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不明原因咳嗽,中医谓之“久咳”。治肺是止咳之常法,但对部分久咳患者治咳重在治肺而不止于肺,《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将临证运用药对治疗慢性咳嗽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篇题解释] 本篇讨论了咳嗽的病因、病机、五脏六腑咳的症状和治疗原则等内容。因通篇专论咳嗽,故篇名“咳论”。 [本篇主要内容] 一、咳嗽的病因病机及与四时五脏的关系。二、五脏六腑咳的兼症和相互传变关系。三、咳嗽的治疗原则。 [原文]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相似文献   

3.
治咳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虽有多种,然无不关乎肺病。《素问·咳论》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之间、脏腑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生理固然,病理亦然。咳嗽虽然是肺系的病变,但其他脏腑在疾病过程中,都有可能影响到肺而致咳嗽,肺之咳...  相似文献   

4.
胃咳临证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论五脏六腑诸咳,但经文最后一段强调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咳嗽“肺最重,胃非轻”(《医学三字经)》。如重“肺咳”轻“胃咳”,则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内经》云:“肺主咳。”喻嘉言谓:“咳者,肺之本病也。”但除肺之本脏引起咳外,其他脏腑影响也可致咳。如《素问·咳论》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肺为气之主,诸  相似文献   

6.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苗青主任医师在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从"微寒微咳"、"邪郁少阳"及"湿热郁肺"论治本病,分别予以止嗽散、广济止咳方及麻杏苡甘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素问·咳论篇》曰 :“肺之令人咳何也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指出了咳嗽发生 ,不仅在肺本脏 ,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致咳嗽。1 外感咳嗽机理 《咳论篇》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肺气的这种特殊生理功能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内经》中尚有多篇记载。例如《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肺主皮毛……肺主鼻……在体为皮毛 ,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六节脏象论篇》曰 :“肺者 ,气之本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痿论篇》曰 :“肺主一身之皮毛。”《灵枢·经脉篇》曰 :“太阳者 (肺 …  相似文献   

8.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病证之一。《内经》云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 ,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 ,是咳嗽不止于肺 ,而亦不离乎肺也”。临证时常见患者慢性长期咳嗽 ,此为顽咳。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疡、胸膜炎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等疾病。笔者运用自拟方治疗顽咳收到良好效果。兹介绍验案 2则如下。1 痰热蕴肺梁某 ,男 ,6 2岁 ,1999-10 -0 6初诊。主诉 :咳嗽咯痰气促 4a,肺癌术后 8个月。 4a前反复咳嗽咳痰 ,逐渐气促 ,经中医西医治疗 ,病情反复 ;8个月前发现右下肺癌 ,…  相似文献   

9.
邵长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特色举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施红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40-441
邵长荣教授,从医40余年,擅治呼吸系统疾病,学验具丰,临床精于辨证,衷中参西,思路独特。现将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特色经验初步归纳如下。1久咳木郁,疏肝润肺以达之久咳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在灵活的辩证中,重视从肝治咳是邵师的一大特点。他认为,久咳常为表邪内郁,少阳枢机不利,以致肺失宣肃,气血、津液流通输布受阻,痰饮停聚。其状咳嗽胸闷、两胁胀疼、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面红头昏,舌边红、苔薄白或薄白腻,脉弦。与《医醇剩义》指出的"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  相似文献   

10.
<正>咳嗽,是指肺气上逆,冲喉而出,喉中发声,咯吐痰涎的症状。肺主气而司呼吸,其气以清肃为顺,故咳嗽与肺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有久咳、夜嗽、五更嗽、干咳、呷嗽、哑嗽、顿咳,诸多咳嗽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往往有效,然而顿咳一症尤其在痉咳期从肺论治难以奏效,有的患者咳出胆汁、咯血、衄血、烦躁易怒。带着问题拜读许叔微《伤寒百证歌》发现有"小柴胡治咳值千金"句,于是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鸡胆汁1枚兑服1剂而愈。临床实践证明了《素问·咳论》中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而提出咳嗽从少阳论治。1肺与少阳在生理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咳嗽乃肺系疾患的最常见症状,历代医家认为:有声无痰称咳,有痰无声称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的发生多由肺脏本身疾患所致,但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同样可以引起咳嗽,故《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临床上要遵循“本之于诸脏,标之于肺”的治疗思想,审症求因,灵活用  相似文献   

