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影像技术、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及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和采取实验室尸体解剖检查等来判断患者可能发病的原因。结果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78.57%)、心室肥厚(67.86%)、急性心力衰竭(58.92%)和瓣膜心脏病(48.21%)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比较高,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率占首位,其比率达78.57%。结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复杂,要根据患者病史及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但因其具有发病速度快、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的特点,所有应多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因,病理学特征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尸检资料。结果冠心病40例(占64%),心肌梗死14例(占23%),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5例(占8%),剧烈活动后死亡的3例(占4%)。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尽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猝死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约占心血管病死率的20%。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本文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比50例非心肌梗塞冠心病Q-Tc间期显著延长,且AMI的Q-Tc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猝死(SCD)是突发性的不可预测死亡,表现为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和生存率低、预后差的特点。现心源性猝死逐渐年轻化,探索青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了解其临床症状及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可以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事件导致的发生迅速而意外的死亡,是部分患者的首发心脏表现。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前期过程。目前被大多数教学者接受的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定义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h内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我院地处海拔2800米,回顾2001年3月~2008年7月我院内科心源性猝死47例,均符合上述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内科治疗的方法资料。结果 4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冠心病32例,心肌病4例,心律失常4例。复苏抢救成功25例,15例死亡。结论内科治疗包括进一步的心脏生命支持和药物稳定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猝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遇到的死亡患者中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3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0例,占76.9%;心肌病5例,占12.8%;心律失常4例,占10.3%。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遇到的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4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4例,占79.1%;心肌病4例,占9.3%;心律失常5例,占11.6%。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肾性高血压大鼠形成左心室肥厚后,心肌线粒体Ca2+含量和用成串电脉冲刺激离体心脏引起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依那普刊(6mg·kg-1),牛磺酸(30mg·kg-1)在左心室肥厚形成后(术后第9周)开始连续po给药9周,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左心室重与体重的比值、电刺激引起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线粒体Ca2+含量,且两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增强,本实验表明,肾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的心脏对电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更容易产生心律失常;依那普利和牛磺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并能降低左心室肥厚大鼠的心脏对电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黄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81-181,184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复极化改变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2~2009年体检人群心电图存在早期复极改变的体检者246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组),并且同300例正常心电图体检者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1年后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比例差异。结果:观察组体检者1年后发生心源性猝死5例(2.0%),心律失常14例(5.7%),对照组无发生心源性猝死者(0.0%),发生心律失常4例(1.3%),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电图早期复极可能预示着心脏电生理行为的潜在异常,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其可能与突发的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猝死的防治 ,仍然是心内科领域的难题。自动态心电图应用于临床以来 ,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逐步有所认识 ,为防治这一高危疾患提供较好条件。我们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00例中 ,发现10例有心源性猝死倾向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临床诊断包括冠心病劳累后心绞痛3例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HSS)1例 ,正常体格检查1例。二、方法 :患者佩带Holter24小时 ,在此期间活动量与平常无差异。三、结果 :10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所见各种心律失常有如下表现 :(1)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心内科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以研究具体的方法加以干预,降低心源性猝死疾病发生率。结果对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原因加以分析,主要因为患有冠心病疾病以及患有高血压疾病。对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于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在患者住院2周与3周之间,表现出猝死的患者90例(64.29%);在猝死率方面,夜间发生率同白天比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原因较多,疾病原因主要因为患者患有冠心病,疾病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 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住院1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4例,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罗格列酮。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如:接受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但是接受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等MACE的发生率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缺血性MACE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充血性MACE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猝死发生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所有临床病因中,有40%的患者为冠心病导致心源性猝死,13.33%的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6.67%的患者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有60%的患者发现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结论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必须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因素予以重视,对病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制定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更有效的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心内膜胶原弹力纤维增生症影象学诊断(附45例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李玉梅,宋庆增珠海中医院刘金丰我院自1980年6月~1991年8月间收治原发性心内膜胶原弹力纤维增生症(EFE)86例,现将影象学资料完整的45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本组45例,年龄为3月~9岁,其中3岁以下为29例(82.2%),女性27例,男性18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咳喘、气短、发烧等呼吸道感染及进行性加重的心衰,下肢浮肿,肝脏肿大。听诊心音低钝,其中6例心前区可听到Ⅱ~Ⅲ级收缩期杂音。2例因心脏轻度增大曾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10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奔马律。35例左室肥厚和高电压。各导联均有T波低平和S一T改变。双室肥厚仅5例。X线表现本组均经心脏正位及透视,少数有左侧位或左前斜位确定左室增大程度。心脏形态和大小:43例(95.6%)为中~高度增大,心胸比率0.6~0.72,仅2例轻度增大。心型以普大型为最多21例,心脏向左侧扩大,左心缘可达左侧胸壁处。其次为主动脉型,心腰凹陷13例。此二型超声心动图均以左心室增大为主,第三种为球形增大6例,向两侧曾大,超声心动图显示  相似文献   

17.
吴敏 《云南医药》1997,18(4):297-298
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与动态心电图的关系吴敏心源性猝死系心脏引起的、未曾预料到的突然死亡。已有资料证实,通过心室晚电位的检测及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可对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进行筛查和预测。本文通过10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与动态心电图的结果分...  相似文献   

18.
冯玮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76-678
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率大约在1/1000,发病者中部分为青年人。大多数引起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和遗传缺陷有关,其中,单基因缺陷为猝死的主要原因。这些缺陷可以导致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发生。由于青年人心源性猝死通常潜藏而突发,尸检也无法明确病因,所以它的发生往往给病人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如何使发病者的家庭成员不再受到心源性猝死的威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近的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安置植入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及时处理那些隐藏的心脏疾病。本文报道了一个家族性心源性猝死的个案,意在通过对患者诊疗过程的介绍和发病原因的研究,揭示出患者家系的特殊性:即发病的性别倾向和年轻化。  相似文献   

19.
心脏内科急诊58例临床分析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030001)候凌冬,程宝珍心脏内科急诊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几种危重病症,现就我院急诊收治的58例心脏内科病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于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共收治各种危急重病人13207人,其中心脏内科急诊病人58例,占总急诊人数的4‰。男33例,女25例,男女之比为1.32:1。21~50岁8例(13.6%);51~60岁20例(34.4%);61~70岁15例(25.8%);71~80岁9例(15.5%);81岁以上6例(10.3%)。二、病因:冠心病35例(60.3%),其中急性心肌梗塞8例,心绞痛17例,心律失常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肺心病9例(15.5%);高心病3例(5.1%);风心病3例(6.1%);予激综合征合并房颤2例(3.4%);原因不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8.9%);先心病1例(1.7%)。三、急诊主要原因:心力衰退18例(31.0%),心律失常27例(46.5%),心绞痛17例(29.3%),急性心肌梗塞8例(13.8%),晕厥2例(3.4%),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突然发生而致的意外死亡,是内科急症之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死亡原因.先将我们收集到的4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