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5):379-38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43例,治疗组进行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依那西普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药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建武  成懿 《中外医疗》2009,27(12):67-6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3例2003年l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就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依那西普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药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3~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每周2次,每次25 mg)及柳氮磺吡啶(每天2次,每次1.0 g)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柳氮磺吡啶组的总有效率为70%,依那西普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在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2),在降低血沉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02)。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依那西普可显著改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45例A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A组)、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B组)和双氯芬酸联合来氟米特(C组)治疗.8周后,A组继续应用依那西普;B组停用依那西普,继续应用来氟米特;C组停用双氯芬酸,继续应用来氟米特.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3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A、B两组强直性脊柱炎评估(ASAS),ASAS 20和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3组患者ASAS 20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肝功能异常、上呼吸道感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应用依那西普治疗AS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短期应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与长期单独应用依那西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无差异,故可考虑缩短依那西普的疗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访1年,给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0~3个月每周50 mg;4~6个月每两周1次,50 mg/次;7~12个月每两周1次,25 mg/次;记录患者3、6和12个月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以及炎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的减少,ESR和CRP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显著改善,随着依那西普剂量减少,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维持在稳定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ASAS20、ASAS40以及ASAS5/6应答比例显著上升,随后减少依那西普剂量,ASAS20、ASAS40以及ASAS5/6的应答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关节功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当患者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适当减少依那西普的使用剂量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杵针联合药物治疗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肠溶片25 mg/次,3次/d,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养阴除湿丸,2次/d,6 g/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杵针治疗,1次/d,穴取后溪、束骨、四关、曲池、阳陵泉、申脉、三阴交、太溪、足三里、河车路腰背段(至阳到长强段),河车路腰背段梳理20次,余穴每穴点按64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痛(BAS-G)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ASDAS)评分、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BASMI)评分、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摄入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BAS-G评分、ASDAS评分、BASMI评分以及NSAIDs摄入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BAS-G评分、ASDAS评分、BASMI评分以及NSAIDs评分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降低(P 0.05,P 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杵针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性腰背痛及脊柱活动情况,减轻疾病活动度,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督灸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及免疫抑制剂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督灸治疗,治疗3周,每周治疗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C反应蛋白指数(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CRP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疗法可以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的腰背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相关髋关节病变的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8例JSpA和对照组13例强直性脊柱炎(AS)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病变者,采用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均在高频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局部注射依那西普+MTX,每月1次,共注射6次。结果JSpA组11个髋关节和对照组AS患者17个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下JSpA治疗后关节软骨厚度和髋关节间隙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西普联合MTX局部注射治疗JSpA和AS髋关节病变疗效明显,对JSpA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AS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β-CTX、OPG、骶髂关节及髋关节Bath AS放射学评分(BASRI)。结果治疗前两组ESR、BASDAI评分、TNF-α、CRP、β-CTX、O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ESR、BASDAI评分、TNF-α、CRP、β-CTX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OPG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骶髂关节及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可有效改善AS患者病情活动度,调节骨代谢及骨保护素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不同给药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疗效影响。方法:64例AS随机分成甲、乙2组,2组均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甲组每周2次,25 mg/次;乙组每周1次,50 mg/次。连续注射12周。在治疗前、治疗1、6、12次和治疗后20天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组ASAS20和ASAS50改善情况有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西普每周1次,50 mg/次的方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52位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依那西普(25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达到ASASS0、ASAS70受试者比例,BAS—DAI改善达到50%的受试者比例。结果:6周时8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而安慰剂组仅31%(P〈0.001);其他各项疗效指标治疗组也有明显的改善。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论:依那西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控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悬灸督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悬灸督脉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悬灸督脉治疗,对照组予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萘普生,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悬灸督脉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背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活动,无副作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依那西普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AS男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英夫利昔单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半年内及治疗期间均未曾服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12和2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Schöber试验、AS活动指数(BASDIA)、AS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和MRI表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24周治疗后,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均对AS有较好的疗效,2组患者腰背部及腰骶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和24周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Schöber试验、BASDAI评分、BASFI评分、ESR和CRP水平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依那西普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英夫利昔单抗组出现2例中度感染、2例消化系统反应和1例皮肤瘙痒,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对青少年AS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其受累髋关节的症状,2组患者短期疗效相近,但依那西普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英夫利昔单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确诊为AS的患者67例,所有患者早期接受常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组35例使用白芍总苷和甲氨蝶呤,对照组32例使用柳氮磺吡啶(SASP)和甲氨蝶呤.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晨僵持续时间、Schober试验及胸廓扩张度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并观察血Rt、肝功能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ESR、CRP、晨僵持续时间及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等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芍总苷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高,副作用少,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HYZ-Ⅱ型熏蒸治疗机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0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100例,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芬必得治疗,疗程均为30d,两组均进行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及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表明,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门诊符合AS诊断标准,并处于活动期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给予传统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均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每次120 mg, 2次/d.疗程1年.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包括BASDAI、BASFI,晨僵时间、全身和脊柱痛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扩胸度、枕壁距、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 除治疗组4例、对照组3例失访或未坚持治疗外,其余病人治疗1年后,多个主要观察指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脊柱痛、晨僵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与好转,且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5%,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对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并可改善AS患者的功能、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丁菱  何善智  钟伟秋 《医学综述》2012,(19):3293-3294,3299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疗的69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每次25 mg,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每次10 mg,每周1次。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质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74%vs 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西普治疗RA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活动性RA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