12.
徐登国 《新中医》1989,21(6):1-3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治疗咳嗽应视野开阔,不能专注于肺,而忽略调治其他脏腑。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抑。”又说:“诸病多自肝来。”认为肝经病变常能影响他脏发病。观之临床,肝木病变殃及肺金而致咳嗽者,殊不少见。《素问·咳论》描述肝咳症状谓:“肝咳之状,  相似文献   

13.
席书贤  席英贤 《陕西中医》1997,18(6):272-273
<正>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咳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故有“咳者,肺之本病也”,肺为华盖,清肃之脏,毫毛必咳之说。然而也有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见咳嗽的,即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文列举笔者临床治疗肺脏以外的其它脏腑致咳验案,以供临床参考。 1 肝气郁结,反侮肺金而咳 杨某,女,56岁。1993年2月10日初诊。患者因生气后,即感  相似文献   

14.
方欣荣 《中医杂志》2006,47(2):94-94
咳嗽是肺系疾患。《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胜下满。”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对气逆咳嗽阵作,咳引胸胁胀痛的肝咳症患者。在处方中用青黛有明显效果。现将近年来治疗的此类患者57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咳嗽一症在儿科较为常见。感冒、哮喘、顿咳、痰饮等常以咳嗽为主症。《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指出了咳嗽由内外合邪所致,而五脏六腑皆可引起咳嗽,非独肺也。我科于1983年用中药治疗以咳嗽为主症的患儿109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咳嗽的病因病机 咳为肺疡,《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一症,虽可由其他脏腑病变引起,不仅限于肺,但其病位则在肺,其直接病机是由肺气上逆所致。故《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景岳全书·咳嗽》亦云:“咳症虽多,无非肺病。”  相似文献   

17.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变在肺和呼吸道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就按咳嗽的病变辨证论治,故古人曰:“咳者,肺之本病也”,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华盖,清肃之脏,毫毛必咳等说语,认为咳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然而,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的,即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一、病因病理分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以风寒、风热、燥热之邪犯肺而发生;内伤咳嗽可因外感久咳不  相似文献   

19.
周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2):756-756
近年来 ,笔者发现每当夏季 ,有大量患者因使用空调导致顽咳不愈。初起咽痒咽干 ,多干咳无痰 ,或咳吐少量白色黏痰 ,咳之不爽 ,咳后暂舒 ,日久不愈。应用各类抗生素及各种镇咳药 ,多效果不佳 ,有时配合一些中药止咳合剂虽获暂时之效 ,但停药即发。笔者应用三拗汤加减治疗之效果颇佳。体会如下。《素问·咳论》云 :“肺之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特别指出咳与肺关系最大。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上逆下气 ,麦门冬汤主之。”喻嘉言云“咳者 ,肺之本病也”,方用清燥救…  相似文献   

20.
喉咳常因肺脾气虚或肺肾阴虚于内,风邪或异气侵袭于外,邪壅咽喉,不得外越而致.气候、饮食、情志、环境等可诱发本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咽痒及干咳、少痰,久咳不愈,反复发作,甚则咳而作呕,部分患者可伴咽喉异物阻塞感等症状.正如《医碥·咳嗽》云:“火木刑金而肺叶干皱则痒,痒则咳,此不必有痰,故名干咳”.《证治汇补·八卷杂病·咳嗽门》日:“外感风寒,概应温散,不知久则传里,变为郁咳”.《景岳全书·咳嗽》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与本证相类似.本科自2003年以来,收治14岁及以上喉咳患者数百例,通过实施中医药特色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