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宾  郭淑珍  唐锴 《首都医药》2010,(23):45-45
赤芍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赤芍是需求量较大的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快速鉴别地榆及其炮制品地榆炭配方颗粒的红外方法。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及二维相关光谱法分析地榆及其炮制品配方颗粒的光谱特征。结果 地榆与炮制品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仅在2 932、1 041、918、760 cm-1处位置变化;二阶导数光谱在1 200~1 800 cm-1差异较大,二维相关光谱图差异明显。结论 通过比较地榆及其炮制品红外光谱图、二阶导数光谱图及二维相关光谱图,可以准确、快速鉴别地榆及其炮制品地榆炭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3.
赤芍及几种中成药中赤芍的薄层层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产地赤芍和几种中成药中赤芍的薄层层析鉴别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并比较了国产硅胶薄层板与进口高效薄层板的TLC图谱,方法灵敏,特征斑点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产芍药属(Paeonia)赤芍类(4种及1变种)生药,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构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为该类药材的鉴别,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全面评价和有效控制地榆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对地榆药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6∶3∶2,V/V/V)为展开剂,于254 nm紫外光灯下检视。建立地榆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柱为Phenomenex Synergi Fusion C18(250 mm×4.6 mm,4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对14批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TLC图中存在品种差异特征斑点,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540.98;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均表明14批样品的来源较为复杂,包括了2个以上不同品种。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全面评价地榆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制订复方肤清洗剂中赤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制剂中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乙腈-0.01%磷酸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 μl。结果: 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0.070~4.50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为2.73%(n =6)。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肤清洗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地榆及拳参浓缩颗粒中没食子酸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榆、拳参均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品种,其中地榆制订了没食子酸的薄层色谱鉴别,而拳参中尚未制订鉴别项,本文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相同的色谱条件,制订了地榆及拳参浓缩颗粒中没食子酸的薄层色谱鉴别。  相似文献   

8.
李琰  傅欣彤  张小茜 《首都医药》2003,10(18):52-52
地榆、拳参均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品种,其中地榆制订了没食子酸的薄层色谱鉴别,而拳参中尚未制订鉴别项,本文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相同的色谱条件,制订了地榆及拳参浓缩颗粒中没食子酸的薄层色谱鉴别.  相似文献   

9.
梁华清  韩公羽 《药学学报》1966,13(8):596-597
地榆为常用中药,系蔷薇科植物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干燥根部。主产江苏、河北等地。中医用作止血药及治疗烫伤等症。近代报告,抗菌试验对革兰氏阴性肠內致酸病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药理试验有降低血压作用。关于化学成分方面,日本的藤井、岛田、松川以及阿部、小竹等曾报告,地榆根中含有地榆皂甙(Sanguisorbin,(C_(38)H_(60)O_7),含量达2.5—4%,熔点272.5—274.5℃,水解后得地榆皂甙元,熔点为272—273℃。1964年和田博等人证明,地榆皂甙元为tomentosolic acid,属于三萜类皂甙元,并含大量鞣质,此外Kostir报告,用乙醚提得一种熔点68℃的化合  相似文献   

10.
地榆的历史沿革 地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陶弘景云:“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一茎长直上。”李时珍曰:“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载:“今处处平原川泽皆有之。宿根三月内生苗,初生布地,茎直,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少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里红,似柳根。”综合历代本草关于地榆的记载,并结合“江宁府地榆图”的特征看,古代所用地榆即是现今的地榆,而“衡州地榆”似为长叶地榆。《药物出产辨》云:“地榆产于广东北江、星子连州,湖南、湖北亦有出。”本品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症。  相似文献   

11.
地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美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79-2479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 ficinalis L)的根及根茎。性味苦,酸,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功效。用于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痈肿、痔漏、湿疹、金疮、菌痢、烧伤、狂犬病、蛇咬伤。口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研末散。  相似文献   

12.
徐韧柳 《中国药业》1999,8(10):46-46
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利咽之功能,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咳痰、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等。该药由二十味中药材提取加工制得,组分多,干扰大,牛劳子等本方药味原部标准(试行)中无其鉴别方法,为加大对药品控制的力度,对小儿风热清口服液中牛妻子和赤苟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1药品与试药小儿风热清口服液(批号970301:970328)由河北邯郸制药厂提供。牛蒡子对照药材及其他各味药材由河北省邯郸制药厂提供,均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品种。芍药甙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薄层板…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地榆药材的相关报道,对地榆鉴别、化学成分、生理活性、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表明地榆具有突出的生理活性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赤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查阅赤芍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对赤芍的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指纹图谱技术等方面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通经及清肝消痈的功效。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杂志及近十年的国外杂志,对赤芍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其研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及其有效成分在保肝、抗肿瘤、保护神经与心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赤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用机制、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综述赤芍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对赤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地榆升白片中地榆皂苷Ⅰ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Sapphire C18柱(5μm,150×4.6m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64︰3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漂移管温度:85℃;载气:氮气,2.8L/min;不分流模式;进样量:20μl。结果:线性范围:地榆皂苷Ⅰ对照品进样量在1.003μg~10.03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1)。测得平均回收率103.5%,RSD:0.8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地榆升白片中地榆皂苷Ⅰ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赤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通经及清肝消痈的功效。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杂志及近十年的国外杂志,对赤芍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其研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中药赤芍(Paeonia albiflo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Pe-TLC、Pe-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vofolin B (1)、(1S, 2S, 4R)-trans-2-hydroxy-1, 8-cineole-β-D-glucopyranoside (2)、(2R, 3R)- 4-methoxyl-distylin (3)、1, 2, 3, 4, 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 (4)、儿茶素(5)、苯甲酸 (6)、没食子酸 (7)、香草酸 (8)、没食子酸甲酯 (9)、没食子酸乙酯 (10)。结论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赤芍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药用量大,是国内外中药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赤芍作为野生品种,同样遵循价格决定产量的规律。50—70年代产销基本平衡。70年代中后期,赤芍国内销量超过200万kg,同时出口量增长为50万公斤,购销量逐渐增加。80年代后,赤芍价格上扬,产区农民积极采挖,造成产大于销,致使库存积压,直至90年代末产销才基本平衡。之后,赤芍在低价位徘徊振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