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腹内疝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04例腹股沟疝行TAP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内疝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38例)和未发生组(366例),分析所选腹股沟疝行TAP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术后发生腹内疝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 结果404例患者术后发生腹内疝性肠梗阻38例(9.41%);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疝囊直径、是否嵌顿疝、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24 kg/m2(OR=3.278,95% CI:1.561~6.886,P=0.002)、疝囊直径>5 cm(OR=3.353,95% CI:1.602~7.022,P=0.001)、嵌顿疝(OR=3.208,95% CI:1.546~6.657,P=0.002)、手术时间>100 min(OR=2.437,95% CI:1.174~5.058,P=0.017)、术中出血量>10 ml(OR=2.733,95% CI:1.303~5.735,P=0.008)是TAPP术后发生腹内疝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BMI>24 kg/m2、疝囊直径>5 cm、嵌顿疝、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出血量>10 ml是TAPP术后发生腹内疝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危险因素尽早识别高风险患者,还可对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以最大能力防止腹内疝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腹内疝发生与腹部手术史相关性的分析,增加外科医师对不同类型腹内疝发病特点的认识,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腹内疝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腹部手术史与腹内疝患者病程时间、发病前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术前诊断、发生肠绞窄坏死、肠管疝入途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性。 结果腹内疝患者病程时间、发病前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术前诊断、发生肠绞窄坏死、肠管疝入途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有无腹部手术史的2组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腹部手术史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有腹部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6,P=0.013);无腹部手术史组的11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病例,死亡率要高于有腹部手术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31)。 结论有无腹部手术史对腹内疝的发病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影响,但无腹部手术史组的腹内疝患者,其手术时间及术后死亡率要高于有腹部手术史组,这可能与无腹部手术史组在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肠绞窄坏死有关。大部分的腹内疝患者在早期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对于肠梗阻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者,及时剖腹探查,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112例腹部切口疝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从切口类型、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营养、发生时间等方面对112例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切口疝的原因依次为腹壁纵切口15例、切口感染52例、腹内压增高16例、糖尿病7例。结论:为预防切口疝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及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横向切口。(2)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止血,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3)从各方面防止腹内压升高。(4)注意病人的营养,特别是老年病人,促进切口愈合。(5)术后半年同介腹壁切口疝发生的高峰期,应特别注意保护,尽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内疝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内疝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7例内疝患者均行腹腔镜胃切除Roux-en-Y吻合,其中25例全胃切除、2例远端胃切除。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时间为术后6 d至5年,1年以内发病者15例(55.6%)。其中23例行手术治疗,6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5.93%。 结论内疝是一种罕见的、不易诊断的严重并发症。为预防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内疝,若技术条件允许,可常规关闭系膜裂孔。临床上,一旦疑似内疝,应早期行腹腔镜探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从切口类型、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营养状况、发生时间等方面对54例切1:3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及高龄、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54例切口疝患者中,6例小切口疝及5例中切口疝采用传统方法直接缝合修补,余病例均采用材料修补,随访0.5~3年,1例复发,经材料修补后痊愈。结论(1)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2)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及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横向切口;(3)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尽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4)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治疗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高危易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2年4月,用美国巴德公司产品(PerFix)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危易复发性腹股沟疝60例,包括高龄疝8例,同侧并存疝2例,双侧疝7例,复发疝15例,伴腹内压增高的腹股沟疝46例。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6d,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44.6min。术后34例(56.7%),病人在12h mw gh ysi ,3周后恢复日常活动。术后并发短暂性尿潴留8例(13.3%),均在48-72h恢复正常。全组病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2个月-2年,2列复发(3.3%)。结论:本法具有适应证宽,操作简便易行,省时,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平片修补法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2例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其中单侧直疝75例,单侧斜疝162例,双侧斜疝67例,双侧直疝27例,单侧斜疝+直疝18例,单侧股疝3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平片修补。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局部血肿、血清肿、疼痛、住院时间、复发及射精等指标。 结果35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共修补446例次,单侧发病手术时间为(105.2±12.6)min,双侧发病手术时间为(155.7±23.4)min,所有术中关闭腹膜切口时间为(12.5±2.3)min。术中出血量(2.3±0.57)ml,术后局部腹股沟区酸胀34例(9.66%),疝囊积液26例(7.39%),阴囊皮下气肿12例(3.41%),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23±1.23)d,近期随访无复发,亦未出现射精异常病例。 结论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法免除了输精管及疝囊的分离,简化了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操作,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有效避免了术中、术后对输精管的损伤和侵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腹内疝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18年3月9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1例75岁的男性病人,以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曾于当地医院行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病人20年前因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式吻合,本次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考虑腹内疝可能,同时继发胰腺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彼得森疝,行疝复位、彼得森间隙关闭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7 d行消化道造影检查,见胃肠道蠕动良好,造影剂通过顺利,病人于术后10 d出院。结论胃切除术后腹内疝的发病率较低,胃切除术后腹内疝继发胰腺炎的发病率更低。腹腔镜手术、体重减轻、Roux-en-Y重建、胆胰支过长及未关闭肠系膜间隙是腹内疝发生的危险因素。腹部CT是诊断腹内疝的重要手段,对于怀疑腹内疝的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行结肠前消化道重建及关闭肠系膜间隙可以降低术后腹内疝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腹内疝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可导致0.6%~5.8%的小肠梗阻。腹内疝分为先天性腹内疝和后天性腹内疝,临床上先天性腹内疝少见且术前诊断困难,且梗阻性腹内疝发病急骤,患者短时间内可出现肠管的缺血绞窄、坏死、穿孔,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死亡。故对于此类患者早期的诊断及干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先天性左侧十二指肠旁疝(PDH)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并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左侧PDH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等临床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为49岁男性,因进大量宿食后出现脐周疼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入院。全腹部CT平扫结果表现:左上腹局部肠管走行欠规则,肠系膜聚集、增厚伴腹腔渗出,考虑腹内疝。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左上腹小肠聚集成团,疝入Treitz韧带处的Landzert窝,肠管扩张水肿未坏死,疝环口约8 cm×4 cm大小,还纳复位后以倒刺鱼骨缝合线关闭疝环口。术后确诊左侧PDH。患者恢复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结论:先天性PDH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诊断较...  相似文献   

10.
