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E rc混合花环法,对23例散脑患者进行了脑脊液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T、B、D和N细胞)的检测。并同时测定了CSF和血清的免疫球蛋白等体液免疫指标。选择2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乙脑)和40例神经系统脱髓鞘病(32例GBS,8例Devic氏病)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发现,散脑者有一CSF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异常,作者认为散脑是一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推测其发病机理是在易感个体,由于病前感染(病毒?)等因素所触发的免疫调节及识别的障碍而导致中枢神经免疫病理损害。作者还就CSF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20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临床治愈后(约2周)、治疗后4周抽取外周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并腰椎穿刺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抽取20例健康查体儿童外周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作为对照.脑脊液各项免疫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外周血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以IgA为主均有降低,但与正常值比较无明显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止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以细胞免疫异常为主,同时可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并且由病脑引起的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在临床治愈之后.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6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多种指标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IL-6、C反应蛋白、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淋巴细胞数、CD8~(+)比例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CK-MB、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例、CD8~(+)比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95%CI(0.734,0.904)]、0.844[95%CI(0.764,0.924)]、0.896[95%CI(0.821,0.971)]、0.879[95%CI(0.802,0.956)]、0.940[95%CI(0.876,1.000)]。当CD8~(+)比例取临界值为15.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85.7%。当淋巴细胞数取临界值为0.63×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82.1%。CD8~(+)比例和淋巴细胞数分别取15.5%和0.63×10~(9)/L为最佳临界值时,平行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6%和70.4%,约登指数为0.74;序列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和97.4%,约登指数为0.84,序列试验的诊断效能优于平行试验。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CK-MB(OR=1.215,P=0.01)、CD8~(+)比例(OR=0.24,P0.01)。结论:CD8~(+)比例和淋巴细胞数可用于预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远期生存率。当CD8~(+)比例和淋巴细胞数分别取15.5%和0.63×10~(9)/L为最佳临界值时,序列试验优于平行试验,CK-MB和CD8~(+)比例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包括ADCC活性以及T细胞亚群即TY和Tμ细胞)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该类患者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与活性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意  李侗曾  张宏伟 《北京医学》2012,34(12):1048-1050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脑炎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普通HFMD患儿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0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1例普通HFMD患儿和17例HFMD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果 普通HFMD组的住院天数、最高体温较脑炎组显著降低[(6.86±3.34)d vs.(9.47±1.84)d,(38.66±0.50)℃vs.(39.05±0.55)℃;P均<0.05].普通HFMD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829±1463)个/μl、(1700±880)个/μl和(939±624)个/μl;脑炎HFMD患儿分别为(2453±990)个/μl(t=0.902,P=0.373)、(1296±566)个/μl(t =1.635,P=0.111)和(995±550)个/μl(t =0.292,P=0.772).结论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对于HFMD脑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病毒性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其中58例轻中症患儿为轻中症组,42例重症患儿为重症组,分别比较急性期和稳定期、轻中症和重症以及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儿外周血CD_3~+、CD_4~+、CD_8~+细胞数量和CD_4~+/CD_8~+细胞的比值。并与60例健康中心体检儿童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重症组CD_3~+、CD_4~+和CD_4~+/CD_8~+显著低于轻中症组和正常组[(52±5)%比(55±7)%、(65±7)%;(37±6)%比(40±6)%、(52±6)%;(1.01±0.14)比(1.16±0.21)、(1.57±0.24)](P<0.05),而CD_8~+显著高于轻中症组和正常组[(37±4)%比(36±4)%、(33±5)%](P<0.05);轻中症组CD_3~+、CD_4~+和CD_4~+/CD_8~+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CD_8~+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患儿在稳定期CD_3~+、CD_4~+和CD_4~+/CD_8~+三项指标较急性期显著升高(P<0.05),而CD_8~+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预后良好的患儿急性期CD_3~+、CD_4~+和CD_4~+/CD_8~+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患儿[(55±6)%比(50±6)%;(40±5)%比(35±5)%;(1.15±0.21)比(0.91±0.20)](P<0.05),而CD_8~+低于预后差的患儿[(35±4)%比(39±3)%](P<0.05)。结论轻中症和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均可发生细胞免疫紊乱,患儿临床症状越重,紊乱越严重,患儿预后越差。早期关注T细胞亚群水平和调节免疫功能有利于患儿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本实验室改良的用以检测脑脊液和外周血T、B、D和N淋巴细胞的混合花环法,研究32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发现,本组患者脑脊液中T细胞增加,N细胞下降;外周血改变恰与此相反;脑脊液中IgG也上升。这支持本病是因免疫调节障碍而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脱髓鞘病,但体液免疫也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出要以脑脊液来研究本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异常。  相似文献   

