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循经加热对经络感传现象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我们曾对针麻手术病员进行观察,发现沿内关至天泉一段右手厥阴心包经加热20分钟后,有34.6%的病员提高了经络感传的敏感性,有73%的病员心包经劳宫,天池两穴提高了皮温。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经络感传的激发,研究经络现象的本质是很有意义的,有必要将这项观察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循经感传激发时间与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的行气针法,按激发时间的长短,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5分钟组(30例)、10分钟组(30例)和15分钟组(31例),以比较循经感传激发时间与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5分钟组、10分钟组和15分钟组的感传较显著及显著型的比例分别为6.67%、23.33%和48.39%,感传的显著程度随激发时间的递增而相应地提高,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所采用的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  相似文献   

3.
时辰对循经感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在辰时与酉时激发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阴肾经感传,观察感传的激发时间与感传速度,结果表明,两条经皆在气血旺盛时辰(胃经为辰时,肾经为酉时)感传的激发时间短,感传速度快,而在气血未盛时辰(胃经为酉时,肾经为辰时)激发时间长,感传速度慢。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极其显著(P<0.01)。本工作结果提示循经感传可能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由于螺旋器以及蜗神经以上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感音性耳聋多发源于急性传染病和药物中毒等,虽然造成的病变程度不同,但这种类型多数为重聋,听力损失多在60分贝以上,临床上的聋哑多属于此种类型。在探讨经络感传与疾病的关系中,发现用低频电脉冲接堤针刺激井穴或原穴时,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循经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揭示这种现象的本质,国内已从皮肤电位、皮肤电阻、血流图和声发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我们主要以肌电作为感传时的客观指标,初步观察了10例循经感传显著者手厥阴心包经循经感传时的肌电活动,发现循经感传的出现与肌电的发放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然而,感传时的肌电活动是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对此,本文就循经感传时的肌电活动形式及其活动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是针灸针麻原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我们本着“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程序,先后观察了90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有些实验只在一部份受试者身上进行)和一部分针灸临床病人,着重探讨了循经感传的规律以及与针  相似文献   

7.
该文收集了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于经络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一些文献,汇总了主要的观点并加以讨论,包括体液论、生命场论、缝隙连接观点、纤维状蛋白观点等等。循经感传现象是经络实质性研究的一个核心部分,循经感传机制的研究,是经络系统实质研究以及整个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基础。我们应该结合西医学的优势,多学科合作,调整思路方法,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正> 循经感传是主要经络现象之一,是经络系统存在的主要根据。作者于1984~1986年在尼日利亚工作期间,结合治疗观察了该国黑色人种182例病人的循经感传现象。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黑色人种的门诊各种病人,男性193名,女性59名,年龄最大73岁,最小9岁,种族主要为约鲁巴族;职业多为实业家、商人、政府官员、雇员和家庭妇女等;疾病大多为各种机能性疼痛、神经官能症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循经感传和模拟循经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SEP)地形图的不同.方法 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16名感传显著者和11名无感传受试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模拟感传是以柔软的画笔沿胆经路线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结果 ①感传显著者当感传沿胆经路线上传至头面部时,大脑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除了在靠近中线的下肢代表显示1个红色高电位反应外,越过了上肢代表区,在外侧端的面部代表区又出现1个红色的高电位反应区,而对于无感传受试者来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只能在下肢代表区出现1个红色高电位反应;②模拟循经感传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EP地形图的表现是:11名受试者中有6名受试者SEp地形图的下肢和面部代表部位同时出现了2个反应,5名受试者SEP地形图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1个反应.结论 循经感传和模拟循经感传时,SEP地形图的表现类似,再次证实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30例循经感传者右侧前臂段,循经皮肤温度360次对照观测,发现观测部位皮肤温度有伴随感传出现而变化的循经性.提示,循经感传在外周似有实质性生理功能活动的存在,影响局部皮肤微循环状态.联系我们既往的研究,认为循经感传的形成是“中枢”和“外周”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人体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体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是经络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针灸临床事实,推断循经感传过程中能量传输载体可能是人体内广泛分布的胶原蛋白分子。应用量子生物学方法,建立胶原分子的孤子激发模型,获知分子链上有波速为0~15.5m/S的孤立波,以对称孤立波和非对称孤立波两种运动形式行进。把胶原分子激发能的孤立波运动及其对神经感受器的作用对应于循经感传,系统地解释了循经感传的发生机理,显性感传与隐性感传的区别、感传的可阻滞性以及其他的循经感传现象。这种解释符合循经感传已知的临床事实和实验结果,也符合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辩认人的真皮内环层小体被囊中胶原分子类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循经感传主要是一种感觉过程,它必然与感觉神经及其信息传递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穴位受到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冲动的双向传导,通过轴突反射产生本节段内感觉信息的传布。神经元外周轴突末梢之间,由肥大细胞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介导,激活相邻节段的神经末梢,而产生跨节段信息传递。在外周的循经信息传递和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同步进行。外周和中枢的双向性信息传递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延伸,就形成了循经感传。  相似文献   

15.
循经感传与针灸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历代医家在针灸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视沿经的针感传导。应用传统的针刺手法和现代针具以激发和促进感传,即“气至病所”,对于提高针刺临床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古代文献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的载体,国内外对循经感传的报道和循经感传与临床研究,论述了循经感传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现象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方法:对56例循经感传阳性的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心脑血管病同时罹患者,其循经感传现象的阳性率比分别患病者高;高血压能明显提高循经感传的阳性率;单灶脑梗塞多呈单经感传,多灶脑梗塞则呈泛经感传。结论:循经感传现象与疾病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联系,并可依此进行病灶穴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经络是一个受皮层抑制具有本能调节作用的系统,其中枢代表区在丘腑,循经感传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丘脑中与外周经络对应的易化神经通路的兴奋。某些刺激如压迫,能阻滞感传,主要是通过中枢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飞经走气"针法对循经感传现象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30例,应用G6805-I型电针仪以20次/s的连续波分别刺激手、足阳明经的井穴,逐渐增加电流强度置受试者能耐受为度。当感传在关节处受阻时,按照飞经走气针法中青龙摆尾针法进行针刺,使感传继续,并进行记录。结果大多数受试者的循经感传在经过腕、踝、肘、肩、膝、髋等大关节时,可出现速度减慢或停顿的现象。结论 "飞经走气"针法在循经感传通过腕、踝等关节时有促进作用,具有"通关过节,催运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