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惊风为儿科常见病证。惊是惊厥,风是抽风。凡病而出现惊厥抽搐者统称为惊风。临床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二类。其中以热性、急性病引起的急惊风尤为多见。慢惊风多由急惊风经久不愈,病邪留连,真阴耗损,虚风内动而致。本文重点讨论急惊风。该病多罹患于1~4岁的婴幼儿,以发病急、变化快、死亡速为其特点。古人有:“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吉凶反掌,变生瞬息”之说。  相似文献   

2.
惊风是小儿常见的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一种证候,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病情常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是一种恶候。本文讨论为急惊风,外感惊风,现代医学称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发病率较高,一般门诊常见。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年龄,6月~2岁20例,3~4岁10例,4~5岁6例。发病以冬季与春季为多见。临床可见,发热在38.5℃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24小时之内;症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苔厚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脑电图,抽搐10天后脑电图检查正常;查血清钙10例,血清钙2.2~2.7mmol/L6例,  相似文献   

3.
急惊风系小儿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更为多见。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并进行恰当的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辨证护理根据病机的不同,小儿急惊风常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1.1风热外感型系最常见的外感高热惊厥,俗称感冒夹惊,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1.2暑热外感型多见于夏日冒暑之幼儿,难以耐受骤升之高热,热极而致惊风。1.3温邪内陷型常见于温热病极期邪陷心包。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脑病、脑炎、脑膜炎常可出现此证型。1.4湿热疫毒型多见于疫毒邪气从D而入,毒盛疫甚而致惊。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菌痢。1.…  相似文献   

4.
小儿惊风是儿科临床四大病症之一,又称惊厥瘈症,惊癇,抽风等。一至三岁儿童多易发病,其原因乃儿童稚幼之体,气血未实,生理机能发育未全,易因受外感风邪,惊怖或饮食积聚等因素引起此病。惊风其证名首见于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将该症分为急惊风、慢惊风。历代医家著述甚多,病因不外乎风,热、痰、惊。临床以惊风八候进行辨  相似文献   

5.
惊风又称“惊厥”,属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以五岁以内婴幼儿最多见。临床以抽痉或伴神昏为其特征,其病势突然,来势凶险,正如《幼科释迷》所云:“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故见惊风,应立即抢救。现将笔者多年儿科临床惊风证治体会小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惊风俗称"抽风",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个证候,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甚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暂停、神志不清,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以1~5岁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7岁以上则逐渐减少,若起病急骤实象毕具者为急惊风 [1].现将该类患儿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宣桂琪系"杭州宣氏儿科"第三代传人,浙江省名中医,现将其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病机辨析宣氏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属于"急惊风"范畴。外感六淫之邪是本病的首要原因,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外邪侵袭皮毛,或从口鼻而入,郁而化热;小儿神气怯弱,筋脉未盛,热郁不解,而发为惊厥。阴虚火旺体质是高热惊厥发作的内在因素,而痰食是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内有有形之痰食与外来无形之邪热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惊风是小儿常见的严重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数分钟 ,同时有意识丧失 ,严重者可反复或持续发作 ,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多由外感时邪 ,食积痰热 ,或大惊卒恐引起 ,慢惊风多出现在大病或大吐泻之后 ,土虚木乘 ,脾肾两虚或阴虚风动 ,兹举验案四则如下。1 风寒束表之急惊风 柳某 ,男 ,2岁。1 994年 6月 2 5日诊。晨起发热 ,体温 39.8℃ ,送某医院以青霉素、病毒唑静滴 ,至下午 3:0 0时许 ,突发四肢抽搐 ,神识不清。询其昨夜因热贪凉 ,电风扇未关停 ,小儿袒睡一夜 ,早起即身热。现壮…  相似文献   

9.
惊风证治     
惊风,亦名惊搐,或叫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危急证候之一。凡临床出现频繁的抽搐、痉挛,或伴有意识不清者,皆称惊风。多见于1~5岁的幼儿,故又名小儿痉病。惊风,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临床上,将来病急暴,实象毕具,属阳属热者,称之为  相似文献   

