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人群患病率接近1%,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可高达6%[1]。房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脑血管引发的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project,CNSSPP)~([1])调查发现,2014—2015年,我国40岁以上成年人心房颤动标准患病率为2.31%,约为10年前患病率的3倍~([2]),其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比例日益升高。心房颤动发生时由于心房内血液淤滞可能导致脑梗死或其他部位的栓塞,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  相似文献   

3.
《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6):I0001-I000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AF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欧美国家总体人群中AF患病率为1%~2%,在8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5%~15%。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人群患病率接近1%,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可高达6%[1].房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脑血管引发的病死率增加2倍,中风及血栓栓塞事件是非房颤者的5倍[2].研究老年房颤患者的诱发因素,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48例老年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房颤的诱发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开滦矿区女性心房颤动的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10日对开滦集团101 510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选择女性作为观察人群,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体格检查检出心房颤动。结果 20 407名女性进行了体检,20 196名完成心电图检查。检出心房颤动40例(其中2例为瓣膜性心房颤动),患病率0.20%。女性心房颤动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120.89,P=0.00),70~74岁女性心房颤动患病率最高,达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0,P=0.000)、收缩压(OR=1.023,P=0.001)、尿酸(OR=1.004,P=0.008)与心房颤动明显相关。结论开滦矿区女性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2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收缩压、尿酸为影响女性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成人心房颤动患病率约为0.77%,8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5%~15%[1]。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起伏的基线和心室QRS波。心房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颤动影响心房有效收缩,导致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血栓形成,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3]。心房颤动发生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Framingham研究提示:心房颤动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AF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乙醇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疾病及心胸术后.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人群总患病率约为1%~2%,因许多房颤患者从未就诊或未被诊断,其患病率可能被低估[1-3]。我国进行的整群抽样调查显示[4],房颤患病率为0.77%,标准化率为0.61%,但该研究未将山区人群列入调查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三大尿路结石高发区之一,发病率为1%~5%,40岁以上患病率为30%,60岁以上患病率为40%,70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达50%。更糟糕的是,我国尿路结石的复发率也很高,10年复发在10%以上;草酸钙与磷酸钙混合结石的复发率可达40%以上;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复发率一般在5%~10%;如果是感染性结石,且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有结石碎片残留,结石复发率可高达78%。因此,预防或延迟结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随时可危及生命的慢性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病死原因。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该病症状的不断加重造成反复住院,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6%~10%[1],五年病死率高达50%[2]以上,有研  相似文献   

11.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丧失了有效的射血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而血栓随着血液循环可能造成脑栓塞或其他部位的栓塞。中国心房颤动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年龄>80岁人群可达7.5%[1]。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可以有效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的形成,且到目前为止,华法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辖区内年龄≥60岁的人群,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血压、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较少、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8项,并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243份,回收有效问卷5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有脑卒中病史者287例,脑卒中患病率为5.61%;其中男性186例,患病率为3.64%,女性101例,患病率为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人群(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是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是预防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中平均发病率为4.5%[1]左右,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心房颤动使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心房颤动患者的抗血栓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为了解我院住院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抗栓治疗现状,进行此项调查。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患者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除外合  相似文献   

14.
张建芳 《首都医药》2000,7(11):46-4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成人心房颤动发生率为0.3~0.4%,60岁以上发生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心房颤动可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心衰、血栓栓塞等严重合并症,因此面对大量的房颤病人,如何治疗并避免合并症成为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老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严重的随时可危及生命的慢性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病死原因。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该病症状的不断加重造成反复住院,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6%~10%[1],5年病死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62例分两组,治疗组予以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比较24h心房颤动转复率、心房颤动发作控制(减少心房颤动发作60%以上)率、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再梗死率、住院期间死亡率、1年后死亡率、1年内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能控制心房颤动发作(减少心房颤动发作60%以上),维持窦性心律,与对照组相比,再梗死率(6.3%与16.7%)、死亡率(9.4%与16.7%)、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9.4%与30.0%)、脑卒中发生率(3.1%与13.3%),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安全,患者多方面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2%.过去10年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进展和防治策略的不断调整,房颤的重要指南已经三度全面修订[1-3].最近,2010年的欧洲心房颤动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正式发表[3],又一次带来许多新的防治概念.  相似文献   

18.
张丽芙 《江西医药》2015,(3):278-28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近期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估计总患病人口数在3.3亿。持续的高血压可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结构性、器质性以及心电学的影响。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并发心房颤动[1-3]。  相似文献   

19.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常见于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即孤立性房颤。房颤除可引起心悸等症状外,还可以因心房缺失泵血功能而使心输出量降低,导致心房内的血流淤滞,促使血栓形成。我国房颤的成人患病率约为0.77%,近期我国14个省29 079人抽样调查,房颤的患病率(经年龄标化)为0.61%,且随着年龄而增多,80岁以上达7.5%。非瓣膜疾病引起的占65.2%~([1,2])。肺静脉及左心房后壁在房颤的触发与维持机制中起着  相似文献   

20.
黄冬 《家庭用药》2021,(12):26-2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心房每分钟60~100次的规律收缩活动被完全不规则的快速颤动所取代,心房颤动频率可达每分钟350 ~ 600次,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章的纤颤波 房颤危害知多少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4%,60岁以下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43%和0.44%,60岁以上男女患病率分别上升至1.83%和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