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位证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特征和脏腑病理特点。选择2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对象,20例同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采用病理积分、分级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分布频数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郁气滞证、阴阳两虚证(P<0.01);各证型组肾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阴阳两虚组积分最高(P<0.01);各证型组肝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P<0.01)。结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肝郁是其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采用证素积分及分级的方法能较好反映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的中医病理特点和围绝经期综合症的证候规律。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辨证规律.方法 选择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阴虚、血虚、阳虚显著高于气虚(P<0.05,P<0.01),阴虚、血虚高于阳虚(P<0.05);国绝经期综合征实证证素肝郁、气滞、热积分显著高于湿、痰(P<0.05,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以肝、肾、脾积分显著高于肺、心(P<0.01).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主要以阴虚、血虚、阳虚为主:实证证素主要以肝郁、气滞、热为主;病住证素主要在肝、肾、脾,属虚实夹杂之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机体慢性炎症状态的关系并观察中药大补阴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符合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检测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给予中药大补阴煎加味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Kupperman评分以及血清IL-6、TNFα的水平。结果: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患者用大补阴煎加味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90%,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有关;大补阴煎加味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机体的慢性炎症状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滋水清肝饮加味对(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MPS)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滋水清肝饮加味治疗,1剂/d,2次/d。2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肾虚肝郁证和Kupperman指数(Kupperman index,KI)评分、血脂、疗效、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清脂联素、Kisspeptin-10、雌二醇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肾虚肝郁证和KI评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9% vs. 75.0%,P<0.05);观察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Kisspeptin-10、雌二醇[(8.69±0.92)mg/L、(2.31±0.27)ng/mL、(72.45±8.90)p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滋水清肝饮加味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患者的疗效明显,上调血清脂联素、Kisspeptin-10、雌二醇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贞颗粒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证属肾虚肝郁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益贞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舒眠胶囊口服。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益贞颗粒能明显改善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失眠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肝郁分级与舌苔脱落细胞EGF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证素辨证进行中医肝郁病理分级,免疫组化检测舌苔脱落细胞EGFR的细胞着色强度值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舌苔脱落细胞EGFR的细胞着色强度值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舌苔组和不同舌质组间EGFR差异无明显规律;观察组舌苔脱落细胞EGFR表达阳性率与肝郁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舌苔脱落细胞EGFR可以作为判断肝郁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肝郁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13月龄大鼠,采用自然衰老和慢性束缚法制备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模型,以3月龄成年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经过3周的柴胡疏肝散干预后,对大鼠进行Open-field test行为学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促肾上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肽(CRH)的含量。结果 PMS肝郁证治疗组大鼠Open-field水平积分、垂直积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血清CRH、COR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ACTH含量也有下降趋势。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行为,并调节HPA轴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寒滞心脉、痰阻心脉、心气亏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6型;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其狭窄程度积分.结果:痰阻心脉证的冠状动脉积分明显高于心血瘀阻证、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肾阳虚证(P<0.01);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冠状动脉积分高于心气亏虚证(P<0.01);三证相兼组冠状动脉积分比单证组、二证相兼组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证型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一,痰阻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是胸痹心痛危重证型.  相似文献   

11.
王树玉  贾婵维 《北京医学》2003,25(3):188-190
目的 探讨K1inefelter综合征、46,XY女性性反转综合征和Turner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SRY基因,进一步了解SRY基因在性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SRY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三种性分化异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RY基因。结果 7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有1例未测出SRY基因,6例SRY基因阳性;3例46,XY女性综合征患者SRY基因均阳性;7例Turner综合征患者SRY基因皆阴性。结论 SRY基因是睾丸分化和发育的关键基因,但正常男女性分化还需要其他基因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确定证候要素,并从临床需求出发对其进行应证组合是解决证候规范化问题的基本思路之一。证候要素的提取是这一思路的基础。为此。本文从已有的证候规范研究成果出发,以具有权威性的4部现行证候标准为基础,讨论了证候要素提取的方法,提出临床代表性是确定证候要素基本判别条件的观点,并对文献中1653条记录进行分析,初步给出了证候要素的范围。初步证明利用证候要素对证候进行规范化的可行性,给出了证候要素提取的一种思路,为证候要素进一步地确定与完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方证关系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方证概念的基础上,对当前方证研究领域流行的“方证相对”、“方证相应”、“方证对应”、“方证相关”几个主要观点进行了叙述和辨析,提出“方证相关”作为含括中医方证关系的逻辑表述实现了由经验现象向科学问题的转化。其蕴含的方证关联性大小及其现代内涵是方证关系中关键问题。“方证相关”不仅是诠释中医方证治验的逻辑基础,而且正在成为揭示中医药科学内涵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分布主次,为临床治疗提供辨治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网络数据库中西医学期刊,从383篇论文中收集中医治疗大肠癌确诊病例4 543例,对32种证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比较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差异。结果大肠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中医主要病理机制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等相关,其证型结构的排列主次可为制定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框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心理变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间986例具有临床症状体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身疾惠。结果986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通过心理疏导,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掌握患的心理需要,给予正确引导,增强和提高自信心和信任感是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所收录的MetS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MetS总体证型、证素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进行频数统计或构成比分析。结果 从34篇文献中得到 32个证型和16个证素,痰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是主要证型;病性证素依次以痰、火(热)、阴虚、气虚、湿、血瘀为主;病位证素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肝、肾、胃;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存在差别。结论 各文献研究中MetS主要中医证型基本保持一致,但仍需应充分考虑地区、性别、合并疾病、年龄、病程等可能影响辨证偏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用单光子吸收法测量43例不同肾病患者桡骨远端0.15处和桡骨中下1/3处骨矿含量的结果表明:在桡骨远端0.15处,肾病患者骨矿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功能受损程度与骨矿含量丢失相平行,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骨矿含量丢失更明显(P<0.01).在桡骨中下1/3处,骨矿含量无上述改变。结果提示:临床应对肾病导致骨质琉松症引起高度警惕;桡骨远端0.15处可作为监测骨质改变的灵敏部位。  相似文献   

18.
血清雌激素水平对抑郁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小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34-1136
目的:探讨雌激素水平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影响的关系。方法:对24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雄激素(T)等指标测定;其中抑郁症95例,无抑郁症150例,分为2组进行比较。并予抑郁症组以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结果:抑郁症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症患者,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经雌-孕激素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水平有所上升,且抑郁症状有所改善。结论:雌激素极低值水平是导致抑郁症的可能;雌激素对缓解抑郁症可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0例CRF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点。结果:CRF患者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占45.6%;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次之,分别占20.0%与17.8%;阴阳两虚证占10.6%,肝肾阴虚证占6.1%。同时,CRF患者虚证证侯分布有其阶段性,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以脾肾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为主;尿毒症期虽然仍以气阴两虚为主,但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均有所增加;肝肾阴虚散见于各期。结论:脾肾气阴两虚证为CRF虚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常胆液质证区别于非异常体液质证的医学指标特点,为今后建立量化的体液质分型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维吾尔族志愿者进行维医辩证分型,收集645例异常体液质证人群(异常胆液质证组138例,非异常胆液质证组507例)的全血及血清样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3项血常规指标和17项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筛选差异指标进行异常胆液质证与非异常胆液质证相关危险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异常胆液质证组相比,异常胆液质证组血常规、生化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数目(LEM)、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LDL-C)水平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水平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入选指标有 HDL-C、LDL-C、LEM和 HCT。结论 HDL-C、LDL-C、LEM、HCT 4项指标可成为判断异常胆液质证与非异常胆液质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