10.
灯火灸法治疗惊风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柳于介惊风是一种以高热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临床表现多有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其中以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症情险恶者称为急惊风,为中医儿科四大要症“痧、痘、惊、疳”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惊风     
急惊风为儿科临床习见的一种疾患,一般来讲一至四岁的小儿患此病者最多,七岁以上则逐渐减少;年龄越小患病数越高,因为儿童血气未充,神气未实,生理机能发育未全,每易因受外界的风邪、惊怖等刺激,以及因本身的饮食积聚所影响而发生急惊风的症状。其症之发生变化很快,古人有云:“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吉凶反掌,变生瞬息。”为一种可惧之症状。我们在临症之时,必须详察病变,溯本求源,审慎施治。本文仅就急惊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问题简略叙述于后,以供同道临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5~6岁以下患儿,属中医学“急惊风”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时邪(冬春之风邪,夏秋之暑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越长,造成缺氧性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除按西医的一般护理外,若运用中医急救知识,根据其发热原因以及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中医急救护理措施,将更有利于患儿体温迅速恢复正常.我们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成功救治28例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紧急证侯,来势凶猛,变化迅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凡见症有频繁抽搐和意识不清的,都统称为惊风。该证在古代儿科中属四大要证(痧、痘、惊、疳)之一,虽排列第三,但在内容上却为四大要证中最复杂者,所以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研讨。古代医家对惊风的认识一、惊风名称的来源:一般都认为首创于北宋钱乙。实际上,早在宋初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公元992年)中就有急、慢惊风的记载:“夫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  相似文献   

14.
史娟 《国医论坛》2011,26(2):34-34
小儿急惊风是因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所致。临床上常以抽搐伴高热神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肝。本症多发生于6个月~6岁患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症,一般短暂发作为数秒~10min,长者可达10min以上,抽搐的严重程度常与体温成正比,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笔者注意从中西医结合理论中汲取营养,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条符合临床实际的护理方法,将其运用于68例急惊风患儿的急救与护理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静 《陕西中医》1990,11(4):183-185
<正> 惊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侯,为儿科四大症(痘疹惊疳)之一。临床发病率高,且病情吉凶反掌,变化瞬息,常常威胁小儿的生命。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历代医著记载甚多。本文就十年来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情况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探求治疗本病的新途径。病因的认识急惊风:不正常的气候变化以及外邪感染是导致小儿急惊风的重要原因。而内脏气  相似文献   

16.
正惊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症候,又称"惊厥"。北宋儿科医家钱乙对惊风分类,并确定惊风的治疗原则,本文就惊风的由来、病因病机、钱乙对惊风辨证、治则治法、所用相关方剂及病案分析介绍如下,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1惊风的由来宋之前中医文献中无惊风病名,统称为"阴、阳痫"等。在较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中有"惊痫"的记载,可认为惊风邹形。至《皇帝明堂灸经》中首次提出"惊风"的病名~([1])。至宋·王怀隐将惊  相似文献   

17.
谈谈小儿夜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夜惊 ,指小儿睡中惊惕或寐中惊掣呼叫 ,属于小儿惊风症状之一 ,既可在急惊风出现 ,亦可见于慢惊风。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为稚阴稚阳之体 ,乳幼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力薄弱 ,熟睡时易惊跳。小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细胞浆、细胞膜分化差 ,神经髓鞘形成未完全 ,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之间正常关系尚未建立 ,神经兴奋易于泛化 ,乳幼儿高热时易惊厥。由于夜间阳气闭藏于内 ,邪气较励 ,惊厥往往常在夜间发生。究其原因 ,多由外感所致。由于小儿肌肤疏薄 ,抗病力弱 ,且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 ,兼之心神怯弱 ,不耐高热 ,热盛则生惊。…  相似文献   

18.
业师郑建民教授悬壶30余年,普济众重,在儿科疾病治疗上经验颇丰,尤其是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现将随师所得简介如下.1论病因,以风为主郑师认为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为主,内伤咳嗽少见.外感咳嗽以感受风邪为其主要致病原因,风为百病之长,致病多荣夹筹、热等邪,故外感咳嗽常有外感风寒、风热之别。然无论风寒、风热,风当为首邪,辨证施治均应首先考虑风邪在外感咳嗽发病中的作用。2论病机,寒速化热小儿外感咳嗽,初期多为外感风寒之象,多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无汗,界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而色白,指纹浮红或脉泽紧.…  相似文献   

19.
林季文 《新中医》1993,25(10):50-52
惊风一证,是以抽风为主要证候的总称。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变化迅速,为儿科急重症之一。正如《幼科释迷》所云:“小儿之病,最重惟惊。”北宋钱氏始以“心主惊风属肝”立论。创立惊风病名,并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二种类型,他认为急惊风是由于热甚生风,慢惊风是由于脾  相似文献   

20.
惊风又称“惊厥”,俗称“抽风”,为儿科危重急症之一。我们应用清热化痰消食法为主治疗小儿急惊风病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7岁,以2—4岁最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