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误1周以上伴骨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骨科医学中心收治的36例延误1周以上伴骨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资料。男22例, 女14例;年龄为(6.7±2.7)岁, 范围值为2.3~12.8岁;骨折均为Gartland Ⅲ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RPP)组15例(单纯采用CRPP治疗)和杠杆组21例(经肘后克氏针撬拨"杠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肘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时间, 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后随访(26.2±16.3)个月(范围值为6~96个月), 均获可接受的复位, 术后4~6周骨折临床愈合。杠杆组手术时间[(28.2±6.8)min]和透视次数[(27.0±6.0)次]均少于CRPP组[(40.8±10.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治疗11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记录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情况,采用Flynn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1例失访,10例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未发生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肘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5例, 其中14例接受肘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关节镜组), 21例接受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随访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瘢痕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肘关节Dhillon功能评分, 测量并比较患侧Baumann角。结果 35例患儿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随访期内两组患儿骨折均愈合, 无肘关节感染、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组1例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并发症发生率为4.76%(1例/2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Baumann角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手术瘢痕长度为(7.4±1.6)mm, 明显小于切开组(31.9±4.9)mm(P<0.001)。术后6个月随访肘关节Dhillon功能评分:关节镜组优11例, 良3例;切开组优9例, 良11例, 可1例;关节镜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残留旋转畸形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453例Gartland 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根据复位情况分为2组:残留旋转畸形组(A组)69例, 男44例, 女25例;年龄(6.3±2.9)岁;术中透视正位X线片上Baumann角维持在65°~80°, 侧位X线片上肱骨前缘线通过肱骨小头前1/3, 残留部分旋转畸形, 但提携角正常(4°~23°)。解剖复位组(B组)384例, 男242例, 女142例;年龄(5.9±2.7)岁;术中透视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端解剖复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提携角、术后6个月提携角和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克氏针固定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3±2.9)个月随访。A组患者术中透视中位次数[6 (4, 6)次]少于B组[8 (6, 8)次], 手术时间中位数[20 (20, 25) min]少于B组[3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645例,其中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32例,14例采用"挤牛奶"手法后闭合复位获得成功,其余18例采用经肘关节后侧撬拨闭合复位成功,其中2例失访,获得完整随访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7.31±2.44)岁。术前合并正中神经症状7例,桡动脉搏动消失4例。复查随访术后X线片,记录末次随访Baumann角、提携角与健侧对比,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16例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7.8±2.6)个月。健侧Baumann角与患侧术后Baumann角进行Sh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提示符合正态分布(健侧P=0.37,患侧术后P=0.64),进行参数配对t检验(P=0.17),提示健侧与患侧术后Baumann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方法进行健侧提携角并与患侧提携角统计学检验(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占93.75%。结论经肱三头肌后侧"操纵杆"复位技术可以作为闭合复位"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方法有效补充及辅助,在术后早期临床研究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骨牵引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手法整复配合骨牵引治疗(牵引组,51例)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组,51例)。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3个月按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牵引组优良率98. 0%,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98. 0%,两组优良率相同。结论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伸直型骨折尤其对于学龄期前后儿童治疗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行制作的新型复位固定装置辅助经皮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协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新型组),42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手术时间[(36.0±6.6)min vs (55.7±8.5)min, P<0.001]和术中透视次数[(19.8±3.2)次vs (36.7±6.3)次,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6.7±3.2)个月,末次随访,两组Flynn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新型组的提携角显著大于传统组[11.2±1.4)°vs (8.0±1.3)°, P<0.001],但是,两组间Baumann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缩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98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有限切开复位组(行内侧或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5.9个月 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70.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和1年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有限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52.2±7.0) min]较闭合复位组[(72.8±13.7) 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3±1.0)次]少于闭合复位组[(9.9±1.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24.4%(19/78)]与闭合复位组[30% (6/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100% (78/78)]与闭合复位组[95% (1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和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需再次行髁上截骨术.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而无法闭合复位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有限切开复位获得满意复位,且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1年患者肘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B、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闭合组(39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切开组(40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时Baumann角、提携角、肘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闭合组为(22.85±3.79)min,切开组为(34.22±2.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失血量:闭合组为(1.85±0.81)ml,切开组为(13.12±1.8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患儿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Baumann角、提携角、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B、Ⅲ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相似,但闭合复位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并且不影响皮肤外观。  相似文献   

10.
