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传染病,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呈现地域性分布。全世界大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我国就有1.2亿人,每年因肝病死亡30万人左右。HBV感染不仅可导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还可发展为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目前,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临床转归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从病毒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等方面对HBV基因型进行了大量研究,HBV基因型的地理性分布差异已经基本明确,而HBV基因型与HBV引起的临床疾病的相关性,特别是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已知乙型肝炎病毒(HBV)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HBV 表面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病毒颗粒核心含有核心抗原(HBeAg),核心抗原内含有 e 抗原(HBeAg)。针对这三种抗原试制单克隆抗体(MCA),现已有两种方法:一、用 EB 病毒转化人 B 淋巴细胞,建立分泌特异性抗体细胞株;二、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免疫细胞(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分泌特异性 MCA。第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诱导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雄  刘丽娟  龚虹云  朱帆 《中国药事》2009,23(10):1015-1020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诱发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高度重视。方法综述了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诱导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直接作用主要阐述了HBV基因组整合入宿主DNA及HBx基因对宿主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间接作用表现为宿主-病毒相互作用对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主要与T细胞免疫应答,内质网应激和免疫逃逸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
5.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248例,进行肝炎病毒指标研究包括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HBV感染196例,占248例原发性肝癌79.03%。结论HBV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主要病因。HBsAg(+)AFP升高82.14%,HBsAg(-)AFP升高23.07%,可能是由于乙型病毒感染HBV复制造成的肝细胞损伤,随之发生的肝细胞再生和修复,促进了AFP合成增加[6],是造成HBsAg(+)和HBsAg(-)患者血清水平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现已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导致肝细胞癌(HCC),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导致HCC尚未明确,但已知HCV与慢性肝病相关,并发现HCC病人中抗HCV抗体的阳性率较高,故本文对HBV和HCV与HCC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作者对185份HCC病人血清、35份转移性肝癌(MLC)病人血清和432份对照血清的抗-HCV进行了检测,并按年龄、性别和HBsAg携带状态对上述病人进行了分别检查分析。结果表明,MLC与HBsAg或强阳性抗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Jerne的学说,用个体基因型抗体诱导小鼠产生抗-HBs,并对所诱发的抗-HBs的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用亲和纯化法制备家兔个体基因型抗体,所获得的抗体既不含有HBsAg,也不与  相似文献   

8.
某农村自然人群中HBV总感染率为56.4%,抗-HBc阳性率为39.2%,单项抗-HBc阳性率13.3%,表面系统及e系统均阴性的人群抗-HBc阳性率为23.4%,说明抗-HBc是比表面系统更为特异、敏感的检测指标。以血中抗-HBc滴度≥1:1000为具有传染性的指标,则HBsAg阳性者中40%以上有传染性;HBsAg低滴度或滴度下降甚至阴转,并非传染性肯定减弱;抗-HBs阳性者传染性也非全无;抗-HBe阳性人群的传染性不可忽视。提示未经抗-HBc检测的献血员并不能排除其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明确预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72例HBV相关性HCC患者超声引导下行RFA规范化治疗的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超声造影、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规律随访,统计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40例发生肿瘤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8.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病理分级、术前HBV DNA载量及是否抗病毒治疗与肿瘤复发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P=0.006)是否抗病毒治疗(P=0.025)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数目、是否抗病毒治疗是HBV相关性HCC RFA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肝细胞癌 (HCC)的病因学研究多集中在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黄曲霉素上。本研究旨在了解乙肝流行地区(江苏省 )HCV及HBV与HCC病因发病学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5年 6月至 1998年 2月在我科住院的 45例肝癌病例 ,除 7例来自安徽省外 ,其余均来自江苏省各地。男 40例 ,女 5例 ;年龄 2 4~ 72岁 ,平均 5 3 4岁。1 2 肝细胞癌的诊断 ① 40例病人经肝细针穿刺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 ;② 5例依据血清甲胎蛋白升高 ,同时辅以超声、CT和 (或 )DSA而诊断。1 3 对照组 同期住院的 3 0例其他消化道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16例HBV相关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根治性肝切除术。结果以126.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PLR<126.9)和高PLR组(PLR≥126.9)。低PL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64.4%、45.5%;高PL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42.9%、32.8%,2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9,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肝功能分级、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PLR水平、肿瘤TNM分期是影响HBV相关H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术前AST、PLR水平是影响HBV相关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术前外周血PLR可有效预测HBV相关HCC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由于缺乏理想的体外感染模型,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如何致病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仍缺乏系统的了解。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乙肝的发生是免疫损伤的结果,即免疫活性细胞攻击受感染的肝细胞,造成肝细胞的破坏,继而引起转氨酶升高、黄疸等临床表现。除此之外,是否存在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HBV在肝细胞内复制、表达对于细胞的功能状态有何影响?HBV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如何?迄今均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相关试验,旨在初步探讨HBV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清除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为一嗜肝DNA病毒。肝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肝细胞不仅仅是HBV感染、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而且是积极的免疫调节细胞 ,甚至可能是抑制、清除HBV的效应细胞之一[1]。目前认为 ,虽然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通过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放大作用,释放细胞因子,特别是IFN -γ及TNF -α是非常重要的抗病毒环节,但是最终清除乙肝病毒还是要依靠肝细胞本身清除病毒的机制[2]。目前研究结果 ,可以从三方面去认识肝细胞的作用。(1)肝细胞以免疫调节细胞身份积极参与机体HBV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CC)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酒精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可能是HCC发病的另一重要病因.最近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已克隆成功并创建了特殊的检测方法.关于HCV与HCC间关系的资料至今尚少,本文旨在探讨HCV抗体(抗HCV)与HCC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79年5月收住1例1岁5个月幼儿患巨大原发性肝细胞癌,现报告如下。男,15/(12)岁,体重4.5kg。右上腹部发现肿块半年多,呈慢性消耗病容,伴有贫血。术前诊断不明。术后诊断为巨大(氵弥)漫型原发性肝细胞癌,虽手术切除,但未能存活。病理诊断:本例切除标本(见附图)为17×10×8cm,重达1020g(包括肝左右叶),外观被膜不完整,硬度不一,呈灰白色,间有  相似文献   

16.
利卡汀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艳  肖恩华 《中南药学》2008,6(5):632-634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肝癌,占我国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其中肝细胞癌以进展快、预后差及术后复发率高为特征,中位生存时间仅有数月。目前,肝癌的治疗采取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月青皂苷(the saponins of Liuyueqing,TLYQ)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virus,DHBV)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TLYQ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拉米夫定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后7 d,14 d及停药后7 d,取静脉血,检测DH-BV-DNA拷贝量和ALT/AST变化情况。结果:TLYQ大剂量组给药后d 7,d 14即能明显抑制DHBV-DNA,停药后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在用药后d 14,停药后d 7,ALT/AST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LYQ具有有效抑制DHBV-DNA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HBc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能自我装配形成病毒样颗粒,并可接受外源基因的插入.HBcAg作为载体和佐剂已用于数十种病原微生物抗原表位的表达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此文就HBcAg的结构特点、免疫原性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报道日见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检测了108例各型肝炎,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抗—HCV,旨在探讨丙型肝炎抗体与各型肝炎,肝细胞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栓测对象:108例各型肝炎均为我院1988年1月至1992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0年第六次全国瘤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肝炎(AVH)2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1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V)12例,肝硬化(LC)23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 3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研究对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所有1 175例标本均来自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