9.
对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发现CD^+3细胞,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多,CD4/CD8比值下降,提示细胞免疫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相关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相关指标在其发病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确诊为急性脑炎患者的血清、脑脊液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脊液常规及脊液细胞学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TNF-α较明显升高,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脑脊液TNF-α、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相关指标在其发病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6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血清、脑脊液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脑脊液常规及脑脊液细胞学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TNF α较明显升高 ,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清、脑脊液TNF α、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肠道病毒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了解脑脊液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进行了脑脊液EVRT—PCR检测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其他病毒病原体检查、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18例,占41.9%,男性较多,多发病于7~9月。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的临床症状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异,但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较高,可同时合并血中其他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结论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并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EVRT-PCR检查结果可指导临床诊断和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一步花环法及~(51)Cγ释放试验检测了73例癌肿患者和8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T、Tγ和Tμ细胞以及ADCC。用膜荧光抗体法检测了B细胞。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总淋巴细胞和T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均低下,Tγ细胞数明显增多,Tμ细胞值减少,Tμ/Tγ细胞比值低下;ADCC显著降低。癌肿患者的B细胞数无显著变化。最后对这些变化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玻片离主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病第一周脑脊液中常见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亦可见多种淋巴异常形态如有丝分裂、双核细胞、 核分叶、偶见Russell小体及桑椹体,上述改变主要存在于急性病毒性脑炎;它可用以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15.
应用玻片离心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病第一周脑脊液中常见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亦可见多种淋巴细胞异常形态如有丝分裂、双核细胞、异常的核分叶,偶见Russel小体及桑椹体。上述改变主要存在于急性病毒性脑炎;它可用以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35-38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9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于治疗前后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同时对脑梗死面积、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比较,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变小(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大(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则CD3+、CD4+、CD8+水平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良好,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儿童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的患儿26例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组,选择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抗体直标法测定CD+3、CD+4、CD+8等。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病毒性脑炎患儿组急性期体内T细胞CD+3、CD+4、CD+8、数量均明显减低,且CD+4与CD+8成比例同时减低。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有免疫紊乱的存在,临床开始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18.
P物质介导的神经免疫调节是否参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此我们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P物质的含量 ,探讨其与病毒性脑炎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1 .1 .1 病毒性脑炎组 我院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患者 2 0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1 4~ 65岁。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体征及脑脊液、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而确诊 ,其中脑脊液及脑电图两项检查至少有一项异常。患者无其他脑部疾病史 ,病程在一周内。1 .1 .2 对照组 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功能性疾病、周期性麻痹及肌病患者1 9…  相似文献   

19.
<正>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症之一,本文对5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与脑电图作一综合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7.7岁。其中婴幼儿4例,学龄前儿童18例,学龄儿童3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  相似文献   

20.
小儿病毒性脑炎(VE)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VE的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对患儿中枢神经造成损害[1],还会引发心肌损伤.目前,临床主要以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为主,虽不良反应少[2],但其在疗效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基于此,本文探究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应用于VE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脑脊液中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