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儿童BKC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角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 7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9.1±3.5)岁,平均随访时间(15±14.2)个月,无角膜病变组与有角膜病变组的临床症状比较重,其眼红、畏光、睑缘鳞屑及麦粒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角膜病变组30例患者中,角膜表现最多的为表层点状角膜炎、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白斑及角膜周边浸润。治疗后视力均得到显著改善;角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诊断时年龄、畏光及睑板腺炎。结论早期及时的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对BKC儿童的视力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慢性睑缘炎在红霉素眼膏和思然眼水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典必殊眼膏联合睑板腺按摩后的疗效观察。方法慢性睑缘炎患眼120眼,裂隙灯下观察睑缘炎类型,其中前睑缘炎40眼,后睑缘炎40眼,混合型睑缘炎40眼,各类型随机分为A、B治疗组,A组常规给予红霉素眼膏局部涂眼,思然眼水点眼。B组在红霉素眼膏局部涂眼及思然眼水点眼基础上加用典必殊眼膏点眼联合睑板腺按摩,裂隙灯下观察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角膜病变临床表现及病变范围,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16%,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各组间区组统计P〈0.05〉;随访1年后,根据诊断标准,各组间复发比较P〈0.05,B组复发率小于A组。结论典必殊眼膏联合睑板腺按摩在睑缘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治疗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眼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定期随访医治的BKC患者30例(6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30眼)和对照组(15例,30眼)。试验组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接受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所有患者坚持长期眼睑热敷、睑缘清洁。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睑缘炎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结果 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的睑缘炎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降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眼压升高、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BKC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眼表综合分析仪辅助诊断蠕形螨感染所致相关眼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眼科门诊眼表疾病患者194例,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进行眼部蠕形螨感染的检查,对蠕形螨感染阳性患者(121例)以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下泪河高度(LTHM),并对睑板腺缺失进行评分。结果:睑缘炎患者(126例)中蠕形螨感染阳性率(85. 7%)明显高于非睑缘炎患者(68例)中蠕形螨感染阳性率(19. 1%);经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确诊蠕形螨感染的睑缘炎患者中同时伴有干眼患者89例(82. 4%),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86例(79. 6%),蠕形螨感染的非睑缘炎患者中经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确诊同时伴有干眼患者3例(23. 1%),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2例(15. 4%),蠕形螨感染的睑缘炎组干眼及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非睑缘炎组(P<0. 05)。结论: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联合眼表综合分析仪能显著提高蠕形螨性睑缘炎诊断准确率,并可对蠕形螨感染所致的眼表损害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在慢性睑缘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慢性后部睑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每日3次点眼(1周后停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4~6次点眼(用不合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者,必要时可每2小时1次),每晚自行清洁眼睑、热敷、涂抗生素眼膏.治疗组45例,除上述治疗外,加每周1次睑板腺按摩.治疗1个月后在症状改善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开口通畅情况及分泌物性状等方面对两组的有效率进行对比.两组有效率对比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9,P<0.01).结论:睑板腺按摩能够促使炎性阻塞的睑板腺开口恢复通畅,使睑板腺的分泌得到改善,能更好地维护患者泪膜脂质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泪膜得到恢复,且取材简单,操作简便易学,患者可以耐受治疗的不适感,无严重并发症,在慢性后部睑缘炎治疗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临床治疗12例确诊为BKC患儿,经眼睑清洁、局部湿热敷、按摩,局部抗生素滴眼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国产典舒),口服抗生素治疗,疗效确切可靠。结果 12例患儿4例6只眼为轻度,完全治愈,6例11只眼为中度均病情好转,其中2例3只眼因角膜斑翳较重,未见明显改善,但治疗期间,睑缘充血肥厚明显减轻,结膜炎症明显好转,未见反复。结论儿童BKC是临床常见眼病,但临床并未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所以明确诊断,系统规律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被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的1例重症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的回顾性分析报告,警示临床医生对难治性眼表疾病应重视主诉及病史的询问,详查眼表组织结构形态变化,避免误诊误治,争取最佳愈后。  相似文献   

8.
