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循证护理预防术中低体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手术期体温在36℃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其发生率为60%~80%[1].低体温可导致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代谢紊乱、心功能异常、心室颤动甚至死亡、术后切口感染、麻醉苏醒期延长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预防术中低体温.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维持手术患者的正常体温,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患者手术低体温使用加强术中护理对保温的作用.方法:根据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该院的40例直肠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外科护理,不进行保温处理,观察组使用术中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半小时、1h、90 min、2h和术后的体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h、90分、2h和术后的体温情况均要比对照组高,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手术中容易出现低体温情况,所以需要加强术中护理,预防该情况的发生,推介为患者提供术中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临床结局及其护理预防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结局及其护理预防策略.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4年1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3132例.护理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包括转运过程中主动保暖,液体加温,静脉输液及手术间预热至24 ℃,并根据术中情况调节适宜的室温;主动加温技术液制品加...  相似文献   

5.
王地萍  张红芹 《吉林医学》2014,(20):4583-4583
目的:分析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复温方法,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选择160例全身麻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术中体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采取综合复温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低体温与多种因素有关,采用综合复温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中体温变化对手术后切口、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195例择期胆囊手术患者,根据病人术中、术毕体温的变化将病人体温分为三组;术后观察三组病人手术切口、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结论 评估三组术中不同体温患者术后围术期切口、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体温正常患者围术期感染明显低于体温低的患者(p<0.05)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28例新生儿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认为及时、正确的术中体温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提高新生儿成活率的关键。提出防止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28例患儿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体温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保温护理等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及手术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手术之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术前,二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均存在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患者体温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切口的感染程度、住院时间以及输血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腔镜手术的过程当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及寒战情况。  相似文献   

9.
黄淑梅 《广西医学》2014,(2):272-27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方法。方法160例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住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保暖措施,观察组给予动态调节环境温度、使用保温毯、热风机加温、体腔内加温等保暖措施。结果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各时点体温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7.5%(6/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52/80)(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采取针对性的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6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体温、低体温发生率、心电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30、60、90 min及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15.87%,低于对照组的3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30、60、90 min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效果较好,可以降低低体温发生率,调节患者心电指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防止新生儿术中低体温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覆盖被单、电热毯、水袋、保温毯、暖风毯、人工鼻、热辐射台、液体加温、环境保温等方法,选择合适保温方式和个体化保温方式。结果:12例新生儿发生低体温(37.5%),低体温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新生儿所有被动保温方式如覆盖棉被、手术被单等不能防止低体温发生,大多数需要主动加温才能维持正常体温。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40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造影确诊为脑前交通动脉瘤,于1996年8月3日在显微镜下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EKG示右束枝完全性传导阻滞。心界不大,未闻瓣膜杂音。Bp150/90mmHg,脑膜刺激症阳性。常规术前用药,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行EKG、SpO2、Bp监测。当手术将要结束时病人突发室速。当时病人皮肤苍白,全身冰凉,测体温29.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入手术室时、入室后30 min、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的肛温差异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入手术室时、入室后30 min、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肛温的变化较稳定(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的肛温较术前、入手术室时、入室后30 min时的低(P<0.05或0.01);对照组患者入室后30 min、术中、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 h的肛温较同期观察组的低(P<0.01);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寒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22.2%vs 88.9%,P<0.01),且寒战的程度亦较对照组的轻(P<0.01)。结论: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加强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保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保温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了形成低体温的原因,并对预防手术中低体温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140例手术患者,并将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43%、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患者清醒时间(60.23±10.11)min、术后拔管时间(20.18±8.16)min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患者实施术中综合保温护理,能有效减少术中低体温情况,避免术后感染发生,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两种输液方法对行开腹卵巢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适宜的预防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开腹卵巢或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术中输注预热至40℃的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B组输注室温的同样液体.患者入室输注6%的羟乙基淀粉5ml/kg后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再输注6%羟乙基淀粉5ml/kg后切皮,随后输注6%羟乙基淀粉至1000ml,最后输注复方乳酸钠.记录入室时、CSEA时、手术中30min、60min、90min及120min鼻咽温度(NT)及腋部与手指温差(△T),同时记录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手术失血量及寒颤发生率.结果 麻醉后A组各时点NT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PT、APTT较B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输注预热胶体及晶体液能有效提高患者术中的鼻咽温度,减少外周血管的痉挛,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寒颤的发生率,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一种确切实用的围手术期体温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保温护理在预防MPCNL术(经皮肾镜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MPCNL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在相同湿度、温度下进行手术,据术中可能造成患者体温降低的环节对实验组采取保温措施,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分别在术前(麻醉后)和术毕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榆注加温液体与体外暖风加温对预防术中低体温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择100例行全麻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术中静脉输注加温液体来预防低体温;对照组行体外暖风加温来预防术中低体温,两组加温方式均在术中.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寒战发生率以及寒战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加温以后,观察组的体温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中心体温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1例呼吸抑制;对照组出现10例恶心、呕吐,3例呼吸抑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寒战发生率为8%(4例)、对照组的寒战发生率为46%(23例),按照时间节点的不同,在麻醉苏醒后的10 min时,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更低(x2=6.573,P<0.05),当麻醉苏醒后30 min时,两组的寒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 =3.481,P>0.05);根据寒战程度比较,观察组寒战程度为1、2、3、4级的病例数分别为2、1、1、0例;对照组寒战程度为1、2、3、4级的病例数分别为9、7、5、2例,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x2=16.072,P<0.05).结论 静脉输注加温液体预防术中低体温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寒战发生率并改善寒战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