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37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防止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半肝血流阻断肝肿瘤切除术5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肝癌病人80%以上合并有肝硬化,常规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肝缺血、肝功能损害重。我院自1994年至1998年5年间,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地位。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将38例肝切除术按血流阻断方法分为两组,传统全肝血流阻断组(THVE组)22例,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组(经心包组)16例,分析应用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对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两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包组术后近期肝功能恢复快。结论 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第一肝门 左、中、右肝静脉阻断切肝术,保持下腔静脉血流畅通,部分病人同时行肝短静脉结扎。结果10例病人中原发性肝癌8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巨大血管瘤1例。肿瘤直径5cm~18cm(13cm)。肿瘤侵犯2根主肝静脉8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2例。行右三叶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中肝叶切除4例,Ⅷ段切除1例,Ⅳ、Ⅶ、Ⅷ切除1例,左三叶切除1例。结扎肝静脉8根,血管带阻断9根,血管夹或心耳钳阻断5根。切断1根主肝静脉4例,切断2根主肝静脉6例。第一肝门阻断时间15m in~38m in(25.5m in),肝静脉阻断时间阻断时间15m in~25m in(19.7m in)。术中出血量100m l~6000m l(1180m l)。行肝静脉修补4例。结论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既能达到无血切肝的目的,又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合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附21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在防止术中肝脏大出血及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硬化情况,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半肝全血流阻断,交替半肝血流阻断,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单纯门静脉阻断及肝褥式缝合等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肝肿瘤共213例。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肝血流阻断144例,其中左肝门阻断32倒,右肝门阻断112例。半肝全血流阻断39例,其中右肝门 右肝静脉阻断26例,左肝门 左、中肝静脉阻断13例。交替半肝血流阻断7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5例,单纯门静脉阻断8例,局部褥式缝扎10例。肿瘤切除率100%, 第一肝门及肝静脉分离均成功。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出血及空气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胆漏6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对防止肝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37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防止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解剖右侧肝门,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刮吸断肝技术行肝脏良性疾病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7例.结果 除1例右肝血管瘤患者因中肝静脉属支出血难以控制,做小切口辅助止血而完成手术外,其余6例均完成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300 ~540min,平均(399±75) min,其中解剖肝门时间30~75 min,平均(51±16) min,切肝时间60~160 min,平均(116±32) min,术中出血600 ~3000 ml,平均(1486±809) ml,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至(302~557) U/L,平均(386±85) U/L,恢复正常水平5~11d,平均(7.1±2.0)d.术后住院时间10~18d,平均(12.4±2.6)d.术后2~4d下床,术后1~4d进食,术后2~4d肛门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方法6例报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325000)徐正铿1992年7月至1994年12月,作者采用一种简易进路,为6例病人进行全肝血流阻断,顺利切除肿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3例。年龄47~66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叶切除手术后的肝功能变化。方法 病人分为两组 :半肝血流阻断组 (HLO ,n =2 8) ;全肝血流阻断组 (TLO ,n =3 5 )。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 1、2、3和 5d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胆碱脂酶、sGPT水平及体温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TLO组比较 ,HLO组入肝血流阻断平均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术后sGPT及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全肝组 (P <0 .0 5 )。术后 1~ 3d的体温及心率也明显低于TLO(P <0 .0 5 )。结论 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叶切除手术具有阻断时间长 ,肝功能损害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 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 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2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肝切除手术中减少术中出血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肝切除时术中出血量比应用其他血流阻断技术少,肝损害也较轻微.这种技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复习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行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LCH治疗肝中叶肝癌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差异,评估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同一医疗团队在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因肝中叶肝癌分别采用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血流阻断法行完全性LCH的25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在LCH过程中,行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12例(A组),行Pringle血流阻断法13例(B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肝功能方面,A组术后第1、3、5天的ALT水平显著低于B组[(244.1±128.9)U/L vs (359.1±132.6)U/L,(195.5±77.8)U/L vs (378.0±143.1)U/L,(73.0±...  相似文献   

13.
全肝血流阻断对胰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家兔全肝血流阻断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健康青紫蓝兔10只,体重2.5~3.0kg,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行气管切开后,股动脉切开插管监测血压并采血。依次结扎肝固有动脉,肝总管,门静脉及各肝小静脉,即开始进入全肝血流阻断剂,分别于全肝血流阻断前,后1,2,3小时取血,最后于全肝血流阻断后3小时取胰朱组织,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全肝血流阻断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均显著下  相似文献   

14.
经腹常温下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腹常温下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是常温下肝血管隔离(NHVE)技术中创伤最小的一种术式。作者采用该技术治疗2例侵及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巨块型肝癌和1例右肝被膜下巨大血肿患者,疗效满意,并讨论其适应证、可行性、全肝热缺血时间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指出该技术是防止肝静脉出血和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为切除侵及主肝静脉的肝肿瘤、修复外伤性近肝大静脉损伤提供了可靠保障,认为无肝硬化者,全肝阻断的安全时限可达39min以上,不会影响胃肠功能恢复,对有心、肺疾患者可慎重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提带配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64例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肝提带配合半肝血流阻断(实验组n=24)和半肝血流阻断法(对照组,n=40)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205.1±55.4)min,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14.3±54.6)min,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失血总量(497.3±63.0)ml,无需输血治疗;实验组平均失血总量(203.0±39.4)ml,无需输血治疗;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 d实验组ALT浓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2.2±109.2)U/L vs.(434.8±215.7)U/L和(124.8±67.8)U/L vs.(241.6±132.6)U/L(P〈0.05),术后第1 d实验组TBI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2±17.8)μmol/L vs.(55.7±34.1)μmol/L(P〈0.05)。结论肝提带配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间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叶切除的136 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66 例,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70例,将两组的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肝功能分级、肝硬化、AFP、HbsAg),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血流总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生化指标(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术后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出血)等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及血流阻断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凝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肝叶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不增加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能有效地保护肝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肝血流阻断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区域阻断肝叶、肝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7年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行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部分切除的319例临床资料.左肝外叶切除127例,左半肝切除(含Ⅰ段切除)89例,右肝前叶切除15例,右肝后叶切除34例,右半肝切除(含Ⅸ段切除)32例,肝血管瘤剥除/肝局部切除19例,肝囊肿剥除/肝局部切除3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失血量平均(70±15)mL,术后5~7 d复查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未出现肝坏死、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区域血管阻断肝叶(段)切除避免了保留肝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手术从容不迫的进行,减少了大量失血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肝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叶切除术病人分别选用两种不同阻断血流方法,术前和术后2h、24h、48h采集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全血细菌DNA,同时行血D 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结果术前PCR均为阴性,术后共有32例PCR阳性,两组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肝阻断组外周血浆D 乳酸及LPS浓度较半肝阻断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叶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较全入肝血流阻断肠黏膜屏障受损较轻,肠道细菌易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