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覃舒扬 《吉林医学》2013,34(18):3644-3644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7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42例,占53.8%;咳嗽29例,占37.2%;气促35例,占44.9%;咯痰61例,占78.2%;消瘦49例,占62.8%;贫血50例,占64.1%。经过胸部X线监测,其表现不明显。其治疗比较复杂。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不明显,其治疗也比较复杂,主要治疗措施就是在进行过结核病化疗疗程之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病大多出现在艾滋病出现机会性感染之前,发热、盗汗、消瘦、全身不良等症状较普通结核病患者明显,排茵率较高,PPD阳性率与结核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对有输血史、卖血史、吸毒史及:洼乱等HIV易感染因素的肺结核患者应做HIV检测,早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抗痨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2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以肺结核(21例,70.0%)及淋巴结结核(11例,36.7%)为主;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3例(10.0%),痰涂片、痰培养查抗酸杆菌仅2例阳性(9.5%)。30例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其他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P〈0.01)。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低,淋巴结结核较多见。治疗前CD4+T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结果:8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43例,占比52.44%;咳嗽28例,占比34.15%;气促35例,占比42.68%;咳痰59例,占比71.95%;消瘦53例,占比64.63%;贫血55例,占比67.07%。对患者行X胸片检查,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核病变,根据患者的病情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好转63例,占比76.83%;自动出院8例,占比9.77%;死亡10例,占比12.20%。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要结合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判断,降低双重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确诊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结核病化疗,再进行抗病毒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7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8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多为青壮年(87.4%),男性多发(4.8∶1),年龄跨度大。临床症状:发热71例(81.6%),以持续高热为主;咳嗽咳痰65例(74.7%),气促20例(23.0%),腹痛、腹泻15例(17.2%),消瘦51例(58.6%),浅表淋巴结肿大19例(21.8%);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血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下降较常见。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淋巴结核常见,肺部病灶影像表现无特征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低,CD4+细胞明显降低,易合并多种机会感染,常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0年7月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8例患者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和抗结核治疗情况.结果:18例患者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传播15例,性接触传播3例;其中肺结核13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腋窝淋巴结结核1例.18例均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15例联合HARRT治疗,8例已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死亡4例,失访1例,在治5例.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合并症多,诊断治疗困难,死亡率高.HARRT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改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市结核病(tuberculosis,TB)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双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153例艾滋病患者,我们对其中18例合并结核病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大部分为男性,以性传播途径感染为主,临床表现毒血症状明显,发热、消瘦多见,肺部体征不明显,影像学多见胸腔积液和粟粒样肺结核,痰检及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阳性率低,5例患者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结论:艾滋病患者尤其是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者的结核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诊断缺乏特异而敏感的指标,需结合临床与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俊康  费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17-4218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核病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肺外结核较多见,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在没有明确的病原学证据之前,血沉检测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PPD试验失去诊断价值。结论:结核病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感染,CD4细胞计数和血沉检测对于指导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河南省某局部地区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降低、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采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以及6个月短程方案2SHRZ/4HRZ抗结核治疗[S(链霉素)、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免疫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结核科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结核诊断的认识。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及X线检查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核病诊断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短期抗结核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体金法诊断试剂盒对9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40例艾滋病患者和7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共202例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检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单纯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42.5%、81.4%。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在诊断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较单纯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重,病情复杂,进展快,PPD试验阳性率低,排茵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联合治疗药物副作用较大.