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为对照,测定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个炎症因子相互之间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CD40配体(CD40L)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支架再狭窄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及心功能预测价值,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作者医院2010-12/2012-12月收治的支架再狭窄患者30例,ACS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ACS患者在入院后予行支架置入术,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支架再狭窄患者血清MMP-9、MPO、CD40L及CRP的变化,评价这些检测指标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支架再狭窄以及ACS患者血清MMP-9、MPO、CD40L及CRP水平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患者与ACS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予以行支架手术后与支架再狭窄组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联合检测血清中MMP-9、MPO、CD40L和CRP水平可提高支架再狭窄及ACS患者敏感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炎性反应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与急性冠脉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988年10月~2001年6月住院的急性冠脉事件患者分为3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C组(健康组为对照)。检测其炎性反应敏感指标——MMP-9、CRP和体重指数、WBC、血糖、血脂(TC、TG)。结果:3组MMP-9升高者分别为45例(90%),35例(82.2%)和2例(5%),CRP升高者分别为41(82%),32例(71.1%)和3例(7.5%)。此二项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他各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9和CRP可作为急性冠脉事件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 按TOAST及OCSP分型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检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并与4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SAD)患者和对照者(P<0.05).按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hs-CRP和MMP-9可协助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能降解和重塑造细胞外基质,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脑损伤和脑水肿。了解MMP-9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表达、影响其表达的因素及有关抗体的研究及应用,可以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MMP-9即92KDⅣ型胶原酶(又称是胶酶B),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属中分子量最大的一种,主要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分子。脑缺血早期MMP-9即表达升高,并通过破坏血脑屏障(BBB)、诱发痰症反应,阻碍生物信号胞内传导等途径参与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低程度的炎症反应状态,炎症反应参与高血压的发生至靶器官损害的过程.文中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血脂水平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58例高血压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IL-6、CD40L、MMP-9及TIMP-1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反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参数. 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IL-6(P﹤0.001)、MMP-9(P=0.011)以及TIMP-1(P=0.004)显著高于对照组.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IL-6与MMP-9及TIMP-1、MMP-9与TIMP-1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IL-6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sCD40L与LDL-C、MMP-9与TG呈显著正相关;炎性递质与反映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递质表达增加,且与脂代谢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改变,结合测定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综合评价斑块的易损性。方法对6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A组)、62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56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类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包括MMP-2、MMP-9)、CD40配体(CD40L)水平,并A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A组IMT高于B组(P〈0.05)。与无斑块和稳定斑块患者相比较,易损斑块患者在血浆hs-CRP、MMP-2、MMP-9、CD40L水平较高(P〈0.05)。A组患者血浆hs-CRP、MMP-2、MMP-9、CD40L水平均高于B组(P〈0.05)。易损斑块者血浆hs-CRP水平与MMP-2、MMP-9呈正相关;MMP-2水平与MMP-9、CD40L呈正相关;MMP-9与CD40L呈正相关。A组患者血浆hs-CRP、MMP-2、MMP-9、CD40L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查结合检测血浆炎症介质水平有助于判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MP-9及hs-CR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分析MMP-9及hs-CRP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MMP-9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观察组轻、中、重度患者中,MMP-9及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MMP-9及hs-CR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MMP-9及hs-CRP参与了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用来做为判断病情严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3例为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2,MMP-9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另选稳定型心绞痛组(sA)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作为对照。结果:ACS组血清MMP-2,MMP-9,hs—CRP的水平高于SA组(P〈0.05)及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MMP-2,MMP-9,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ACS组患者血清MMP-9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MMP-2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AMI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Ⅰ水平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MMP-2,MMP-9在ACS中的高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血清学指标,其水平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联合检测血清MMP-2,MMP-9与hs—CRP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斑块稳定性、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骆黎  徐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21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为B组(10 mg组,25例)和C组(20 mg组,22例),B、C组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脂、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C两组TC、TG、LDL-C、HDL-C、hs-CRP、MMP-9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一定程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以20 mg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过肾动脉支架手术后血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的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院接受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80例,其中198例患者接受了肾动脉支架手术,其余的82例患者没有接受该手术,通过对术前术后以及未接受手术患者的血浆中CRP和IL-6的因子水平测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因子水平的测定后,患者在手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普遍升高,在1个月后,对手术后患者检测中发现有45例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增加。结论通过血浆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对患者在肾动脉支架手术后进行临床预后,可以帮助患者早确诊早治疗术后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105名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和hs—CRP浓度。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呈低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结论 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炎症状态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ACS患者96例,诊断后第1天立即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第2~4天80 mg/d,第5天开始40 mg/d直至出院。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清TC、TG、HDL-C、LDL-C、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结果治疗后TC、HDL-C、LDL-C、Cr、BUN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G、IL-6、MMP-9、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AST轻度增高5例占5.2%,无严重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结论强化他汀方案治疗ACS能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66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分为再通组(48例)和未通组(18例),于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MI患者溶栓前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相比血清CRP峰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再通组第7天时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检测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对溶栓的疗效观察、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后血脂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该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口服通心络,另一组为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LDL—C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HDL—C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该药可能具有抗炎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48例,进行sCD40L和相关因素的检测。根据观察开始时sCD40L水平(高于或低于中位数154μg/L)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在36个月随访期内,48例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9例次,心血管事件死亡14例,死亡率为29.2%。sCD40L高水平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明显高于sCD40L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6个月生存率sCD40L高水平组较sCD40L低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sCD40L水平(>154μg/L)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相关(RR=5.52,P=0.01)。结论 sCD40L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判断MHD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调脂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L(sCD40L)和血脂水平,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IL-6、hsCRP、sCD40L水平的影响. 结果 治疗5 d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6由(6.63±1.44)mg/L降至(3.03±1.45)mg/L,hsCRP由(9.95±3.62)mg/L降至(5.25±3.12)mg/L,sCD40L由(3.82±1.55)ng/mL降至(2.82±1.55)n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早期就具有抗炎作用;尽早使用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