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bcr/abl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2例CML患者的bcr/abl mRNA。结果:30例检测到bcr/abl mRNA,其中19例检测到bcr exon3/abl exon2 mRNA,7例表达bcr exon2/abl exon2 mRNA。4例同时表达这两种mRNA。结论:Nested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的总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观察其ber/abl基因的表达。结果:9例CML患者中,8例ber/abl基因阳性,占88.9%。结论:bcr/abl基因检测可以用来辅助CML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bcrablmRNA,在21例ph阳性的慢粒和2例ph阳性的急淋患者中,检出两种bcrabl融合基因mRNA(165bp或90bp),5例ph阴性的慢粒中,4例阳性,1例阴性,经治疗后ph染色体消失,RTPCR仍能检出bcrabl融合基因。本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从106个正常细胞RNA中检出1个白血病细胞。是对慢粒和部分急淋的诊断及监测的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基因重组的检测对CML的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现报道7例CML检测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1~53岁,平均33岁;全国统一诊断标准。6例均取骨髓或外周血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短期培养,胰酶消化,G显带技术。  相似文献   

5.
筑巢式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适退火温度和核酸扩增(PCR)周期,利用筑巢式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并进行PCR荧光定量(RQ—PCR),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改变PCR条件,将退火温度由55℃增加到60℃,反应周期由原来的30周期增加到45周期,检测14例22份标本。同时用荧光定量试剂检测标本。结果退火温度为58℃,45周期可测出10^3 copies/μl定量标准品的PCR产物。22份标本6cr-abl融合基因巢式PCR结果均阳性。其中b2a2型9份,b3a2型13份。定量检测18例阳性,量值在10^2-10^6copies/μg,两例急变患者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明显差异。结论筑巢式PCR是一种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对bcr—abl进行定量有助于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评价疗效及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In Situ-RT PCR)在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用In Situ-RT PCR方法测定CML病人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量,结果:在不破坏完整性条件下细胞系K552和CML病人检测到bcr/abl mRNA的扩增产物,表现为细胞浆内出现蓝紫色颗粒,计算这种阳 细胞的百分率来相对定量地,CML病人bcl/abl mRNA的表达水平,这种检测技术的敏感性达10^-4水平以上,结论:In Situ-RT PCR可以相对定量地检测CML病人bcl/abl mRNA的表达,直观地评价α-干扰素(α-IFN),骨髓移植(BMT)等治疗CML的疗效,本检测方法敏感性高,又可用做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αα  相似文献   

7.
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提高RT-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PCR周期数,确定bcr/abl的融合类型,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改变PCR条件,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1/4(5 U),退火温度由原来的50℃增加至60℃,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30周期增加到45周期,检测临床164例CML患者标本。结果: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10-4提高至10-5~10-6。155例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其中b3/a2型78例,b2/a2型54例,b3/a2和b2/a2两型均有者为23例;9例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b3/a2型1例,b2/a2型3例,两型均有1例,阴性4例(即Ph-bcr-CML)。 结论: 几乎所有CML患者都有bcr/abl融合基因,并存在不同类型,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体系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Trizol试剂提取细胞RNA,用特异引物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作灵敏度实验。结果本研究灵敏度可达104的稀释水平,46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91.3%,其中b3a2有27例,b2a2有15例。结论 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弥补了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不足,并为CML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最有效治疗手段为骨髓移植(BMT)。但异体BMT供髓者缺乏,且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自体BMT常因骨髓净化不彻底导致复发。所以探讨CML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原因,是探索CML病因进而力争治愈CML的关键。   1 bcr/abl表达产物及功能   90%以上CML患者骨髓全部造血细胞内出现Ph1染色体,由位于9号染色体q34.11的c-abl基因与位于22号染色体q11.21的c-sis基因相互易位,形成t(9;22)(q34.11;q11.21)所致。22号染色体上断裂点集中在约5 800 bp的区域内,称M-bcr。CML中bcr/abl融合方式有2种:bcr第3及第2外显子分别与abl第2外显子融合成b3a2及b2a2型,二者差75 bp,均表达210 000的蛋白,即p210bcr/abl (p210)。此外还有bla2型(p185),主要见于ALL。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良的多聚酶链反应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生化教研室伞德忠,张乃忠,王莉琳,宋磊二院于军,武宝珍,夏丽娟海拉尔地区医院刘昌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首先被发现的细胞染色体异常的疾病,此异常染色体称ph染色体。研究表明这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骨髓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2例CML均检出bcr/abl基因的存在,其中2例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能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系K562及慢粒患者中尝试基于DNA水平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方法。方法:以Waller的“L—T DNA PCR”方法为基础,并针对其引物位置设计的缺陷,改进设计了一套DNA—PCR引物,分别提取K562细胞及慢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运用DNA—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了K562细胞及2名CML患者外周血基因组的bcr/abl融合基因片段,随后进行的片段测序进一步明确了融合基因的断裂位点。结论:DNA—PCR提供了一种基于基因组DNA水平的新检测手段,结合测序能鉴定融合基因的断裂位点,若结合定量PCR的方法则能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还能检测患者经化疗后的残留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4.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 ̄6型嗜肺军团杆菌,两轮PCR都分别出现了996bp和650bp的特异性扩增产物;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七种细菌均未出现特异性扩增。两轮PCR分别可以检测10pg和10fg的模板DNA。8份嗜肺军团杆菌含量分别为1 ̄10^7cfu/ml的痰感染模拟标本均出现了特异性扩增产物。提示该方法可用于临床,特别是检测含微量嗜肺军团杆菌的临床标本。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210细胞。用PCR、DNA测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r/abl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研究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bcr/abl基因整合在BaF3细胞基因组中,BaF3-P210细胞能稳定表达bcr/abl基因及其蛋白。与对照组相比,BaF3-P210细胞增殖速度增快(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经STI571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08&#177;1.90)%(P〈0.05),早期凋亡率为(12.35&#177;2.04)%(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转化细胞株具有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和对STI571敏感的恶性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鉴定1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患者携带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观察伊玛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 联合使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分析确定患者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使用伊玛替尼治疗并定量检测该融合基因.结果 患者入院时检查Ph染色体阳性,荧光定量PCR未见BCR/ABL融合基因.形态学检查原始粒细胞比例0.66,免疫分型发现髓系和B系两群幼稚细胞.患者经化疗和骨髓移植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测发现新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GenBank:EF423615),该融合蛋白较常见的BCR-ABL b2a2型缺失10个氨基酸并伴H893Q变异.遂用伊玛替尼治疗并迅速获得缓解,变异型融合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5个月后转阴性.治疗中患者曾停药,变异型融合基因转为阳性,再次用药后又转为阴性.现患者已持续缓解12个月,生存状况良好.结论 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能和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有关,使用伊玛替尼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