许益文  郑勇  石振  成昊  焦志坚  曹畏  郑波  阮必刚 《中国骨伤》2020,33(10):902-906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组),均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14(7.9±2.4)岁;Gartland分型为Ⅲ型。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6~14 (8.1±1.9)岁,Gartland分型为Ⅲ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均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2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8.0±2.5)个月;手术时间(30.10±12.50) min,术中透视次数(10.00±2.50)次;按照Mayo评分系统,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0例;无尺神经损伤及中、重度肘内翻发生。对照组39例获得随访,时间5~13 (9.0±3.1)个月;手术时间(45.60±18.90) min;术中透视次数(19.00±5.60)次;按Mayo评分系统,优23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1例尺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已恢复,1例发生重度肘内翻,2例中度肘内翻。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重度肘内翻发生率、手术时间、透射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获得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手术时间、术中透射次数明显减少,术中不易损伤尺神经,术后发生中重度肘内翻畸形的概率低,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肱骨内上髁合并桡骨颈骨折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1年8月福州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2例肱骨内上髁合并桡骨颈骨折患儿资料。男6例, 女6例;年龄(11.1±2.5)岁。肱骨内上髁骨折根据Papavasiliou分型:Ⅱ型7例, Ⅲ型2例, Ⅳ型3例;桡骨颈骨折根据Judet分型:Ⅰ型3例, Ⅱ型4例, Ⅲ型5例。其中2例JudetⅠ型桡骨颈骨折X线片检查漏诊, 经CT检查确诊。内上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9例,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3例;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8例, 保守治疗4例。术后采用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 末次随访时测量双侧提携角并采用Ki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KEPS)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40.0±25.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3±1.2)周。末次随访时测量提携角:患侧为15.5°±2.6°, 健侧为14.7°±2.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KEPS评分:患侧为(96.3±5.3)分, 健侧为(98.8±2.3)分, 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肘内侧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A组)61例和对照组(B组)61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尺神经损伤、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未出现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等。A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尺神经损伤1例,B组9例;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A组优良率96.72%,B组优良率83.61%,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低,骨折复位好,术中透视次数少,无需术中反复复位,可降低肘关节损伤及肘内外翻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复位失败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21例复位失败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其中Gartland Ⅲ型7例, Ⅳ型14例。手术在肘关节造影C臂机透视下进行, 初始复位失败后行经皮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后分别测量Baumann角、侧位肱头角评价复位质量, Flyn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5~45 min, 平均36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8周, 平均4.2周。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 平均11个月。术后无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优18例, 良2例, 可1例, 优良率95.24%。结论克氏针撬拨技术是儿童骨折复位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技术, 对初始复位失败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该技术治疗, 通过杠杆原理可以有效复位移位的骨折, 操作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C臂机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5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手术时间、术后3 d Baumann角、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40~50(46.7±5.4)min,术后3 d Baumann角2°~6°(2.5°±0.8°)。骨折均愈合,时间48~62(54.6±5.4) d。术后3个月采用肘关节Flynn评分评价疗效:优13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7.33%。末次随访时,患儿肘关节屈曲120°~140°、伸直0°~8°,前臂旋前80°~90°、旋后70°~80°。145例术后桡动脉博动恢复或改善,患侧末梢血运良好;5例患侧末梢血运良好,桡动脉博动于术后3~5 d恢复正常。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患儿功能恢复好;术中使用C臂机透视能够清晰地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单纯石膏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B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1-06诊治的78例儿童Gartland ⅡB型和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38例骨折闭合复位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A组),40例骨折闭合复位后采用单纯石膏外固定(B组)。比较两组骨折复位固定时间、X线透视次数、治疗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以及骨折闭合复位即刻、治疗后3个月Baumann角。结果 7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3~12)个月。B组骨折复位固定时间较A组短,X线透视次数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出现针道感染,换药后痊愈。B组3例出现肘内翻畸形,二期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B组治疗后3个月Baumann角较骨折闭合复位即刻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3个月Baumann角小于B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闭合复位单纯石膏外固定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B型和Ⅲ型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322-1324
[目的]探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建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包括Baumann角(B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皮质前线、骨折端间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或切开复位骨折,测量并纠正患侧Baumann角(B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皮质前线、骨折端间隙,以达到骨折解剖复位,避免远折端内倾。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5~12.5)岁,平均6.3岁,伸直尺偏型50例,伸直桡偏型32例,屈曲型3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测患侧B角为(73.8±5.6)°,健侧为(72.8±5.9)°;提携角(C角)患侧平均(8.2±5.2)°,健侧平均(10.2±5.7)°。9例C角减少(5~10°),其中3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无1例C角减少超过10°,无肘外翻畸形,未出现Volkmann挛缩及尺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根据Flynn评价优良率为97.8%。[结论]应用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可完全纠正骨折的各向移位及骨折远端的尺侧移位和内倾,结合克氏针内固定,可避免骨折畸形愈合,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后,其内侧采用经鹰嘴旁入路穿针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结合交叉克氏针固定,其中肱骨内侧采用经鹰嘴旁的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方式.评定其内固定治疗术后肘关节活动功能的效果.结果 术后18例患儿获得了6~12个月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机器人辅助或透视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 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复位和透视辅助下徒手闭合复位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5例新鲜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 男10例, 女7例;年龄(44.0±17.4)岁;采用机器人辅助微创复位、机器人辅助或透视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18例, 男12例, 女6例;年龄(38.8±15.0)岁;采用透视辅助下徒手闭合复位, 机器人辅助或透视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位成功率、复位误差、Matta复位优良率、透视次数和时间、Matta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32.4±17.5)次]、透视时间[(19.8±10.4)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0.8±26.6)次、(38.2±16.1)s], 观察组复位成功率100.0%(17/1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并应用"双柱理论"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45例.结果 本组42例解剖复位和近解剖复位,复位成功率93.3%.45例随访时间1~3年,术后骨折均骨性愈合,疗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优10例,良27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8~1989年收治肱骨髁上骨折56例,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根据病人能否合作用全麻、臂丛阻滞或局部麻醉.注意X线防护,尽量缩短透视时间,在透视下手法整复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后屈肘90°,前臂功能位,常规皮肤消毒.选(?)2~4mm骨圆针2枚.第一针在肱骨内外髁连线与肱骨纵轴交叉点上,紧靠尺骨鹰嘴外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