 蠕形螨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在眼部, 蠕形螨可出现在睫毛、睫毛毛囊以及睑板腺上。睫毛采样结合螨虫计数的方法使得蠕形螨感染的诊断更加准确。研究认为蠕形螨与睑缘炎、结膜炎及继发于睑缘炎和结膜炎的部分角膜病变相关。茶树精油可通过杀螨及额外的抗菌、抗炎作用减少蠕形螨数量并治疗蠕形螨相关眼病。本文对眼部蠕形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蠕形螨在睑缘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致病因素,蠕形螨性睑缘炎的诊断与治疗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我们在临床工作的发现了大量的蠕形螨性睑缘炎的患者。 4-松油醇湿巾的上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除螨治疗方案。方法 我们选取了我院近 6 个月(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0 月)门诊确诊的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 198 人,根据病人自愿提供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探讨蠕形螨性睑缘炎更好的治疗方案。 第一组(常规治疗组):羟糖苷眼液+典必舒眼膏每日二次+睑板腺按摩一周一次;第二组(4-松油醇湿巾治疗组):4-松油醇湿巾每日二次+羟糖苷眼液+典必舒眼膏每日二次。 两组患者均每周定期复查眼部情况及蠕形螨,观察 3 个月。 结果 第二组患者的症状可以明显快速的得到控制,蠕形螨虫检查可见虫体崩解。 结论 4-松油醇清洁巾可以有效杀灭睑缘蠕形螨,对蠕形螨性睑缘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赵琼琼  杜文杰  刘贤金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82-2183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并发睫毛蠕形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爱瞳眼科医院接诊的MGD患者84例(168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睫毛蠕形螨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40例(80眼),未感染组44例(88眼).对比两组眼部症状发生率、眼功能检查结果,分析感染组治疗前、后睫毛蠕形螨感染率和眼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感染组异物感、瘙痒感、干涩感、眼痛发生率和睑板腺分泌功能、角结膜染色评分高于非感染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治疗后蠕形螨感染率、角结膜染色、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并发睫毛蠕形螨感染患者更易出现异物感、瘙痒感、干涩感、眼痛等症状,角结膜上皮损害更明显,综合治疗能降低睫毛蠕形螨感染率,改善眼部不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期反复发作的睑缘炎导致相关性干眼治疗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角膜科的患儿36例(55只眼)进行观察,治疗前后分别行眼前节检查,对比睑板腺功能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rar break-up time,BUT)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uorescein,FL)。结果患儿的泪膜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的睑板腺功能评分、BUT试验和FL评分有明显变化;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板腺功能评分与BUT呈负相关(r=-0.667,P=0.000),与FL呈正相关(r=0.722,P=0.000),与SIt无明显相关性(r=-0.108,P=0.457)。结论在临床上睑缘炎导致的蒸发过强型干眼患儿,若睑缘炎得到良好的治疗,并且联合使用人工泪液,配合局部外用中药,患儿的自觉症状能够明显好转,泪膜稳定性有所提高,且可防止睑缘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36-1437
目的:评价物理疗法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80例(16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23例给物理治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人工泪液治疗,B组25例给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人工泪液治疗,C组23例给人工泪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时患者的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问卷积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检测(SIt)、睑板腺积分及眼压。结果:三组患眼之间治疗前各项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A组及B组患者OSDI、BUT、FL、SIT及睑板腺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OSDI、FL、SI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睑板腺积分及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泪膜的稳定性,改善睑板腺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的相关症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于2018年9月26日到我院就诊1例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初期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改变治疗方案后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在临床中BKC的诊断和治疗中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才能够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60眼)给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照组30例(60眼)给予睑板腺按摩.在基线、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结膜乳头状瘤,其中3例还可见鳞状上皮细胞呈巢状或团块状浸润性生长,提示癌变。对23例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6±1.6)年,无1例失访。