃肠外营养、布洛芬治疗、第3代S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机械通气等.1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出院96例(82.76%),放弃9例(7.76%),死亡4例(3.45%),转院7例(6.03%).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多,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存活率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例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常频机械通气条件达到PIP24cmH2O,PEEP4-6 cmH2O,MAP≥13 cmH2O,FiO2≥0.6,PaO2〈50mmHg或PaCO2>65mmHg。改换高频振荡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HFOV治疗后PaCO2、氧合指数(0I)和FiO2稳步降低,PaO2和TcSO2稳步升高(均P〈0.05),10例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气漏,9例存活早期早产儿3例轻度慢性肺疾病(CLD)发生,发生颅内出血2例,均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Ⅰ-Ⅱ级。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HMD,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对早产儿NRDS的理想治疗与护理方式。方法将12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5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行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最大吸气峰压(PIP)时间、高平均气道压(MAP)时间、高吸入氧浓度(FiO2)时间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与致残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P、MAP、FiO2、上机与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可明显改善其呼吸机条件,有利于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对并发症降低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显著作用,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行床边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早期行床边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男4例,女3例,均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在新生儿监护室(NICU)内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并对手术注意点、术后呼吸机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治愈出院。其中6例于术后3—5天撤离呼吸机,1例于术后30天撤离呼吸机。全组无气胸、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等术后并发症,无高血压、术后并发感染等情况。复查心脏B超均未见分流信号,心功能正常。结论: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在药物治疗不能关闭PDA或无法使用消炎痛等药物及时关闭PDA时,早期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效果好,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症早产儿的PDA宜采用床边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肺出血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气管内注入血凝酶、肾上腺素;观察组气管内注入血凝酶、猪肺磷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12、24、48h肺出血面积、肺出血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2、24、48h与治疗前肺出血面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48h肺出血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4.31%(43/51),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显著减少肺出血面积,缩短肺出血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惠儿的住院资料,对惠儿的惊厥发生率、相关因素、护理措施、惊厥发生特征进行总结。结果:400例高热惠儿中,24例出现高热惊厥,发生率为6%。其中体温39℃以上者18例,占75%;在高热发生后12小时内出现惊厥者21例,占87.5%,100%在出现高热24小时内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3min~2h,其中惊厥持续时间在5min以内的12(50%)例,5~30min者8(33.3%)例,持续30min以上者4(16.7%)例。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根据高热惊厥具有既往有惊厥史、家族史者、2岁以下、体温超过38.5℃尤其是超过39℃患儿在高热发生后的12h或24h内出现的规律,预测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积极预防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NRDS并同意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患儿5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采用INSURE策略治疗(观察组)和给予PS后常频通气治疗(对照组)每组各28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功能、上机时间、用氧时间、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48 h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机时间、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URE策略能较好地改善NRDS患儿氧合功能及通气,减少VAP的发生,缩短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20.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替代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单剂 Exosurf气管内治疗 2 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NRDS)患儿 ,并与同期未用 PS治疗的 2 5例 NRDS患儿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统计 BPD的发生情况。 结果  PS运用组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较未用 PS组明显缩短 ,机械通气的天数由 (13± 9) d下降为 (6± 4) d,氧疗天数由(2 1± 9) d下降为 (9± 6 )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PD的发生率由 40 %下降至 2 0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PS治疗 NRDS患儿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及氧疗天数 ,但是否减少 BPD的发生率 ,尚需进一步操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