结论 对有可疑HIV高危行为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常规做HIV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拔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16例典型或不典型HIV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HIV合并结核随CD.计数下降,而趋向于实验室结果非典型性.结论 结核病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感染,结核病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随着CD.细胞计数的下降,肺外结核较多见.实验室检查多不典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河南省某局部地区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发热、咳嗽、盗汗、体质量降低、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采用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以及6个月短程方案2SHRZ/4HRZ抗结核治疗[S(链霉素) 、H(异烟肼)、R( 利福平) 、Z( 吡嗪酰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免疫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结核科医师应加强对HIV合并结核诊断的认识。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及X线检查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核病诊断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结核,短期抗结核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勇  曹咏红 《广西医学》2009,31(6):888-88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6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4.1%),咳嗽(37.4%),咳痰(78.7%),气促(44.3%)。贫血39例(63.9%),消瘦(63.9%);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低(16.4%),肺外淋巴结核常见。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结核病的病理及临床特征,阐明骨髓结核病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的30例骨髓抗酸染色阳性患者的骨髓病理、临床特征。结果骨髓结核病以中青年患者为主,男女比例1.5∶1。发热为主要症状,累及多个系统,多伴有血细胞减少,多合并肺结核。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骨髓活检病理以肉芽肿性炎为主,伴或不伴干酪样坏死。及时抗结核治疗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骨髓结核病常伴有多系统结核,骨髓结核病患者病情较重,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及时、规律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7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临床特点:(1)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68例(87.2%),咳嗽56例(71.8%),活动后气促26例(33.3%),腹痛、腹泻22例(28.2%)。(2)浅表淋巴结肿大13例(16.7%),皮肤病变12例(15.4%),贫血12例(15.4%)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肺外结核43例(55.1%),大多无肺部表现。(5)合并多种其它机会性感染。口腔食道真菌感染40例(51.3%),肺部感染17例(21.8%),感染性腹泻14例(17.9%)。(6)PPD试验阳性6例(8.6%)。(7)大多数患者处于艾滋病晚期,抗结核治疗效果差,死亡20例(25.6%),病死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特点为:(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病变,贫血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肺外结核多见,且大多无肺部表现。(5)合并多种其它机会性感染。(6)PPD试验阳性率低。(7)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连晓明 《海南医学》2013,24(15):2274-2276
艾滋病合并结核双重感染的患者机体免疫十分复杂,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病情发展,并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别于一般结核病患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诊断、治疗困难,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优化,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有了新的进展,为此,现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海南省精神疾病合并结核病情况 ,为海南省精神疾病合并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执行,结核病诊断按《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20年版)》和《临床诊疗指南· 结核病分册》执行,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收集海南省安宁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精神疾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院外监督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海南省安宁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共收就诊精神疾病患者15 426例,初筛疑似结核病患者59例,最终确诊合并结核病31例,合并结核病发生率为0.20%。31例精神疾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3.8±11.2)岁。受教育时间为(6.5±5.2)年,家庭平均人口(4.5±1.6)人,精神疾病患病平均时间(5.5±2.3)年;未婚9例(29.0%),现婚11例(35.5%),离婚7例(22.6%),丧偶4例(12.9%);农民8例(25.8%),无业23例(74.2%)。31例精神疾病合并结核病均按结核病督导和精神药物综合方案,经1年治疗干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总分为(29.08±1.98),比治疗干预前(36.30±1.96)明显降低,精神病治疗效果明显(P<0.05)。14例涂阳结核病患者治愈7例,治愈率为50.0%,17例涂阴结核病患者完成治疗11例,规范治疗完成率为64.7%。结论 海南省精神疾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发生率较高,且结核病治愈率低,应加强精神疾病专科医疗单位结核病筛查诊断能力培训,防止结核病误诊和漏诊,避免结核病在精神疾病院内传播,保护院内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俊康  费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45-3646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具有多样性、混合性和难治性,以结核病和卡氏肺孢子虫肺(PCP)多见,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诊断上在没有明确的病原学证据之前,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结核病和PCP是艾滋病常见的肺部感染,CD4+细胞计数和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SLE并发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SLE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与转归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结核病类型为肺结核18例,肺外结核19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2例。SLE并发结核病患者发热39例,乏力37例,盗汗25例,咳嗽20例。患者均使用正规抗结核治疗,疗程9个月至1.5年。3例病死,余结核病情趋于痊愈。结论:SLE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单纯结核病和典型SLE的表现有所不同,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治疗需兼顾基础病和结核病,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