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患者病程长,病情重,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定期化疗,化疗药物刺激以及因反复穿刺造成的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的副损伤,是目前化疗患者应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1].我们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对36例肿瘤患者采取了PICC,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风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斌  周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0):1191-119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较多,住院时间长,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较大,常导致静脉穿刺困难、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患者化疗周期长,药物刺激性大,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长.留置PICC需反复换药,穿刺点周围易出现潮红、搔痒及湿疹样小水泡过敏性皮炎的并发症[1].而且在导管固定过程中,不少患者会出现透明贴膜相关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留置导管的风险[2].本文拟探讨透明贴膜在PICC留置中的应用及管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患者行静脉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 可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可确保化疗药物安全使用,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其可为患者提供长期的治疗途径[1].但是PICC 是侵入性操作,对伴有糖尿病肿瘤患者进行PICC 置管时应特别慎重[ 2].本文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观察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ICC置管的效果并总结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晶 《世界感染杂志》2009,9(3):207-208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1]。肝病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慢性肝衰竭等患者住院时间长、需要反复输注化疗药物等常常会出现组织渗液、血管损伤、静脉炎的发生,反复穿刺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会影响抢救进程。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前端置入上腔静脉内的静脉置管术.这种静脉给药途径留置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PICC的治疗效果显著[1].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PICC治疗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堵塞、移位和脱出等主要并发症,以及特别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等.为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我科于2009年8月开始采取PICC置管患者个性化质量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宋佶芳  彭红  刘芳静 《重庆医学》2017,(30):4312-4314
化疗为目前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需经静脉输注,但其具有刺激性,如何有效地避免药物外渗、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等所带来的问题备受关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作为一种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将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长期PICC带管患者可能会因维护不当出现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移位、脱出、导管堵塞、局部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院外如何有效地维护PICC带管患者,以减少并发症,值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重视.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肿瘤患者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保护外周静脉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PICC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1].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路感染,90%的静脉导管感染继发于中心静脉插管[2].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头静脉作为PICC的一条通道,了解其管径、瓣膜及走向的解剖位置关系将有助于临床操作,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我们对30具尸体,共60例尸体的上肢进行头静脉的解剖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具有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留置时间长、护理简便、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将其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因重复静脉穿刺而产生的痛苦,且可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从而保证患者治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近年来,我科对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应用PICC进行静脉用药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PICC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送管体直达上腔静脉中1/3处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须局麻,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传统的插入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无痛性治疗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PICC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2].因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PICC患者的痛苦已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关.现结合文献就PICC置管术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原因、发生率和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邱玉梅 《甘肃医药》2012,(9):705-708
目的: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的静脉通路的方法。总结导管维护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导管感染的风险。方法:对于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2例为PICC置管组,50例为CVC组。两组患者均按时完成化疗,总结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PICC组中7例出现导管堵管,4例出现导管感染,PICC组置管时间为129天,每个置管维持1.8个化疗周期。而CVC组5例出现导管堵管,3例出现导管感染,置管时间为102天;比较发现年龄、性别、疾病的种类(P<0.05)无明显差异,导管感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留置时间长,导管感染机率增加,输液接头的使用均可增加导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刘静 《北京医学》2013,35(1):62-63
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化疗在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但是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3].PICC为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完整而又有效的途径[4],有效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及组织坏死[5].总结我科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5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红莲 《吉林医学》2011,(17):3551-355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配合使用一次性微量输注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81例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外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两组都配合使用微量输注泵进行化疗。在按操作规范置管时间内,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疼痛、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疼痛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在使用微量输注泵的基础上,选用PICC置管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丁韵  黄树静 《新疆医学》2014,(2):107-109
HCC置管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20余年,近几年国内三级医院普遍开展PICC置管技术,PICC导管经肘前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靠近右心房处,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1].它适用于长期静脉治疗、胃肠外营养、肿瘤化疗等患者[2].因此PICC置管特别适合癌症患者的化疗.选择我院肿瘤外科,肿瘤内科2010年12月~2013年6月癌症手术及化疗的患者,进行有关PICC置管认同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需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方法:对153例需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行PICC置管。结果: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100%,置管最长时间180天,最短7天,置管期间刺激性静脉炎3例,6例置管后5~7天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触痛,静脉炎症状,给予硫酸镁湿敷2天后症状消失,TPN顺利进行,拔管顺利。5例出现导管阻塞,拔除PICC导管。结论:应用PICC安全、方便、易掌握,留置时间长。置管后精心护理是长期留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PICC在肿瘤患者长时间输注化疗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云婕  陈泽萍  陈淑德 《广东医学》2005,26(12):1744-1745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长时间输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分析PICC管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困境。方法在100例肠癌患者中,68例行2 600 mg/m2的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微量泵维持48 h输注,每月2次为一个疗程,共行6疗程的化疗,其中50例患者接受留置PICC管。结果1例患者导管堵塞,经处理后通畅。1例出现穿刺点红、肿,经加强更换敷料后症状消失。留置管时间最长335 d,平均留置管时间为182 d,49例PICC管达到预期拔管计划。结论肿瘤患者治疗的输液通道应首选PICC,PICC导管的应用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治疗引起副作用的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期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是治疗晚期肺癌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晚期肺癌患者一般要接受3~4个周期大剂量静脉化疗[1],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静脉化疗.PICC置管前需对患者进行解释其优点及缺点和置管的必要性,置管过程需患者配合,置管后教会患者如何观察和如何避免并发症,出院还需对每位患者进行院外带管期间的健康教育.作者对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78例肿瘤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在置管不同时期制订了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全程的观察指导,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保证了导管的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