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0 mm)36例。全部行MSCT扫描,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重建,并与横断面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结果MPR在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短毛刺征,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中的敏感性均较横断薄层扫描提高10%以上。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肺癌征象上较横断面图像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多种后处理方法联合应用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经病理及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35例,周围型肺癌20例患者,均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并与薄层横断图像进行对比。结果中央型肺癌(35例)显示:管内型10例,管壁型7例,管外型18例。位置为各肺门均有显示。周围型肺癌(20例)显示:分叶征15例,血管集束征8例,胸膜凹陷征12例,毛刺征13例,空泡征9例,空洞型肺癌3例,各个肺叶均有发病。结论中央型肺癌:MPR可精确测量病灶的横径及纵径,显示壁内和壁外肿瘤情况,病变轮廓及气管狭窄程度的空间关系明显优于薄层轴位图像。周围型肺癌:MPR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明显优于横轴位CT,对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有优势。对毛刺征、空洞型肺癌变化不大,显示病灶与支气管关系明显优于薄层轴位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二维与三维成像对周围型小肺癌(SPLC)瘤周征象的显示优势与不足.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50例3cm以下SPLC患者,常规扫描后对病灶1mm重建、冠矢状位MPR重建、多方位表面遮盖(SSD)成像并达到清晰显示支气管树和血管树的效果,选择一幅瘤周征象最典型的图像分析.结果 (1)分叶征和小棘突征在横冠矢状面和SSD上基本一致.(2)毛刺征在横冠矢状面像上显示有优势.(3)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SSD像上显示最佳.(4)病灶与胸膜关系和瘤周模糊影在各种成像上基本一致.结论 几种成像技术各有优势,良好结合能全面揭示瘤周的边缘形态特征并提高SPLC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横断位薄层扫描,对患者肿瘤分叶征、血管集柬征、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的显示率进行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等类型肿瘤,与横断位薄层扫描相比,采用多层螺旋扫描能明显提高其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定位准确,可以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临床当中使用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的3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横断位薄层扫描,对患者肿瘤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的显示率进行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等类型肿瘤,与横断位薄层扫描相比,采用多层螺旋扫描能明显提高其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多层螺旋CT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确诊诊断,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扫描以及全胸容积多平面重建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扫描结果。结果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全胸容积多平面重建扫描的肿瘤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泡征的显示比例均明显优于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扫描(P〈0.05),两种扫描方式的患者棘突征和短毛刺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MSCT表现.结果 58例患者CT表现为肺内圆形、类圆形块影或结节,或不规则形块影.其中直径大于3 cm的肿块42例,小于3 cm的结节16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瘤体内有液化坏死、空泡征、钙化影,肿块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邻近胸膜的肿块可见胸膜增厚征、胸膜凹陷征.结论 MSCT能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特征等,同时能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肺内及胸壁、肋骨转移等.故MS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血管集束征8例,小结节征7例,胸膜凹陷征6例,毛刺征4例,分叶征8例,空泡征3例,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结论 CT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周围型小肺癌于螺旋CT薄层扫描的表现。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已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9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小结节征29例,分叶征见于27例,边缘毛刺征25例,空泡征17例,胸膜凹陷征13例,以及血管集束征12例。大多直径在1~3cm,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熟练掌握这些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周围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多层面重建法重建,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病灶主要征象的显示率。结果 50例多层面重建图像清晰,与横断位薄层图像比较,对病灶深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CT图像在经过多层面重建法处理后,定位准确,显影清楚,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23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后处理图像表现.结果 MSCT能清楚显示骨质破坏的部位、范围、周围关系、椎管狭窄及椎旁脓肿等.MPR、CPR、SSD、VR等可以更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特征.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弥补了轴位CT图像的不足,在诊断脊柱结核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均先接受DR平片扫描,随后为进一步确诊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骨关节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临床明确诊断出196处骨折,其中,DR平片检查出142例骨折,其检出率为72.4%;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出187处骨折,其检出率为95.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005,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检查,可以对微小的骨折病变进行有效、直观的观察,还可以提供骨折的立体图像,使影像检查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漏诊率与误诊率,是目前对骨关节创伤进行无创检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大肠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结肠镜(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D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电子结肠镜(EC)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仿真结肠镜结合MPR、SSD和Raysum技术能对大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但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结肠外形、肠腔内外情况、病变的形态、范围及浸润程度等细节方面各有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扫描多层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以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咸宁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126例疑似骨折但普通X线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相丽  陆启芳  郑穗生 《安徽医药》2016,37(2):163-166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SCT对7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常规扫描,并将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各种征象,对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腺癌与鳞癌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瘤体直径、棘突征、深分叶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在腺癌和鳞癌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对肺癌的初步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骨外伤患者,共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3。55岁。平均32岁。肋骨8例,肩关节3例,骨盆1例,踝关节2例,肘关节1例。采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MIP、SSD对所有患者临床可疑骨折部位进行重建,获取直观、清晰的重建图像。结果:8例X线平片肋骨可疑骨折经CT重建后,肯定了原来X线平片“可疑骨折”的有6例;否定了原来X线平片“可疑骨折”的有2例。3例扁关节经过重建后均发现了X线平片未显示的多处骨折及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的情况。骨盆1例较好地显示了髋臼骨折后的关节面情况。踝关节2例显示了X线平片未能显示的腓骨远端的细小骨折情况。1例肘关节显示了尺骨鹰嘴撕脱骨片的游走情况。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对94例临床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对38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 通过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部...  相似文献   

18.
黄琰 《北方药学》2014,(8):113-1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中容积重建(VR)技术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乳癌发生肋骨转移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采集图像后,分别采用VR及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观察两种后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在52例患者中确诊发生成骨转移病灶103处,VR确诊率为100%(103/103),SSD确诊率为30.1%(31/103);发生溶骨性转移病灶20处,VR确诊率为100%(20/20),SSD确诊率为55%(11/20);发生混合型骨折病灶107处,VR确诊率为100%(107/107),SSD确诊率为71.03%(76/107);发生病理骨折病灶20处,VR确诊率为85%(17/20),SSD确诊率为100%(20/20);发生膨胀性生长病灶49处,VR及SSD确诊率都为100%。结论:VR无论在发现融骨性还是成骨性及混合性肋骨转移瘤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SSD由于是表面遮盖技术只能在发现病理性骨折方面确诊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胸部外伤患者先行胸部正位及双斜位DR检查,再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全部数据传送到随机工作站,采取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了解有无骨折及骨折情况,并对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MPR或CPR对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尤其是不全骨折显示较好;MIP对肋软骨骨折显示较好;VR对有重叠,移位的骨折显示好,定位准确;各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正确率。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