祝永刚 《腹部外科》2014,27(1):68-70
目的 探讨术后腹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2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术后腹内疝中,粘连束带嵌顿性内疝5例,肠系膜裂孔疝7例,吻合口后间隙疝6例,造瘘口旁内疝2例.均行手术治疗,15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病因基础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术后遗留未修复的裂隙,此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肠绞窄及肠坏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腹内疝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 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年间收治的1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 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所有患者经CT 检查确诊,7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性手术,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外4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治疗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2.5%(5例)。死亡原因:循环衰竭2 例,急性肾衰竭1 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 例。未手术4例全部死亡。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适当复苏,紧急外科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肾动脉下方阻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腔内修复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的经验,以期降低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5月—2007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者 63例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 34例,穿透性损伤29例;左侧膈肌破裂47例,右侧9例,双侧7例,形成创伤性膈疝24例;合并血气胸63例,休克60例。术前确诊41例。63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左胸手术18例,右侧2例,双侧开胸5例,经胸经腹切口4例,经胸腹切口2例,经腹切口32例。结果:治愈56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1.1 %。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死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背驮式肝移植(PBLT)项目组235例中术后出现神经精神并发症的45例患者的病因、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率19.1%(45/235),表现为躁狂者22例(48.9%),抑郁5例(11.1%),幻觉3例(6.7%),自杀倾向1例(2.2%),视物变形1例(2.2%),焦虑伴失眠8例(17.8%),适应障碍2例(4.4%),情感障碍3例(6.7%);其中以谵妄样精神障碍最为多见,但大多数症状不严重,均治愈,仅1例昏迷患者头颅CT检查证实有颅内出血,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预后较好。精神并发症出现后,针对不同病因,及时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腹泻7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腹泻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并探讨治疗对策.方法以笔者近1年半内收治的15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为对象,分析术后腹泻发生的原因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全组有7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生率为44.7%.其中22例为肠道细菌感染,4例出现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占腹泻患者的36.6%.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治疗后,64例腹泻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为90.1%;7例出现慢性腹泻,经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加用口服胰酶片治疗,2周后腹泻较用药前有明显缓解. 结论腹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较多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多能治愈.  相似文献   

16.
胆道手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防治体会:附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胆道手术中防治副肝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间发现的26例副肝管病例资料。结果: 26例病例中I型10例,占38.5%,均被切断、结扎,术后无胆汁漏、胆系感染或梗黄发生;II型7例,占26.9%,损伤3例,经相应处理,未发生并发症;III型6例,占23.1%,损伤2例,1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再次手术治愈。IV型2例,占7.7%,2例均得以保护,未损伤。V型1例,占3.8%,术前得以确诊,未损伤。结论: 为防止副肝管损伤,应加强术前、术中副肝管诊断,尤其是术中胆道造影。不同类型副肝管损伤,处理上应分别对待。对于I型胆囊胆管可切断结扎,II型汇入胆囊管的副肝管应尽量保护,如损伤,根据管径大小,采取不同处理方法。III型、IV型副肝管均应保护,防止损伤,如损伤,采用修补或内引流术,防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胃切除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切除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胃切除术后近期(<4周)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明确诊断后先行常规非手术治疗,经24h治疗后症状体征无缓解的病例加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结果:5例经非手术治疗缓解;23例加行PTGH,穿刺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抽吸胆汁后症状体征即明显减轻,3~7d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急性胆囊炎效果确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收治的2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资料.诊断手段包括钡餐、胃镜、B超和CT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大部分辅以化疗.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消瘦和腹部肿块多见,手术切除率为90.5%.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综合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脐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脐疝45例,其中应用网塞补片29例,三合一双层补片16例。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min。4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随访6~4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脐疝较好的术式,具有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