在行羊膜移植的21例患者中,76.2%(16/21)在羊膜术后4周内吸收,14.3%(3/21)在第5周吸收,9.5%(2/21)在第6周吸收。术后矫正视力>1.0有7例,0.3~1.0有15例,<0.3有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21.7%(5/23)的患者出现角膜周边混浊,主要因病变组织范围较大,从角巩缘长入角膜周边浅基质层间,组织修复后可见角膜周边混浊,但不影响视力。4.3%(1/23)的患者在外眦角附近出现轻度睑球粘连,系结膜缝线过早脱落所致,对眼球视功能、运动和外观无影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有癌变倾向,显微手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MGD性干眼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睑板腺按摩,观察组在睑板腺按摩基础上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量(Sit)、临床症状积分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宽度、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及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OL DV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3%vs.73.33%,P<0.05);治疗后,两组BUT、SIt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BUT、SI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和OSD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泪河宽度、schirmerⅠ升高(P<0.05),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泪河宽度、schirmerⅠ高于对照组(P<0.05),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QOL DVI各维度评分均升高,观察组SQOL DV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泪河宽度、schirmerⅠ及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鹏锐  姚小琪  杨建刚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46-1047,1163
目的观察临床上常见、报道少见的眼睑泪小点及睑板腺睫毛异物,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特点,分析其好发部位。方法观察近十年来临床16例(16眼)眼睑泪小点及睑板腺异物,统计临床表现和异物发生部位。结果眼睑睫毛异物刺激症状明显,上泪小点部位睫毛异物和下睑板腺部位睫毛异物临床多见。结论临床上眼睑睫毛异物并不少见,容易误诊、漏治泪小点及睑板腺眼睑异物,相关报道较少,临床上对于有明显异物感症状的患者,在角膜、结膜检查均未发现异物时,要考虑泪小点及睑板腺内异物存在的可能性,详细检查,尤其是扳开眼睑检查泪小点的情况,避免误诊、漏治。治疗简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徐东  祝宏英  俞萍萍  邵毓  杨立 《浙江医学》2019,41(10):1067-1069
目的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物理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MGD患者152例(304眼),给予人工泪液药物滴眼治疗后接受睑缘清洁、局部热敷和眼睑按摩等物理治疗。观察并比较轻、中、重度MGD患者物理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2例(304眼)MGD患者物理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有67眼,占总眼数的22.04%。其中异物感45眼,干涩感16眼,瘙痒8眼,疼痛4眼,眼睑瘀青2眼,红肿4眼,诱发睑腺炎或睑板腺囊肿感染3眼,结膜炎加重4眼,结膜下出血6眼,角膜损伤2眼,结膜囊分泌物增多35眼。轻、中、重度MGD患者眼睑瘀青、角膜损伤、发生睑腺炎症或囊肿感染、疼痛、眼睑红肿、结膜下出血、瘙痒、干涩感等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结膜囊分泌物增多、异物感发生率在中、重度MGD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在轻度MGD患者中的发生率(均P<0.05)。结论中、重度MGD患者物理治疗后更容易发生结膜囊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并发症。操作者掌握MGD物理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手法轻柔得当可避免和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典必殊眼膏配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睑缘炎所致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药前通常测量眼压、显微裂隙灯检查睑缘肥厚程度、睑缘周围皮肤充血程度、睑板腺开口、结膜有无充血,角膜有无病变、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等;用药前详细告知病人将100℃的热水凉至温热,大约40℃左右,无菌棉签沾水清洗睑缘及周围皮肤结痂及分泌物,指导病人按摩睑板,促进睑板腺管开口处分泌通畅,减少细菌感染概率等措施,涂典必殊眼膏每天2次,干眼者滴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每天4次或按需滴用,每次1滴。结果用药后3d、7d、15d(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无复发者)复查,睑缘炎的有效率分别是50.14%、72.39%、91.83%;Schirmer实验和泪膜破裂时间用药后随应用时间延长有效人数明显增多。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眼部症状与睑板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干眼症患者36例(72只眼),应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积分法对患者的眼部临床特征进行调查问卷评分,评估泪膜破裂时间(BUT),观察睑板腺开口;应用裂隙灯对睑板腺进行检查。结果:干眼症患者36例(72只眼),OSDI积分(27.78±11.03)分,双眼荧光染色积分为(7.21±0.13)分,睑板腺开口积分为(3.46±1.22)分,BUT积分为(2.89±1.02)s,泪腺分泌试验为(7.32±1.24)mm。结论:干眼症患者的眼部临床特征与角膜荧光染色积分、睑板腺开口积分密切相关,干眼症的治疗要针对性治疗睑板腺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